灵秀转桥展新颜

太湖周刊 2020-09-04 14:30 大字

魅力八月,走进新仓镇转桥村,沿着干净平坦的水泥路而行,目之所及是一幅清新自然、恬静美好的田园风景画。近处,道路两旁是黄绿相间的稻田,风过处,稻浪涌动,时有白鹭翻飞。远处,山峦起伏,青翠欲滴,一栋栋白墙红瓦的小洋楼错落有致,镶嵌其中,为这幅画增色不少。转桥村,就这样刻在了人们的脑海里。

转桥村由原转桥、陈良、双塘三村合并而成,地处太、怀两县交界处,六磨山脚下,是典型的丘陵地区,有新仓镇的东大门之称。全村总面积18平方公里,下辖20个村民组,1247户,5648人,拥有耕地面积5700亩、山场面积6800亩、水面面积1000亩。该村自2018年实施美丽乡村县级中心村建设、2019年提升为省级中心村建设村以来,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乡风美、持久美”为目标,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不断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着力倡导文明新风尚,全力打造“靓丽乡村、和谐转桥”,让转桥村实现了华丽转身。

融媒记者叶玲玲文/图

环境大变样

“之前我家门口的这个水塘是个臭水塘,水塘不大,还常有人往里倒垃圾,气味非常难闻,给我们住在水塘边的人带来了苦恼。现在这个环境,那真是天壤之别,水塘清淤扩容了,塘边的绿化也跟上了,亭子也建起来了,没有人再往里倒垃圾了。早晨起来推开门,看到的就是美景呢。我们住在水塘边的人饱了眼福。”该村新何组今年78岁的村民何毅站在家门口,笑着说。

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是一方水清岸绿的池塘。岸边绿树环绕、杨柳依依,凉亭、石桌、石凳掩映其间,别有一番韵味。池塘四周分布着小洋楼,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争奇斗艳、千姿百态的小花圃吸引了大家目光。随便走进哪家院落,都收拾得十分整洁。何毅老人所说的这个变化,正是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

该村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范围以村部为中心,向周边延伸,涵盖63户247人。建设中,该村总投入270万元,主要是对中心村范围内的环境进行整治,拆除旱厕、猪圈等破旧屋舍,清理陈年垃圾、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建设排水排污管网,完善基础设施,治理河沟渠塘,并对村庄进行硬化、绿化、亮化。不仅如此,近年来,该村还大力争取项目资金,鼓励群众自筹资金,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累计投入200多万元,先后实施了5个自然村整治项目,在转桥大地展开了一幅幅美丽画卷。

“出门不用走泥土路了,杂乱无章的现象也不见了,就连苍蝇、蚊子都少了。美丽乡村建设,给我们村带来了好形象,我们住在这里也觉得更舒适,人的精神面貌都更好了。”新何组的何红霞是一名党员,为了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她家将原来的土砖房拆除重建,新建的小洋楼格调新颖,成了一处风景。

产业有盼头

转桥村曾以制作烟花爆竹出名,村内的一家烟花爆竹企业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随着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及太湖县烟花爆竹禁限放工作的开展,几年前,该村关停了村内的烟花爆竹企业,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发展新路子。“中药材+土鸡”的种养循环模式便应势而生。

如今,在原烟花爆竹企业所在地,早就不见了原来厂房的踪影,取得代之的,是成片的蔓荆。八月,正是蔓荆子成熟的季节。不经意地看,只见满地都铺上了翠叶。走近了仔细瞧,才发现中间藏着一串串圆圆的如绿豆般大小的籽儿。这便是蔓荆子。蔓荆子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头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祛风止痛。适应性较强,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不严。

“我们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从2018年开始种植蔓荆,共栽种了60亩。去年开始挂果实,收了400多斤蔓荆子,中药商以40元/斤上门收购,收入有近2万元。今年的产量要比去年高,再往后,蔓荆子进入盛产期,亩产量还要提高。”该村监督理事会负责同志何恩旺对村里发展中药材产业充满了信心,“种植蔓荆,最好的有机肥是鸡粪。一开始,是到周边的养殖场去购买,这样成本太高了。于是,村两委决定在蔓荆基地旁边散养土鸡。一来,养鸡场的鸡粪用于肥蔓荆地。二来,蔓荆子采摘后,将鸡散养在蔓荆地里,吃虫子和掉在地里的蔓荆子,保证了土鸡的品质,真正的绿色食品呢。种养循环,

土地的使用价值也大大提高了。目前,这片基地里养了1700多只土鸡。每年的土鸡和土鸡蛋的收入也不错。”

“有了这个基地,我在家门口找到了事情做。管理基地,饲养土鸡,一年也有1万多元钱的收入。”该村贫困户余结平长年在基地做工,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就是想把村里的基地打理好。

据该村党总支部书记余结亮介绍,2018年之前,该村的村集体经济为“零”。 2018年,村两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大家形成共识,要发挥本村的山地资源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经过反复调研、考察基础上,决定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走“中药材+土鸡”的种养循环路子,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近年来,该村先后建起了蔓荆种植基地、土鸡养殖基地、长寿菜种植基地和油茶种植基地,2018年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6万元,今年预计达到18万元左右。与此同时,村集体的示范效应,还带动了不少村民种植蔓荆、饲养土鸡,拓宽了增收渠道。

“我们正在谋划扩大蔓荆种植基地规模,并建设烘干厂,加工蔓荆子相关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实现蔓荆子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吸引更多的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在家门口有稳定的收入。”余结亮说。

摘下几粒蔓荆子,馥郁的芳香扑鼻。这小小的籽儿,正寄托着该村村民致富的希望。

新风劲吹拂

穿行在中心村的村头村尾,干净的路面,有序的摆放,整洁的院落,让人再也想不到之前村子里无处下脚的“脏乱差”尴尬场面。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文明新风也在转桥大地上悄然吹拂。

“大家的文明意识增强了。村里放了不少垃圾桶,乱倒垃圾的现象没有了,往日的臭水沟、臭水塘、垃圾堆早就不见了。现在大家都知道去维护这个好环境。”村民们纷纷表示,愿意带头做个“文明人”。在村民自觉的同时,村里也建起了长效管护机制,在每个组都设立了公益岗位,聘请专人清扫路面、收集垃圾,确保村庄洁净亮丽。

“文化氛围也浓厚了,到农家书屋看书、到文化广场跳广场舞的人是越来越多了。特别是这两年,村里办起了‘春晚’,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接地气’,身边人演,说身边事,原汁原味,大家喜闻乐见。”余结亮说,“通过‘春晚’,传播了文明风气,展现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大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非常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里建起了乡村大舞台,增加了体育健身器材,这个文化阵地更强了,相信我们村的文化软实力也会不断提升。”

在中心村的一处凉亭里,几位老人边乘凉边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在县级中心村建设的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村委会负责、村民参与的方式建设,提升为省级中心村,保存了原有的乡土文明、文化底蕴。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为村民的生态宜居创造了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有序提升,村级集体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增强了党群、干群的感情,为我村乡村振兴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余结亮表示,“美丽乡村建设永远在路上,让村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是我们不懈的奋斗目标。”

新闻推荐

泛华集团来太湖县考察

8月21日,泛华集团董事长杨天举率考察团来太湖县考察。中国投资协会海外投资联合会副会长金乐,安徽省安广双龙物流有限...

太湖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