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年节,浓浓年味寄乡愁

安庆日报 2018-02-26 09:27 大字

没了大街小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没了父亲一笔一画书写的春联,传统春节会不会逐渐式微?不然。年味儿依旧在远方游子归来与家人团聚的团圆饭中,在与父母孩子一起捏圆子、打糍粑、包饺子等置办琳琅满目的年货中,在那一场场、一出出村民春晚、龙飞狮舞的特约年节文化中……春节——我们的节日,借助新时代新需求再次焕发生机,燃爆我们的乡愁。这个春节,记者与您共享浓浓的乡村年味儿。

到家了,年味儿就有了

按照中国过年传统习俗,凡在外打拼的游子,无论身在何处,都要赶在除夕之前回家与父母亲人团聚,吃个团圆饭。

“妈,我回来啦!”2月14日下午5点左右,看着屋顶烟囱上升腾起的熟悉的灶台烟,赶了一天半的路疲惫不堪的吴雄忍不住扯开嗓子喊了起来,响亮的声音立即将在灶台前忙碌的母亲张小娥唤出。“儿子回来啦!老头子,儿子回来啦!”母亲一边匆匆上前接过吴雄手中的箱子一边朝着里屋喊,脸上笑开了花。

吴雄的家在太湖县北中镇莲花村,毕业后一直在上海上班,因为山区路远,每年回家都颇费周折,加上今年业绩做得并不好,他原本不想回家。“可母亲说,家人不能在一起,过年就没有味道。”吴雄说,“回来是对的,这种年味儿是我在外地感受不到的温暖。”

家住江河村的老李家这一年算是羡煞邻里了,大儿子生了二胎,小儿子又娶媳妇儿又生娃,小年夜孩子们便纷纷赶回了家,子孙满堂,其乐融融。“在外过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到家了才知道,少了家人在侧,家人团圆了才有年味儿!”李鹏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在年前短短几天时间里,乡村里仿佛一夜之间闹腾了起来。昔日,坐在家门口与猫狗相伴的老人们,忽然喜笑颜开地牵着孙子孙女在广场内谈笑风生;常年大门紧锁门前长草不见人影的邻家,忽然客朋满座喝茶嗑瓜子不亦乐乎;平日两辆汽车可并驾齐驱的望天街,似乎也突然变窄了,归来的人群不约而同相约在这条最繁华的老街上,彼此问候,互道吉祥……

传统习俗年味儿“美”

除夕前两天是村子里最热闹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生大火、烧开水,准备各种春节美食。

2月15日在马嘶村村民吴秀莲家,磨豆子、煮豆浆、点豆腐、压成形,一大早便热火朝天。“习俗说,腊月二十六打豆腐,豆腐是过年必备食材!”吴秀莲得意地告诉记者,豆腐既是火锅里的重要美味,也是生条、豆块、豆腐乳等农村土味的制作食材。

“锅里炸的是红芋圆子,外皮光滑,吃起来有红芋的甜味儿。”在北京工作的大学生江城回到家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陪母亲一起做圆子,“以前不觉得,现在才知道,外面根本吃不到这么干净又这么多口味的圆子!”

在厨房一旁的圆桌上,记者按照江城的提示一个个仔细分辨着,酥肉圆、萝卜圆、糯米圆、红芋圆、籼米圆……各种食材的圆子分类齐整地摆放着,身上裹了粉等待下油锅,借着灶台上升腾的热气散发着阵阵幽香。

基本上,记者每靠近一家开着大门的人家,都能嗅到一股股香而不腻的味道——裹着油香的炸生条,渗着荠菜味儿的农家饺子,带着浅浅锅巴味儿的豆粑,浇着红糖的高粱糍粑……

“年节文化传承百年甚至千年,承载着我们的乡愁,传递着一代代年味儿。在咱这儿,年味儿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各种正月上桌的年菜,就是父亲跟孩子说,吃根长命菜长命百岁,吃块鱼年年有余,吃块豆腐明明白白做人!”望天村退休教师吴敦聘感慨说。

民俗文化闹新春

年前年后喜事儿多,借着这一波波的喜事,返乡村民再次一睹民俗文化散发的现代魅力。

大年初三上午11:58,在望天村李屋,一场婚礼仪式正如火如荼展开,尤其吸睛的是村民舞台上那一出跑竹马的节目。几个村民画着戏妆穿着戏服,骑在五颜六色的竹马上,时而挥鞭时而吟唱,或走或奔。

“日子好了,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也想再续传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新郎官李辉告诉记者,“今年元宵,隔壁几个村还有走灯会,值得期待!”

当地居民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借助各种喜事,罗汉锄柳、黄梅戏、跑竹马、走灯会、舞龙舞狮等各种传统民间绝活、送戏下乡活动铺天盖地,村里年味儿十足。

不仅如此,借助央视春晚的年味儿,不少乡村还办起了自己的“村晚”。除夕夜,在徐桥镇南庄村,一场由100多名返乡村民筹资自编自导,兼具“年味儿、农味儿、文化味儿”的村民晚会如约而至。村歌串烧、农民小品、非遗新说等一出出乡土文化自带效果,轮番上阵,现场嗨翻。

家门口看得不过瘾,还可以到专业剧场享受一番“文化大餐”。春节期间,在太湖县文博园首届春节大庙会中,还可以看到大型舞台综艺节目,高台舞狮、相声双簧、山东快书、口技、变脸等轮番上演,国内外100余名身怀绝技的艺术大师同台献技,大饱眼福。

在年节文化的召唤下,一道道勾勒着乡村振兴的文化风景线正在扑面而来。

新闻推荐

回乡客:说说咱村新变化

坑坑洼洼的黄泥路变成了加长加宽的水泥路,极易引发火灾的昔日芭茅山变成了连绵的竹林和果林,垃圾乱倒、河堤失修的臭水河重新恢复生机,半数以上村民靠外出务工谋生的村庄变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基地…...

太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湖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