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蹲点:铁林村“美颜” 本报记者 陆 飞

安庆日报 2017-06-23 09:20 大字

虽地处深山之中,但安庆市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的春风,也吹进了太湖县弥陀镇铁林村。

“污水改了、垃圾清了、旱厕没了,现在村里的生活环境可一点不比城里差……”作为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直接受益人,铁山村的村民们在体会到实实在在变化的同时,爱清洁、讲卫生的生活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在铁林人的眼中,小山村如今就像开启了“美颜”模式——

山村开启“美颜”模式

6月21日,记者走进太湖县弥陀镇铁林村,这是个远离繁华和喧嚣的小山村,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透露出一种别样的和谐和宁静。

平坦、整洁的街道两旁,一栋栋红白相间的两层小楼连成排,精致的花圃点缀期间。61岁的村民詹诗亮惬意地坐在自家门口的板凳上,柔和的阳光透过头顶湛蓝的天空撒下来,似乎空气中都弥漫着清香。“我们的好日子才刚开始呢!”老詹有些得意地对初次来这里的记者说道。

屋内吊顶、瓷砖铺地,厨房灶台用上了抽油烟机,卫生间用着抽水马桶,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住在180多平米的家里,老詹最开心的莫过于再也不用为生活污水如何处理发愁了。

老詹告诉记者,过去村里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随意排放的,污水顺势流到村里的沟渠,一年四季臭气弥漫,夏天蚊蝇满天飞。如今,村里不仅铺设了地下污水管道,而且还建起了集中过滤池,家家户户排放的污水通过管道流到过滤池里经过三道过滤处理后,就能不再污染环境。

铁林村正是从这样微小的细节入手,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逐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为群众谋福祉、为子孙计长远的民生、民心工程。”铁林村党总支书记陈新云说,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绿色美好家园,完善配套硬件设施只是一方面,关键还在于根治村民的传统陋习,整体提升农民的文明素养,培养村民维护环境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作为乡村环境提升的直接受益人,铁山村的村民们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变化同时,爱清洁、讲卫生的生活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在老詹的眼中,小山村如今就像开启了“美颜”模式,扮靓了村民们的幸福生活。

环境好才是真的好

6月22日清晨6点,家住铁林村徐河组的徐学运就穿上工作服,拿起扫帚、推上三轮车出门了。作为村里的专职保洁员,徐学运负责的卫生责任区涉及4个村民组80多户人家,清扫的路面总长度超过3公里。

拿着竹制的大扫把,徐学运认真地清扫着村道的路面,看到草丛里有垃圾,他就用自制的竹夹子把垃圾夹出来,放进三轮车里。和他一样同时工作的还有其他4名保洁员,自从去年建立起专职保洁员制度,村里的垃圾实现了日日清,村民主动参与村庄面貌改造提升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环境好才是真的好,现在村里的面貌大变样了。”铁林村村委会主任戴应林告诉记者,“垃圾桶、垃圾屋、垃圾车、保洁人员和环卫制度,农村垃圾治理所需要的,一个都不少。曾经农村里‘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

为保持环境干净整洁,铁林村招募5名专职保洁员,对全村17个村民组进行日常卫生清扫,同时详细划分了卫生责任区域,每个街道、每条道路都明确了具体责任人。“这5位保洁员全部都是从村里的贫困户中聘用的,每月工资600多元,既降低了环卫保洁成本,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戴应林说,除了人员到位,村里还实行“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便捷垃圾处理模式,在全村配备了200多个垃圾箱,由保洁员按时收集,垃圾清运车定时转运,做到日产日清。

“看着环境变好,人们的心情都舒畅了,每天下午出来散步锻炼的人也多了!”徐学运笑着说,如今村民的环境意识也增强了,现在,大家都自觉地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有的村民还主动把垃圾运到指定地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环境整治,也改变了铁林村群众的思想观念。随手扔垃圾的少了,主动讲卫生的多了,讲文明、爱卫生的新风气正在这里形成。

新闻推荐

五千年文博园“十里画廊”精彩夜游6月24日登场

醉美夜景迷人眼,浪漫夜游游人醉。随着炎夏的到来,五千年文博园“缤纷之夜,璀璨文博园”十里画廊夜游之旅也将梦幻登场。届时,游客可在夜幕下分享灯火文博园的神奇魅力,在篝火表演中享受浪漫与激情。五...

太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湖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