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太湖县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政策

太湖周刊 2016-10-14 00:00 大字

一、全力推进产业脱贫工程

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扶贫。坚持市场导向,整合涉农资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生猪、肉鸡、黄牛、茶叶、油茶、蔬菜、花卉苗木、猕猴桃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和引进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入股分红、订单产销等方式,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到2018年,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1项特色种养业,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能从事1项特色种养业,全县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支柱产业体系。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大力发展光伏扶贫。对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以及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贫困村,实行户用光伏电站和村级光伏电站建设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户每年有3000元以上、每个贫困村每年有5万元以上的稳定收入来源。积极探索创新光伏电站建设、补助资金使用和运行维护模式,县级财政配套补助每村10万元、每户0.6万元,提高光伏扶贫实效。

大力发展电商扶贫。加快建设农村现代物流体系,支持邮政、供销合作等系统在农村建立服务网点,鼓励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大力开展电商扶贫,引导和支持电商企业进入农村开展业务,依法给予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政策优惠。统筹安排资金,完善电商扶贫服务网络平台,形成“电商平台+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网店”的电商扶贫体系。到2018年,在全县扶持建设60-80个电商扶贫实体店。加强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电商知识培训,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等支持。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推动文旅、农旅、体旅深度融合,推进禅源太湖旅游区5A创建,着力发展全域旅游,把旅游产业培育成增收脱贫的富民产业。依托现有资源,编制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规划建设特色村镇,保护开发传统村落,建设旅游扶贫示范区,支持创建特色旅游示范村和星级农家乐,发挥旅游产业对增收脱贫的带动作用。

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必须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从2016年开始,各涉农部门在分配农业产业化、财政无偿奖励和扶持专项资金时,都必须签订扶贫合同,折算扶贫股份,在产业发展的同时,确保贫困户长期受益。资产可由村集体、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统一经营。要强化监督管理,明确资产运营方对财政资金形成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资产收益有效回馈持股贫困户。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二、全力推进就业脱贫工程

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整合县内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资源,积极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大“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对贫困家庭子女在中、高等职业院校就读的实施资金补助,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加大对外出务工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并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努力提高外出就业水平。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就近就地培训,促进贫困劳动力通过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在种植、养殖、服务等领域稳定增收。

加大创业引领力度。充分发挥小额贴息贷款对创业就业的支撑作用,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创业带动就业。指导贫困劳动者结合当地特色在投入小、风险低、自己熟悉的领域创业。积极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支持创业致富带头人在贫困村创办各类企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与扶持政策挂钩的带动增收责任机制,激励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与贫困户建立平等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吸引和带动扶贫对象积极参与创业项目,多渠道增加收入。

三、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

着力改善贫困地区交通条件。推动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构建全县“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通道。探索建立奖扶机制,加快贫困村“三路”(通组路、生产路、入户路)建设,将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和条件,具备较大集聚发展潜力的贫困村村组道路纳入通村路建设。加快断途路、循环路、安保工程建设,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确保符合安全通行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

着力改善贫困地区饮用水条件。加大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八小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向贫困村倾斜。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强化水源保护,发展适度规模集中供水,大力提高镇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水质合格率。

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用电条件。加快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质量。到2018年底,基本解决农村电网“卡脖子”“低电压”等突出问题,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到2020年底,供电自动化、信息化和普遍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信息化条件。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开展互联网为农便民服务,提升贫困地区农村互联网服务水平,扩大信息进村入户覆盖面。到2018年,实现贫困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四、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在居住地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方,以及居住过于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难度大的地方,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提高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标准,为符合条件的搬迁户提供建房、生产、创业贴息贷款支持。加强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工作,使搬迁对象享有与当地群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五、全力推进金融扶贫工程

全面推进扶贫小额信贷,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内、3年期以下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有效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实行利率优惠,贷款利率比照同期基准利率执行。对获得贷款的贫困户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给予贴息支持。建立风险补偿和化解机制,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准备金,对贷款人因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等不可抗力因素或其他原因丧失还款能力的,按规定进行风险补偿。扶贫小额信贷主要用于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生产经营项目或支持贫困户带资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

六、全力推进智力扶贫工程

加强教育扶贫。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覆盖面。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均衡配置城乡师资力量,推动城乡老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行动,重点开展师资培训、示范教学,中小学教师评定高级职称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落实贫困户子女教育优惠政策,对贫困户子女实施“9+3”免费教育,确保贫困户子女上得起学。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精准补贴贫困户子女。

加强科技文化人才扶贫。建立政策激励机制,鼓励各类人才扎根贫困乡村建功立业,对表现优秀的人员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强化基层科技服务,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包村联户”扶贫服务。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做好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建立完善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专项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实施一批文化扶贫项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七、全力推进社保兜底脱贫工程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家庭实现政策性保障兜底。精准认定低保对象,符合条件的要应保尽保,已经稳定脱贫的要有序退出。建立农村低保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加大临时救助制度落实力度。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改善供养条件。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相适应的增长机制。根据省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办法,出台实施细则,力争到2017年全面实现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

加快推进贫困户危房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整合使用危房改造、抗震改造、灾损农房恢复重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等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户危房改造,探索采用贷款贴息、建设集体公租房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到2018年底,完成全县所有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且自愿实施改造的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到2019年底,全面完成全县存量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确保贫困群众住有所居、住得安全。

健全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乡村党员、干部、教师“一对一”联系帮扶“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网络。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加强儿童福利院、救助保护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等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八、全力推进健康脱贫工程

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城乡医共体建设,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大力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大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到2018年,实现县、乡、村三级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九、全力推进生态保护脱贫工程

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荒山治理。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且符合条件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加强防灾减灾避灾,加大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力度,重点抓好灾害监测预警、工程治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农村气象服务体系和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农村环境治理投入向贫困村倾斜,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十、全力推进社会扶贫工程

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强化领导包保责任,除现有“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包保责任体系外,每个县干各包保一个贫困村,明确工作任务,细化目标管理,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加强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深入开展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扶贫工作队员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日常督查和年度考核,压实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长抓基层党建责任,真正使驻村工作取得实效。

新闻推荐

省工商联一行来我县开展“千企帮千村”帮扶调研

10月25日,省工商联副主席纪劲松率队来我县开展“千企帮千村”帮扶调研。县领导张时民、赵俊杰、汤中营、殷书林,27名省内优秀企业家出席了对接会。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赵俊杰主持会议。...

太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