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团与学院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让黄梅戏院团后继有人

安庆日报 2019-07-26 09:41 大字

7月24日,市黄梅戏艺术剧院练功房内,学生们正在学习黄梅戏基本功。通讯员 王利他 摄

本报讯“来,台步走一下,起。”“胳膊不能那么甩,来,再来一遍。”7月24日下午,市黄梅戏艺术剧院里,28个十几岁的孩子分散在四个练功房里,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遍一遍地练习唱、念、做、打等戏曲基本功。这个暑假,他们从学校——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技术学院走出来,进入他们将来毕业以后的工作单位——市黄梅戏艺术剧院进行集训。这也是安庆黄梅戏在时隔多年以后再次进行人才“定向委培”。

两年前,市黄梅戏艺术剧院面临着招不到人的困境,全院演员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上。“再不培养,中青年演员衔接不上,很危险。”剧院副院长王琴说。为此,剧院找到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技术学院,想要办一个定向委培班。此后的两年中,王琴带着剧院的人走遍了安庆各县(市)和池州、宣城等省内城市,跑了七八十所学校“选苗子”。“一个一个挑,从身段、长相、嗓音、眼神各个方面严格进行挑选,还要他们自己喜爱黄梅戏,家里人还要支持,很难。”王琴说,两年下来,她招到28个12岁到16岁的孩子,分两批送到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技术学院的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定向班”里进行“订单式”培养。现在,有的孩子已经在学校里学了2年,再过三年,这些孩子便可以直接进入剧院,成为一名演员。

在王琴看来,对于黄梅戏这样的传统戏曲来说,“定向委培”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入门”时候便精挑细选,学校和剧院共同商定教学方案,实现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这些孩子从小在一个班里,一起上课、排戏、配戏,几年下来就有感情、有默契,这对他们到剧院以后的表演有很大帮助。”王琴说,“整班端”的效果会比一个一个去招好很多。剧院计划在这些孩子毕业以后,成立一个青年团,继续让他们整体发展。而对这些孩子来说,剧院承担着他们在校期间的生活费等费用,也为他们提供毕业以后的工作。“没有什么顾虑,只要用心学习,然后成为一名好的黄梅戏演员。”今年13岁的刘田影儿说。

几十年前,安庆也有过黄梅戏定向委培班。中间停了,现在这种教学模式在复兴,也成为一种趋势。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技术学院这几年相继承办了湖北黄梅县黄梅戏剧团、安庆黄梅戏艺术剧院和宿松县黄梅戏剧团的定向委培班。定向委培发挥了学院与剧院双方的优势,实现了工学结合、产校融合,不仅提高了生源质量,也让教学更有针对性,让黄梅戏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了。

更可喜的是,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的定向委培班还得到了来自社会资本的公益赞助。“有这么多孩子愿意报名,还有社会力量的支持,这都说明我们黄梅戏发展的局面变得越来越好,我们也更有信心。”王琴说。

(记者 江月 通讯员 王利他)

新闻推荐

以为赚大钱却被强迫劳动四名未成年人轻信“朋友”受侵害

本报讯(胡喆周国庆)19日,宿松县人民检察院以王某某涉嫌强迫劳动罪向宿松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该案是宿松县近年来首例涉及强迫...

宿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