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村的女子

安庆日报 2019-07-18 10:18 大字

距宿松城35公里的趾凤乡龙溪村是典型的山区与丘陵结合板块。初夏,恰逢周末,我慕名去往龙溪村。一场新雨后,大山,溪水,村庄都是一尘不染;狗在吠,虫在鸣,连炊烟也是清新的。

沿着十八弯的公路,终于到达龙溪村。贺顺和等在村口,45岁的她,是安庆市人大代表、村妇联主席。跟在她的身后,一路向上。云雾间,一幢幢新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白墙黛瓦,美如分体诗行。在绿化好的路边,一老一小正给一棵一棵桂花树拔草。老的叫袁红兵,是去年脱贫的贫困户,妻子患乳腺癌,女儿嫁到外地,儿子身体不太好,村里聘他做保洁员,月工资1000元,他时不时带儿子出来干点轻巧事。贺顺和说:除了袁大哥,村里还有几个贫困户做保洁员和广场管护员,既是解决贫困户就业,又能把村里公共设施管护好。

说话间,憨厚的袁大哥歇下手中的活,擦去手上的泥和露水,紧紧握住我的手:贺主任比亲人还亲,三天两头跑,送这送那的,去年又为我妻子向县妇联申请了贫困妇女两癌救助资金10000元。袁大哥用粗皴的手指擦拭着湿润的眼角。

“袁叔莫激动,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不需要报答,只要你一家人健健康康,生活幸福,用自己的双手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对党和政府最好的报答。”贺顺和的话很质朴。

一畦竹篱笆围起的小园里种着各式鲜花和蔬菜,篱笆上吊挂着几根顶花带刺的黄瓜。园中间三间新建的瓦房格外醒目,屋主人李大爷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喝茶。正屋足有120平方米,地面铺着白色瓷砖,窗明几净,家具家电摆放整齐,配套新建的厨房、厕所干净明亮。

年过七旬的李大爷泡来一壶茶,“白崖云翠,好着呢!好茶敬亲人,贺主任是我家的恩人。没有她的跑断腿,磨破嘴,我家是住不上这么好房子的。”李大爷家以前四间土坯房,雨天锅盆接水,晴天布伞遮阳。当时家里困难,老伴残疾常年生病,几亩痩地种不出好庄稼;交通不便,山货难运下山,卖不上好价钱;自家采自家做的茶叶制作工艺不行,没品相,不值钱。贺主任天天到他家宣传住房安全政策,为他家争取到2万元危房改造资金,帮着拆破屋,又帮找周转房暂住,新房终于建成了。

“李伯家去年也脱贫了,日子渐渐好起来了,两亩多山地由村里流转种了丑橘,每亩每年有400元流转费,儿子儿媳放下三分薄地外出务工了,一年能挣个4到6万元。大伯在家边上种点菜,养些鸡,山边地头摘点鲜茶尖卖给村茶厂,收入也还行。”贺顺和说。此时,锅灶里柴火饭正香,蒸笼里几碗腊肉肥肠油光闪亮,李大爷的儿媳正厨房里忙碌,她是担心留守老人孤单回来住几天的。炊烟袅袅,时光安详。

连年来,贺顺和跟同事们结合传统种植和现实基础,因地制宜,努力发展扶贫产业,先后利用龙溪村自然茶园优势和县茶叶公司合作,公司加农户联作。农户按无公害要求种茶、护茶,采摘鲜叶,公司建成茶叶加工厂,提供制茶技术,品牌茶叶“白崖云翠”正式包装上市,并借助芜湖市鸠江区帮扶资金,在流转贫困户的承包地上种软籽石榴30亩;借助省311地质队帮扶资金流转土地栽种丑橘210亩。

龙溪村在悄悄改变,变得更好,更靓丽,而我眼前的这个叫贺顺和的女子也在变,她变得更自信,也更有力量。胡松本

新闻推荐

安庆市多举措推进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工作

安庆市多举措推进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法律援助机构(不含宿松县)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173件,完成全年任...

宿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