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乡:示范引领筑牢脱贫致富路
作为集山区、库区和老区于一体的全县最大的贫困乡,宿松县陈汉乡通过示范引领、龙头带动、典型推广等,走出一条产业兴乡的脱贫致富路。截至目前,陈汉乡已完成2357户7948人脱贫、13个贫困村出列的目标任务,仍有91户278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1.08%。
龙头带动 激活内生动力
盛夏时节,松滋大地,天气湿热。在陈汉乡九登山村安徽恩泽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油茶产业示范基地,一棵棵油茶长势茂盛。有谁想到,这棵棵油茶是在2000亩芭茅山长成的。
陈汉乡境内有近12万亩山场,其中芭茅山2.7万亩,既产生不了任何经济效益,更是严重的森林火灾隐患,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拦路虎”。
陈汉乡党委书记朱建纲深有体会地说:“消灭芭茅山,引进龙头企业改造芭茅山,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让贫困村、贫困群众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通过土地流转,按照每亩荒山30元、每亩田地100元的价格,一次付清村民三年的流转资金,让老百姓第一次获得荒山带来的收入。”安徽省恩泽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文彦说,为了让村民早日摆脱贫困,公司积极打造“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基地务工”的富民模式,带动当地50多户贫困户快速致富奔小康。
“务工收入不说,去年我分红就有19000元。要知道,像我们这样的贫困户,大多没有手艺,在外打工,又十分艰难,现在,在家门口就业,能获得一笔较高的务工收入,那是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陈金龙喜笑颜开地说。
陈汉乡通过实施“消灭芭茅山、打造万亩示范产业园、助力脱贫攻坚”计划,引进安徽恩泽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安徽龙成集团、先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流转芭茅山2.3万余亩,发展油茶、茶叶、毛竹等对贫困户辐射带动强的产业。
目前,该乡产业带动效应日益显现:贫困户就近务工达210人次,发放劳务工资近300万元;根据约定,在推进芭茅山改造中,龙头企业以每亩10元的标准,每年向相关村集体支付管理协调费用,九登山、别河、大明、朱湾、罗汉宕和钓鱼台等村可增加集体年收入共26万元;安徽龙成集团拟在该乡建设集产业、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农林科技生态园,利用“7+3”模式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增收;九登山村依托恩泽农林公司,新发展油茶、茶叶600余亩,产出后村集体可增加年收入30余万元。
盘活资源 做优特色产业
库南村地处钓鱼台水库南岸,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库南村优势明显。如今在库南,建起了全县第一家娃娃鱼养殖基地和全县第一家竹鼠养殖合作社。
村民朱风全2017年开始建池养殖娃娃鱼,当年养殖了253尾,2018年超过400尾,一斤鱼能挣100元以上,村里通过大户带小户、党员带群众大力推动发展娃娃鱼,目前已有50多户加盟,前景看好。
村支两委在2019年又促成明际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进行竹鼠的繁殖,一期打算引进300对。
该乡邓山村得天独厚的小环境适宜种植毛竹,生态竹园养鸡也就成为另一个致富产业。并与上海海勋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把“极蝉土鸡蛋”卖到了大上海。
60多岁贫困户邓后成就在竹园里养鸡,现在他的庄园有成鸡1000多只,据市场分析,一只鸡能获利10元以上,加上土鸡蛋,一年下来收入有4万多元。
像邓后成一样的大户,村里有十多户人家,个个林下养鸡脱贫致富。
为消除贫困,该乡转变观念,从应急扶贫向长效脱贫转变。在产业发展上重点发力,除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外,还引导各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做活产业发展文章。
该乡以广福村、河口村为中心,带动邓山村、白鹤村、库南村等村,对境内5万亩毛竹林和冬笋园生产进行技术改造。争取帮扶单位的资金支持,投入100万余元修建毛竹园内的盘山公路,方便老百姓的毛竹对外运输销售。在鼓励私人开办竹器加工厂的基础上,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村新建毛竹加工制造厂作为村级产业扶贫项目,探索建立“农户+合作社+村集体”的运营模式,既增加村集体收入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目前,该乡已有大型竹器加工厂5座,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凉席、竹篮、扫把等竹制品销往全国各地,年产值能达到400余万元,盘活了当地毛竹资源。
如今在陈汉乡,特色产业发展正风生水起,各村都有属于自己的产业,并开始形成产业链条,一个个产业已经成为村民的富业。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下一步,陈汉乡将把农业产业扶贫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让更多的产业要素向陈汉集中,并形成聚集效应,真正让贫困群众从产业发展中获得实惠。”朱建纲说。记者 方文 通讯员 梅明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徐丹)近年来,随着公安“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宿松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立足实际,积极作为,严格落实“放管服...
宿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