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可:自强不息的聋人老师

安庆晚报 2018-07-18 09:46 大字

本报讯(朱良玉)陈家可,宿松县特殊教育学校美术辅导员。现年30岁的他,长春大学国画系毕业,是宿松县残联聋人协会主席。

刚刚出生,陈家可染上风寒,高烧不退,导致双耳失聪。从此20多年他步入漫长而痛苦的求医之路,但他从未放弃过读书。他心中常念道:“我输掉了先天,不能输掉未来。”通过重重艰苦,他考上残疾人心仪的残疾人的“北大”“清华”—— 长春大学。大学期间,他历任学生会及班团干部,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并获长大首届听障人速写一等奖等荣誉,于2014年获得长大文学学士学位而顺利毕业。

2015年,他参加宿松县首批聋人辅导员招聘,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同年被分配到宿松县特殊教育学校工作,成为宿松县第一位入编入职的聋人老师。由“聋”变“龙”,陈家可信心倍增,心存感恩,以爱护生命一样地珍爱着这一来之不易的职业。他将全部的精力都用于管理、辅导和教学,陈家可的每一天都是在平凡中度过不平凡。他不到休息日,中途从不回家,每天清晨叫学生们起床,帮学生整理内务,组织学生跑操、上课,维持就餐秩序,带领学生玩各种游戏,深夜查房,没有时间概念,没有班级区别,没有报酬非念,没有份内份外之分。在他的教育熏陶下,聋教学生生活、学习、守纪习惯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学校教学人员紧缺,除了辅导员工作,陈家可还承担了数学、自然常识等学科教学任务。他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精心设计教案,虚心向同事学习,工作不到一年即荣获县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他手语教学更是无比娴熟,虽然无法听到也无法用声音表达,但他努力学习汉语拼音,不仅能熟悉操作电脑,用拼音、五笔打字,而且课堂上模仿口型发音并配合手语教学,他标准化的手语填补了学校聋教教师口语教学的不足。

送教上门是特教学校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工作,陈家可与其他教师一样,不避风雨寒暑,不惧路途遥远,一直快乐地行走在送教路上。他以自身自强不息的成长经历,潜移默化地感染着绝望中的残疾孩子,激励着迷茫中的残疾儿童的亲人,让众多的残疾家庭重拾信心和希望。

新闻推荐

安庆、黄冈两地联手保护龙感湖

本报讯(胡振中记者李渊)7月13日,记者从市河长办获悉,为进一步加强龙感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改善水环境质量,实施水污染联防联...

宿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