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中籼唱主角 种植收益待提高省农委预计,今年全省单季稻播种面积2974万亩,比去年增加20万亩
[摘要]省农委预计,今年全省单季稻播种面积2974万亩,比去年增加20万亩
星级记者 喻寒松
单季稻是安徽省水稻主产区农户的主要种植品种,今年国家把中晚籼稻托市收购价由去年的136元/百斤下调到126元/百斤,其对农户的种植影响已逐渐显露出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农户在采取“稻虾共作”等种养模式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扩大优质稻的种植面积,以求获得相对好的收益。
优质单籼面积增
“由于近几年棉花行情不好,我们这里的农田能改种水稻的基本都改了。 ”宿松县汇口镇农技站王斌站长告诉记者,该镇本年度单季稻种植面积约3万亩,比去年增加了4000亩以上,大多数农户种植的是优质常规稻,大米品质最少在二级以上。“今年我市单季稻种植面积约350万亩,比去年增加了10万亩。 ”安庆市农委种植业局总农艺师陈再高向记者介绍,该市单季稻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太湖、潜山、望江和宿松等县市区,从最近两年趋势看,农户普遍减少双季稻种植面积,相对扩增单季稻面积,并有意识选择高档优质稻(国标一、二级以上)品种,优质品种已占到全部种植面积的六成以上。
据省农委对全省29个水稻主产县市抽样调查,单季稻计划种植面积1958.03万亩,比去年增加了22万亩,其中小麦茬口979.28万亩,比去年增加了253.18万亩;空闲田茬口540.59万亩,比去年减少了285.62万亩;油菜茬口220.26万亩;绿肥茬口61.04万亩。预计全省单季稻播种面积2974万亩,比去年扩增了20万亩。从种植品种上看,Y两优系列、徽两优系列、丰两优系列等两系杂交组合主导品种的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在品种选择上,农户兼顾产量的同时,更趋向选择品质优与食味好的品种。目前,大部分单季稻正处于分蘖期,苗情长势总体良好。
价格重心逐渐下移
据省粮食局价格周报监测显示,7月2—8日,三等中籼稻收购价124元/百斤,与今年年初相比下降了12元/百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元/百斤。来自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信息,7月6日,湖南长沙和江西南昌中晚籼稻收购价分别是2560元/吨和2540元/吨,与5月初相比,回落了40元/吨和50元/吨;与今年初相比,回落了160元/吨和190元/吨。
来自海关统计数字,今年1—5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大米160万吨,同比减少12.2%。1—5月我国累计出口大米60.4万吨,同比增加18.5万吨。随着国内大米价格的持续下行,国内外大米价差进一步收窄,进口米优势逐渐减弱。
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籼稻市场收购价的下滑主要受到即将上市的新季早籼稻影响,使得籼稻市场重心由陈粮市场转移到新粮收购上来。陈稻市场关注度逐渐下滑,市场交易清淡,价格下行趋势明显。同时,目前籼稻持续处于消费淡季,大米加工企业开机率基本降到最低,大米走货量进一步减少。短期看,大米价格将持续偏弱运行。
种植收益仍然偏低
“虽然优质单季稻的种植比例在增加,但并未体现出优质优价。”王斌感叹道,与普通中籼稻相比,优质中籼稻的唯一优势体现在农户不愁卖,其市场价格在略微走高。他以“黄华占”为例,在9月底和10月初刚上市时,机口稻收购价在1.1元/斤上下,此后就逐步走高到1.2元/斤以上,近期“黄华占”市场销售价已达到1.55元/斤(标准稻),但普通农户因家中没有贮藏场地,基本已没有存粮,绝大多数存粮集中在烘干厂经营户手中。
王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当地丘陵地区水稻种植大户每亩需投入土地租金270元/亩,稻种、农药和化肥等物化投入350元/亩,人工、机械、水电费等费用375元/亩,合计投入995元/亩。以平均单产1100斤/亩和平均销售价格1.15元/斤计算,每亩产值1265元,扣除各项开支后,每亩纯收入约270元。对于零散种植户来说,由于种植成本相对降低,每亩毛收入约400多元。
省物价局监测显示,单季稻种植户的亩收益依然偏低,去年安徽省农户中籼稻每亩种植总成本1114.66元,农户中籼稻每亩净利润只有169.64元。而在2009年时,安徽省农户中籼稻种植总成本617.09元,每亩净利润328.9元。与八年前相比,农户种植成本提高了497.57元,每亩净利润则缩减了159.26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6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同马大堤宿松县复兴镇中棚闸段两侧,碧草、绿树、房屋、长江、远山叠加在一起,犹如一幅山...
宿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