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身有术”的辅警王大海

安庆晚报 2018-05-28 09:37 大字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一个人能竭尽全力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很不错。但是,有这样一个公安辅警,既干好为公安服务的工作,又当好村民组长,还热心社会公益,把生活中的三个“角色”都饰演得令人啧啧称赞。他就是安徽省宿松县公安局辅警王大海。

□孙春旺 王宇平 卢向波

干辅警,安全行车十万公里

年过半百的王大海早年在粮食部门工作过,有着丰富的汽车驾驶经验。2003年加入公安辅警队伍,被宿松县公安局安排到刑侦大队担任专职驾驶员。2016年4月,被调整到交警大队车辆考试中心从事安全员工作。

“别看是辅警,领导对我们的要求与公安民警都一样!”说到自己的工作,王大海坦言。老王家住宿松县孚玉镇大河村王屋组,距单位足足有4公里。但只要接到任务,无论是正在吃饭,还是正在睡梦之中,他都立即骑车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单位。

2007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正熟睡的王大海电话突然响起,单位领导说有抓逃犯的紧急任务必须马上出车。老王二话没说,一骨碌从被窝里爬了起来,跨上自行车一头冲进漆黑的夜里,冒着刺骨的寒风,一口气骑到公安局大院……紧接着,他稳操方向盘,驱车60多公里,赶到长江边。为抓获犯罪嫌疑人,他跟着民警们连夜蹲守,一直坚持到次日凌晨3点多,最终将逃犯抓获。

驾驶员职业既累又险,这点王大海心里更有数。2008年5月的一个中午,王大海接到任务:马上开车赴深圳抓捕逃犯。宿松到深圳1000多公里,王大海来不及跟父母妻儿告别一声,就匆匆踏上路程,聚精会神地握着方向盘。经过近8个小时的长途奔波,终于在次日凌晨3点抵达目的地。紧接着,王大海不顾连续驾车带来的疲劳,又跟随民警一起直奔嫌疑人打工的工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钻山林、淌河水、奔小道;饿了,啃口方便面;渴了,喝口矿泉水,一年365天,随时都可能有突发任务,王大海做到24小时随时待命。凭着对公安工作的热爱,他尽心尽责、爱车如命,勤洗勤擦,让车辆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在刑警队13年,他驾驶的车辆从来没发生故障,创造了安全行车十万公里的记录!”原刑侦大队大队长王金生如是说。

当组长,率先垂范拆除自家房

王大海的家在城西王屋组,在组里,他是个人人夸赞的带头人,也是乡亲们眼中的“能人”和主心骨,担任组长十几年,修路、扩塘、征地拆迁、危房改造、照顾低保五保、美丽乡村建设,家长里短、大事小事,他都竭尽全力地去帮助村民解决。

组里一对小两口,夫妻关系不和谐,经常闹离婚。王大海得知后,主动上门帮助和解。在他的努力下,如今小两口过上了甜蜜的夫妻生活。

为适应城市建设需要,2016年县城建部门决意拆除建在105国道旁边的一批住房,它们都是1997年以后当地居民盖的自建房,倾注了房主们多年的心血,王大海家的住房也是拆迁的对象之一。

对拆迁住房,大伙儿心里既有不舍,更有担心,担心的是拆迁费补偿不到位,所以许多人的抵触情绪大。这时,拆迁部门找到了王大海,让他从中帮忙做通村民的工作。王大海二话没说,自己率先拆除家里的房子,搬回老宅子住;然后挨家挨户上门做动员,耐心解释国家拆迁政策,帮助大家算好每一笔账,并以自己为例,说国家是不会亏待老百姓的……

起初,王巧元、王结元两兄弟对拆迁工作不怎么配合,在听完王大海的耐心解释后,终于打消了心中的疑虑,积极配合拆迁工作,且对其他村民说:“大海哥能拆,我们也能拆;照王大海说的做,我们不会亏!”在王大海的不懈努力下,前后不到两个月,建在路边的十几栋房子都如期被拆除。

做公益,他把助人当本分

年过半百的王大海,不但工作兢兢业业,而且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社会责任感很强,总是竭尽所能地去帮助弱势群体,几十年来对五保户、困难户、贫穷学子施以援手。把弱者当亲人。他经常说:“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不能眼睁睁的看见他们有困难不帮啊……”

住在他家附近的王许保老人,家庭困难,虽然吃着低保,但生活不能自理,他成年的儿子也患有智障。王大海不但经常给他家送吃的、用的,而且还在他家遇到难事时出手相助。2011年,王许保的妻子病故,家里买不起棺木,他就出资置办了一口棺木。2016年,王许保家危房改造,他掏出5000余元现金帮助购买材料,然后又掏钱为工地安电、装自来水……前前后后无偿给了1万余元。去年,王许保去世,他又掏出1000元现金置办丧事。

2017年下半年,本组村民王国强的孙女,被检查出白血病。王大海得知后,主动送去600元的爱心款。 

新闻推荐

宿松县政协

毕志华秘书长近年来,我们以委员接待日为有效的载体,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更好地形成助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

宿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松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