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80”后第一书记的扶贫日记

安庆晚报 2017-07-18 11:53 大字

□记者柯慧敏

3年前,安庆市城管局二大队的“80“后余晶晶来到宿松县北浴乡马厂村挂职,任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长,从此和这个贫困村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写的少则几百字多则上千字的扶贫日记,记录了驻村工作的点滴和村庄村民的变化。

学说农家话拉近距离

7月13日,记者走进大山深处的马厂村。在村部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办公室兼宿舍里,记者见到衣着朴素、皮肤黝黑的余晶晶。驻村扶贫经历使得他身上的乡土气息越发的浓郁。

“写日记,主要是记录自己一天都干了什么,更多时候是思考和总结扶贫工作。”余晶晶对记者说。

刚挂职时,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6户604人。2014年11月3日,上任第一晚,千头万绪的工作让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到岗第二天余晶晶早早起来入户走访,探访“穷根”。刚开始村民还怀疑余晶晶干不了实事。

余晶晶说,:“村民听我说着一口普通话,觉得我是城里人,吃不了苦,认为我只是走过场,镀镀金就会回去。”

各种质疑让余晶晶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与使命。为了消除“距离感”,余晶晶主动学习当地方言,慢慢地可以不要“翻译”直接与村民交流了。

拉下面子实现村民的心愿

不到半个月,他基本上熟悉了各自然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能够把姓名和其本人对上号。渐渐地,村民对这个“第一书记”的看法发生了变化。

2014年11月18日,星期二,余晶晶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今天上午,村里成功召开了我作为第一书记上任以来的第一个村民代表大会,我在全体村民组长和代表们面前郑重表态,一定会尽力帮助村里摘掉穷帽子。会上,村民代表一致向新来的第一书记反映:余书记,你还没有到任前,村里还有黄白岭两个村民组没有实现组组通,老百姓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很不方便。之前村民已经自发募集了十多万资金,可是缺口还有40多万元。要脱贫,修路是前提,只有路通了,山里的产品才能运出去。路不通,产业就没法发展。”

余晶晶心里很焦急,可想到要成为跑项目、争资金的“泥腿子”,一时又拉不下面子。眼前不断浮现村民期盼的眼神,促使他迈开了步子。

引进产业让村民腰包鼓起

余晶晶四处寻找可以赊账的工程队先施工,承诺只欠日子不欠钱,总算把这条路修起来。余晶晶笑称,“刚驻村的半年,最揪心的是缺资金,修路要钱,发展产业要钱,有时晚上都睡不着,就想着怎样才能多争取资金。”为了“要钱”,他成了相关部门的常客。

2015年2月8日,历时一个多月,黄白岭公路竣工了,实现了组组通。村民盼了几十年,刚来不久的第一书记帮助他们实现了,村民们感受到了这个小伙子的力量与热情,打心眼里感谢他,一路敲锣打鼓,送锦旗到村部。

路通了,但是马厂村如何实现长远发展?余晶晶说,马厂村是典型山区乡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如何让村子拥有适合自己的产业,实现长期增收,这是余晶晶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的问题。余晶晶认为村里必须要有自己的优势产业做支撑。

他通过大力建设村光伏发电,使得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突破。点子多,人面广,善于争取项目支持,是余晶晶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法宝”。依托当地丰富的山场资源,建设茶叶基地和成立茶叶合作社,帮助近百户贫困群众增收。

这里也是我的第二故乡

2015年11月4日,余晶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安庆的一个朋友准备开茶叶店,需要货源,我主动请他到我们村茶叶基地考察,希望能尽快将村里的茶叶推向市场。”

不仅如此,余晶晶还根据贫困户的发展意愿,制定详细的“一户一策”,涉及就业帮扶、养殖种植帮扶、医疗帮扶、学业帮扶、危房改造等等方方面面。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为村里修建文化广场,新办自来水厂,打了水井,改变了以前下雨吃浑水,无雨无水吃的状况。

在他的努力下,截至去年年底,马厂村先后多次被评为安庆市整村推进示范村和安庆市驻村扶贫先进工作队。

但余晶晶说,扶贫工作还在继续,还有很多任务要完成。他列举了任务清单:去年的暴雨引发地质灾害,村水利设施损毁严重,河道挡土墙还得再加固,再多建一些安全防护栏……

眼看着挂职工作即将结束,余晶晶想到这些,不舍之情溢于言表,“我真的有点不舍,虽然很快要回原单位工作了,但有时间一定会常回来看看,因为这里也是我的第二故乡。”

新闻推荐

长江安庆站水位仍超警戒线

本报消息记者任祥斌报道7月10日,记者从安庆市防汛办获悉,7月10日8时,长江安庆站水位16.83m,落0.03m,比警戒水位高0.13m;宿松汇口站水位20.34m,落0.12m,比警戒水位高0.54m。长江干堤上堤人数共计2863人,其...

宿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松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