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暑假未至,农村“野游”的孩子悲剧频发——如何织起防溺水一张“网”?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7-06-06 11:40 大字

本报记者张玉芳 实习生李春灵

记者近日从安徽省教育部门获悉,暑假还没开始,近一个月内,安徽省多地发生儿童溺水事故,至少十余名儿童溺水身亡。省教育厅多次下发通知,呼吁家长做好看护,全社会联动配合,防范儿童溺水事故。

溺水悲剧频上演

在我国,溺水事故已成为14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成为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

当前,安徽省各地频频发生溺水悲剧:6月3日下午,宿松县汇口中学7名学生到长江边游玩,其中3人不幸溺水身亡,年纪最小者仅13岁;5月16日下午,蒙城县楚村镇沟北村一处废弃沟塘内,3名初一男孩不幸溺亡;5月14日中午,怀宁县一名14岁少年在严岭村老屋组一处池塘内游泳时溺水,停止了呼吸;5月13日中午,涡阳县新兴镇寺后13岁女孩曼莉和几个小伙伴在水塘边玩耍,8岁的弟弟和其他两小孩突然滑入水中,小曼莉下水救人却不幸遇难。同天下午,该县临湖镇王小庙村也发生一起溺水事故,一名13岁男孩溺水身亡……

儿童溺水事故频频发生,且多发生在农村地区。据分析,这是因为农村留守儿童居多,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年老体弱也没有更多的精力来照顾孩子,从而造成监管缺失,照看疏忽。农村河道、山塘、水库、工地中的水塘管理不到位,一些危险地带缺乏警示标识,也容易造成溺亡悲剧。

各界联动防溺水

5月20日,省教育厅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坚持每日课前课后提醒制度,提醒学生不私自下水游泳。同时,通过定期短信安全提醒等方式强化家长安全意识,打好“预防针”。

当然,阻止溺水悲剧发生,安全教育“纸上谈兵”显然不行。专家建议,进行防溺水教育时,家长不要仅限于口头说教,不妨找一些宣传片陪孩子一起观看,以案例来警示孩子。学校可请一些游泳技能高的家长,甚至请一些有过溺水经历的人现身说教,现场演示求生技能,更能抓住孩子们的心。

同时,学校要和县乡村及有关部门加强联防联动:一方面,加强水域排查,对危险水域树立警示牌,在池塘、水坑等周围及水面上多放些旧轮胎、长竹竿、树干等,必要时拉上栅栏。另一方面,落实巡防人员。有条件的村庄可将老党员、离退休教师、老村干等集中起来发挥余热,组建防溺水巡逻队。各乡镇也可通过夏令营、“农家书屋”读书征文比赛等形式,在暑期内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织牢防溺水安全网。

溺水急救有方法

一旦儿童溺水,掌握最正确的方法和时机采取急救,也是和生命赛跑的关键。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应立即清除其口腔和鼻腔里的水、泥和污物。然后迅速控水。将孩子头部位置放低,面朝下趴在施救人的大腿上,五指略向下并拢按压其背部,迫使吸入呼吸道和胃内的水流出。当发现幼儿呼吸和心跳都停止时,应采用心肺复苏和口对口人工呼吸交替急救的方法。施救时注意观察,控制力度。急救动作要反复、持续,不要轻易放弃,直到溺水者苏醒或确认死亡。

儿童结伴玩耍时,往往会出现一名儿童不小心落水,其他儿童用手去拉,最终导致集体落水的悲剧。因此,家长也一定要提醒孩子,当发现同伴落水时,千万不可贸然下水救人,更不可直接用手拉,以防被落水者拉下水。应大声呼救寻人帮忙,或将救生圈、鱼竿、竹竿、木板、衣物、绳子等抛给落水者拉他上岸。

当然,最后还是要对孩子反复提醒一句,不要在情况复杂多变的野塘河沟里游泳,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酿成悲剧。

新闻推荐

49.86万考生参加 2017年安徽高考

今年我省将举办6场高招 咨询会,其中合肥有两场

宿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