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助脱贫——宿松县隘口乡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易地搬迁住新居
“要不是国家的扶贫政策好,我这辈子哪能住得上这么好的新房子啊!”4月21日,坐在花学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房前的村民朱仁安感慨地说。朱仁安家中共有五口人,其中妻子郑荷连是一位聋哑人。去年特大洪涝灾害摧毁了朱仁安的两间旧房,一家人被安排到临时安置点生活居住。针对朱仁安家的贫困情况,花学村把他作为第一批入住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贫困户,帮助他建起了一幢125平方米的新房。
据了解,该乡易地扶贫搬迁共安置贫困户31户87人,其中花学村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已建房20余套,解决了贫困户16户42人的住房问题。今年该乡还计划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两个集中点共安置11户33人,分散安置50户155人。为了让贫困户既要“搬得出”又要“放心住”,该乡一方面积极精准识别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摸清底数,适宜搬迁才搬迁;另一方面合理安排搬迁户就近务工,真正提高他们的家庭收入。
产业扶贫保增收
“在村里帮助下,我把发展养殖家禽作为增收致富的路子,解决了自身贫困的面貌。自己富起来了更加不能忘本,我还要带动更多的贫困户一起发展产业脱贫。”家住隘口乡清河村的张先炉乐呵呵地说。今年52岁的张先炉过去因身体不好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家中还有孩子上学的负担,虽然家庭情况十分困难,但是摆脱贫困的愿望特别强烈。
看到山区适合发展养殖业,于是张先炉把发展产业的想法和困难向村帮扶责任人诉说。这时,村里正在组织走访调研,决定把乌鸡养殖产业进行推广,培育一批贫困户先脱贫。了解到张先炉创业致富的决心后,村里把张先炉确定为乌鸡养殖帮扶对象,并安排技术人员跟踪帮扶。为降低贫困户投入成本,该村积极争取产业扶持资金,从孵化厂购进乌鸡苗,然后分发给像张先炉这样想发展养殖产业而又没有产业资金的农户。由于乌鸡营养价值高、供不应求,张先炉尝到了养殖致富的甜头,他组织10余户养殖大户成立了“清河村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把大家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增强抗风险能力,培育乌鸡产业发展壮大。据隘口乡党委副书记柴贵龙介绍,为了确保贫困村和贫困户稳定脱贫,该乡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头戏来抓,不断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同时全体乡村干部与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制定了个性化的帮扶“菜单”。
光伏入户解民忧
“没想到在自家屋顶上也能建发电站,不用出力,不用管理,靠太阳就能发电,坐在家里能挣钱。”该乡九井沟村贫困户李术早说。在乡村干部的帮扶下,李术早在自家的屋顶上建起了光伏发电板,计划今年实现脱贫。
九井沟村扶贫专干给笔者算了一笔账,集中安装的3000瓦发电设备总计花费4万元,与电力部门签订了20年的全额上网合同,每度电可享受0.98元的并网补贴电价,按照每千瓦日平均发电量8度计算,每月平均发电700度左右,月收入700元,年收入8400元左右,20年的收入相当可观。据了解,该村34户贫困户已分散安装了光伏发电站,而且已全部并网发电,平均每年可使每名贫困户增收近3000元收入。
为让全乡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该乡以光伏扶贫为契机,积极和相关部门协商,在该乡小圩村集中建设了一个44户光伏发电项目,经过安装调试于已经正式并网发电。“我们村属半丘陵地区,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但日照充足,利用这个自然优势发展光伏发电适合村情。今年我们将以计划出列村为优势,增加光伏发电数量,使全村所有的贫困户都有属于自家的电站,带领群众共同走上致富路。”小圩村支部书记朱江民说。张军
新闻推荐
阳春三月,万物生辉。在五里乡黎冲村的一座山坡上,成群结队的土鸡正忙着啄草觅食。一旁,一名拄着拐杖的残疾人正在来回走动,观察着活跃在山林间的鸡群,脸上不时地露出幸福的微笑。这位残疾人就是五...
宿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