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中山装” 一生扶贫路 “魔芋大王”何家庆临终仍心念瓜蒌,牵挂着为之奋斗一生的扶贫事业

安徽商报 2019-11-01 01:05 大字

10

月底的安徽潜山市,遍野葱茏,藤蔓满架,或黄或绿的瓜蒌圆滚滚、密密麻麻地挂在藤蔓上,当地人称之为“致富果”。潜山市梅城镇河湾村村民胡海结研发的“皖蒌12-8”瓜蒌新品种也即将成熟,但他却满怀遗憾于何家庆教授不能一起品尝新瓜蒌的瓜籽。今年7月,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何家庆在潜山市扶贫调研的路上晕倒,后检查出癌症晚期;10月19日,被誉为“魔芋大王”的何家庆因病逝世,这位布衣教授的离世牵动着太多人的心。

念扶贫

临终念瓜蒌心系扶贫

“不知道今年瓜农的瓜蒌籽能不能卖上好价钱……”何家庆的女儿何禾告诉记者,父亲在去世前一段时间已经无法进食,只能用汤勺喝水,打营养针维持生命。即使这样,他仍躺在病床上写瓜蒌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牵挂着为之奋斗一生的扶贫事业。

“何教授自20世纪70年代初就关注瓜蒌资源,不断为构建瓜蒌产业链做努力,是瓜蒌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他多次来潜山都说过,瓜蒌种植是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脱贫的好产业。”潜山市农业农村局瓜蒌技术指导站站长孙勇告诉记者,何教授针对潜山瓜蒌产业扶贫提出了很多建议。

目前,潜山市从事瓜蒌相关产业近10000人,瓜蒌产业成为潜山特色农业新的增长点,带动仓储、物流、农资、包装等行业快速发展,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依托,带动贫困户4298户,贫困人口8412人,吸纳劳动就业2267人,年人均增加劳动收入8000元。

“听到何教授离世的消息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一下就蒙了。”胡海结说,两个月前何家庆教授还来到他的瓜蒌地里看他研发的“皖蒌12-8”瓜蒌新品种,并接受自己的邀请等待新品种瓜蒌熟了以后前来品尝指点。

“我从2007年种植瓜蒌,从最初的20亩到现在的130亩,亩产也从100斤到了今天近300斤,作为瓜农,我真的感谢他。”胡海结回忆称,2015年以来,何家庆教授陆陆续续来过自己的瓜蒌地考察多次,以前病虫害问题很严重,瓜蒌的质量也不好,在何家庆教授的指点下,自己学会了很多种植瓜蒌的技术,这些年还在何教授的指导下研发了“皖蒌12-8”新品种。

倡节俭

布衣教授的“中山装”

“谁给我一捧土,我还他一座山。”少年时代收获的善意成为何家庆一生致力于扶贫工作的不朽信念。谈及对何家庆的印象,“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解放鞋”是他最显著的标志,无论是平时生活还是接受采访,或被重要领导接见,何家庆都爱穿着这一身“中山装”。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但我更懂他为什么一直穿着这身中山装。”何家庆的妻子胡建群告诉记者,丈夫常穿中山装不仅是因为他的节俭,最关键是中山装让他感到踏实有动力。胡建群说,丈夫小时候家里条件非常差,中山装是他父亲专门给他做的第一件自己的衣服,他十分珍惜,何家庆常说自己穿着这个衣服的时候,都觉得充满干劲。

“节俭”“朴素”也是身边人对这位布衣教授最多的评价。与何家庆一起共事的同事告诉记者,几年前当我们正常每顿都吃七八块钱的饭时,何家庆在食堂依旧每顿只吃一块五毛钱。

何家庆没有钱吗?1999年,国家刚刚奖励给何家庆10万元,这笔钱可以在合肥买一套不错的房子,但他把这笔钱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地区的女童,一家三口挤在一个25平米的小房子里,16000多种植物标本占了一大半空间。

他曾自费4万元申报8个专利,自费7万元出版了200万字的图书《中国外来植物》,自费参与过数不尽的扶贫项目。他曾在留给女儿的信里写道:“我可能多做一些事,尽早尽快为更多百姓改善经济状况。位卑未敢忘忧国,我是教师,必须这样做!”

闯西南

“流浪”三万公里传技术

这封留给女儿的信是何家庆即将迈入50岁时写的。因为早年研究魔芋的大别山之行和溪县洪灾救援给身体留下了永久的病患,血吸虫病和痛风折磨着他,他担心自己再不行动,就真的动不了了,就这样给女儿留下了遗书,带着多年攒下的2.9万元再次离家。

这一走,就是305天。305天的时间,何家庆的足迹遍布8个省,102个地(州)市、县,207个乡镇,426个村寨,走了足足30000多公里。

他一路风尘仆仆,沿途为当地农民传授最新的栽培技术,手把手教大家怎样栽培,怎样防治病虫。身上钱花光了,他曾靠乞讨为生过了两个月。在深山老林,饥饿难当,他曾讨吃过猪食,也吃过霉变长了虫子的饼子。山区常常细雨绵绵,何家庆因此患了丘疹,全身奇痒无比,只能用石子擦身体,直到磨出血来。

生病尚算小事,更多的是潜伏的杀机。黑夜摸山路,多次摔坏腿,险些掉进悬崖。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和桂北山村,他夜宿山洞,被毒蛇咬伤,腿肿得发亮,20多天抬不起来,幸亏自己懂中草药才救了自己。

305天后,当他回到合肥,60公斤的体重只剩下40公斤。对何家庆来说,此行最大的收获是,我国现有的27个魔芋品种,他采集到17种,并发现了最原始的魔芋生存形态,证明世界魔芋的故乡在中国。他还发现了许多极具开发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每一项都对山区脱贫有重要的价值。

捐角膜

后人带着光明继续前行

“再炽烈的日光下都有阴影,我走了,没有闪烁的光彩,余烬虽有星点晶亮,但终究会被湮灭。”这是何家庆留给女儿何禾微信的最后一句话。何禾说,父亲在她的心中亦师亦友,越长大越觉得对父亲就多一份懂得和理解,同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父亲的这种精神值得自己一辈子去学习。

“瓜果很大,叶片肥厚,外表看起来还可以,但要看这个瓜籽的味道,要不断改良适合人们口味才可以……”这是何家庆从潜山市最后一次调研对瓜农胡海结说的话。如今瓜蒌即将成熟,潜山的瓜蒌扶贫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何教授虽然不在了,但是我们会继续追寻何教授的脚步,把瓜蒌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胡海结说道。

“我走了,我还活着。朽而沃若,似一粒种子破胸,比一滴水珠畅想,泥土里聚集力量,空气中尚存清氧,谁怂恿我努力而为,谁把控我生命续延……”这是何家庆追悼会上播放的何家庆生前所作的诗。何家庆教授离去,众人唏嘘不已,但遵照何家庆遗嘱,其角膜目前已经捐献给两名16岁以下的贫困少年儿童,他们将带着这份光明继续前行。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静文

新闻推荐

山村有了“公益书屋”

10月21日,正值深秋,天柱山北部的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的万亩竹林已染上了一层浅黄。在该村的杨家大屋,一座名为“萤萤公益书屋...

潜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潜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