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师又去山间“远行”了 请走好 “魔芋大王”何家庆告别仪式昨举行;心系百姓,毕生致力于科技扶贫

江淮晨报 2019-10-22 07:32 大字

告别仪式现场。

照片中的何家庆挥着手,似乎在和大家告别。

何家庆生前收获的诸多荣誉。

致力于科技扶贫,病榻之上仍坚持写调研报告,临终前还在牵挂着栝楼产业;对自己抠门,省吃俭用帮助山区儿童求学;懂得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如今已桃李满天下……

昨日上午,一生奔走于大山间,生命的最后将眼角膜留给山区孩子,被称为“魔芋大王”的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授何家庆遗体告别仪式在合肥市殡仪馆举行。其生前同事、学生、亲友等社会各界人士前往送别,沉痛悼念这位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和扶贫事业的大学教授。

学生、同事、亲友送别“远行”的何家庆

“谢谢你们来送我,我要去远行了”。告别大厅门口,一张大型照片竖立着,照片中的何家庆挥手致意,旁边是这样的文字,似乎是他正在向大家告别。

“我走了,一叶扁舟漂大海,已无旁依;一双赤足穿万山,独行而立……”在告别仪式现场,播放了何家庆教授生前所作的长诗《我走了》,并以小电影的形式展现了何家庆的生前往事。画面中,何家庆总是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在田间地头忙碌着他付出毕生心血的科技扶贫事业。

现场,一大摞荣誉证书和学术著作格外引人注目。何家庆不仅是何老师、何教授,还是“魔芋大王”、全国劳动模范、扶贫状元。

告别仪式尚未开始,生前同事、学生、亲友等社会各界人士就排起了长队,等着见何家庆最后一面。送别的人群中,安徽农业大学博士后王强哭红了双眼,回忆跟随何家庆老师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点点滴滴,王强觉得何老师并没有离开,只是又一次远行在祖国的大山里,还会再回来。

原潜山县农委负责人桂仲晶特意赶到合肥送老朋友。“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就结识了,听说他自费考察大别山的植物,我邀请他来县里作指导,为我们县找点出路。”桂仲晶回忆,今年7月,何家庆到潜山市为当地一家种植企业作瓜蒌种植指导,没想到这成为了两人的最后一面。

何家庆对自己很“抠门”,总是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可就是这个“抠门”的老人,却自费申报专利,出版图书,将1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资助贫困地区的女童。桂仲晶说,如果他没有看错,遗像中何家庆穿的那件中山装,从两人刚认识时就在穿了。“何老师是个充满爱心的人,省吃俭用帮助山区儿童求学,哪里地震了,除了捐款还第一时间跑去灾区,甚至陌生人写信寻求的帮助,也都会去了解个究竟。”一名前来送别的学生告诉记者。

病榻上写报告,临终前还关注栝楼产业

何家庆女儿何禾告诉记者,父亲去世前,每天都得忍受着巨大的疼痛,即使这样,他还躺在病床上尽力写调研报告,希望把更多的调研所得传递给社会。

“家父是一名老师,但更关注贫困山区的农民,希望通过自己的知识为更多贫困农民谋取福利。”何家庆女婿回忆,父亲去世前的几个月,还在跟以前的学生交流栝楼产业的发展。为了帮助山区百姓脱贫,一个研究植物分类与实用经济植物的学者,成了“魔芋”专家,近年来,他致力于“栝楼扶贫”,传播科学的栽培技术。

为了让山区老百姓通过自己的双手走上致富的道路,何家庆不断与地方政府工作人员、主管部门技术人员、种植大户进行交流座谈,还举办了一系列座谈会、技术培训会,传授栽培技术。“其实何老师的研究范围很广,但推广魔芋和栝楼,主要是这两种植物容易种植,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老百姓容易掌握,产品的市场前景也很不错。”王强说。

潜山市传文瓜子有限公司、栝楼产业协会会长王传文告诉记者,这几年何家庆给潜山的栝楼产业发展出了很多主意,还在潜山开了培训班,不仅在繁殖种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从业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还提出了不少栝楼深加工方面的建议,比如开发栝楼饮料、研制医药中间体等,为当地从业人员开阔了视野。

“今天我们来悼念何老师,除了悲痛外,也充满了正能量,我们要学习何家庆为了一个奋斗目标矢志不渝的精神,这个目标就是尽己所能造福更多的百姓。”安徽大学教师周家群告诉记者。

把学生当孩子,如今已桃李满天下

“何老师,学生代表所有上过您课的孩子们跟您说一声,吾师如父,感激教诲之恩,愿您在天之灵安息,继续守护您爱的那些孩子们。”学生王强在宣读悼词至此时,已经泣不成声,这句话也说出了何老师所有学生的心声。

王强目前在安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后,曾于2009年到2012年跟随何家庆老师读硕士研究生。他告诉记者,何老师充满想象力和活力,对学生非常好,也鼓励学生动手解决问题,而不是受限于固定模式。正是何老师的引领,让王强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

“经常有人问我何老师是怎样一位老师,我想说学生对他来说就像自己的孩子,他严肃又幽默,就算被苛责也不会伤及同学们的自尊心,他懂得发现每个同学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不仅教给了我们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周围的世界。”王强说,何老师是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学生侯学良是阜阳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1989级学生,如今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一名教师,在植物分类学的研究上小有成绩。“如果没有何老师,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侯学良说,“我原本打算邀请他来我们学校,做一些植物标本的相关工作,但无奈何老师在南京大学的聘期还没结束,这件事也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晨报记者 周勇/文庄道龙/摄

新闻推荐

2019安徽乡村振兴创发大会成功举办

第二届安徽省“村长”论坛同期举行发起成立“安徽农村电商发展联盟”推介10个2019安徽创新发展明星村、9家2019安徽农村...

潜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潜山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