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保护传统村落 来自潜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特别报道
鱼米之乡油坝
魅力水吼
美丽山镇
天柱山镇新貌
潜山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6个乡镇、183个村(居),总人口58万,市域总面积1688平方公里,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
安徽之源、禅宗之地、京剧之祖、黄梅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潜山市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乡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走出了一条符合县情实际的新路子,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潜山模式”。截至目
前,建成了133个中心村,整治了108个自然村庄,打造了4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先后获“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全国唯一的“国家美好乡村综合标准化示范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等称号,入选住建部编纂的《建设美好城乡迈向住有所居》唯一县级代表城市。
2017年4月,安徽省住建厅邀请潜山、歙县、绩溪参加安徽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试点会议。2017年6月,中规院来潜山现场调研,确定龙潭乡万涧村为传统村落保护试点村;2018年5月,安徽省住建厅正式批复潜山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试点。美丽乡村建设砥砺前行
近年来,潜山市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村民实践。2010年,潜山市水吼镇黄龛村燕窝组56户村民召开会议、按下手印,选举产生了村民理事会,制定了村庄整治公约,从整治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入手,以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为重点,建成了安徽省第一个村庄整治示范点。
发现推广。燕窝村庄环境整治的成效,引起了安徽省住建厅的关注,决定在潜山市进行村庄整治工作试点,2011年安徽省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现场会在潜山召开,形成了村庄整治的“燕窝模式”,在燕窝的示范带动下,村庄整治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
经验总结。在总结燕窝等示范点做法的基础上,潜山市提出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机制和国家支农资金、财政奖补资金、农民筹资投劳“三点结合”的筹资模式,全面推进村庄整治建设。
提升理念。在全面推进中心村环境整治、基本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基础上,2016年,安徽省提出美丽乡村建设,潜山市列入安徽省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把全市作为一个景区来规划,突出中心村产业发展和建后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做好村庄经营文章,重点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做强美丽乡村产业支撑,促进美丽乡村健康持续发展。
求真务实担当作为
——以“科学规划”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在规划理念上注重统筹。依托天柱山旅游资源,坚持把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以科学完善的规划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建设全市大景区,推进城乡大统筹,将主要公路沿线打造成风景线,将美丽乡村示范点打造成旅游点。二是在规划思路上注重特色。坚持“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个模式、不用城市标准和方式建设农村”的“四不”原则,不建整齐划一的建筑群,不建堆在一起的聚居区,依山就势、聚散相宜、错落有致,突出乡村风格,彰显田园风光、留住乡村记忆。三是在规划编制上注重全面。既编制建设规划,先后完成全市村庄布点规划、乡镇总体规划、241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规划;又编制产业规划,依托全市工业、旅游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础,编制“四类村”(农业特色产业村、旅游休闲产业村、工业特色村和文化特色村)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同时还编制村庄整治技术导则、农村建房样式,设计独立户、双拼户、街坊式等5套“新皖派”房型图纸,出台关于农村建房的指导意见,引导规范住宅建筑风貌。
——以“专项行动”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村庄环境整治行动。实施“一改、二保、三清、四拆、五化”工程,即:房屋改貌,保护古民居、保护古树名木,清垃圾、清污泥、清杂物,拆除危旧房屋、猪圈、厕所、院墙,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和公共设施配套化。二是沿线环境治理行动。扎实开展“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整治暴露垃圾、乱堆乱放、违章建筑等问题,并将整治范围向乡村公路沿线、沟渠沿线和水库池塘周边延伸,扩大整治工作成果,着力打造舒适、整洁、生态的美丽乡村。三是生态品牌创建行动。潜山市出台了《关于开展生态县创建工作的决定》和《潜山市生态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生态创建。采用“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桑园、小茶园”等五小园模式提升农村绿量,潜山市被列入“安徽省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四是清洁工程建设行动。建成14座乡镇垃圾中转站、1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53个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置各类垃圾运输车、垃圾收集车1051辆,有效改变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历史。
——以“机制创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创新建设推进机制。坚持一本规划对接、一份签字承诺、一名领导牵头、一个班子主抓、一套机制实施的“五个一”工作思路,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二是创新建后管养机制。建立村庄公共设施建后管护制度,探索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建好管好农村公益基础设施。三是创新环卫管理机制。出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全覆盖实施方案,在全市建立“日督查、周通报、月考核、年考评”日常监督考核机制,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兑现奖补资金。同时,推行农村环卫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
——以“村民主体”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一是乡村建设让村民参与。实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建设规划、资金整合、宣传引导、培训指导和监管督导上,做到政府主导不包办;农民主体,主要体现在充分尊重农民民主权利,投入、建设、管理的主体是农民,做到农民的事自主办;社会参与,就是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二是产业发展让村民参与。潜山市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途径,注重做到“三个结合”: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板块。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抢抓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常态化举办“最美乡村在潜山”系列活动。与工业发展相结合,沿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5个生态工业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发展工业特色村。三是文明培育让村民参与。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大力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以“加强领导”保障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连续6年将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列为实事工程倾力推进。二是配套政策措施。出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意见、实施方案、考核办法、资金整合管理办法,明确中心村建设、考核和奖补标准,重点突出整治农村环境、统一农房风貌、建设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做强产业支撑、抓好建后管护等六个方面内容。三是强化资金统筹。建立了整合项目资金、财政以奖代补、农民筹资投劳的“三位一体”资金投入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放大资金使用效益。
做好做实传统村落保护
2017年8月,潜山市政府成立了拯救老屋行动
领导小组,明确了市直各有关部门工作职责。2018年8月,潜山市委托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安徽建筑大学乡村振兴规划研究中心对全市传统建筑、传统建筑群落、历史环境要素等开展全面普查,共实地普查了三百多处传统建筑和二百多处历史环境要素,采访各界人士百余人,包括当地的名工名匠,测绘具有代表的传统建筑20余处。2018年10月,市住建局、文化委对普查分级的传统建筑制作了289块保护标牌,现已全面挂牌上墙。
潜山市积极对传统村落开展保护利用。2017年10月,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龙潭乡万涧村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和社会人类学研究。目前,北京大学负责的社会人类学研究已完成现场调研,正在整理汇总;中规院负责的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已根据万涧村传统建筑的现状,完成万涧村发展策划和万涧村杨家老屋民俗博物馆、杨家大屋山区儿童图书馆、杨家花屋青年旅社传统建筑改造设计。山区儿童图书馆和青年旅社传统建筑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
在申报项目示范工作中,2014年以来,潜山市8个村先后入选安徽省传统村落保护试点村,官庄镇官庄村入选第四批国家传统村落保护试点村。2017年,黄泥镇委托安庆市考古研究所和同济大学共同研究黄泥老街发展和形成历史,目前已完成调研工作,学术报告正在整理中;龙潭乡万涧村等六个村申报第五批国家传统村落,龙潭乡万涧村、龙潭乡龙潭村、黄泥镇黄泥街道等三个村入选“第五批国家传统村落保护试点村”;万涧村杨家老屋在中规院的帮助下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通过安徽省文物局审查,正在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
传统村落保护带动了产业发展。在中规院驻村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成立了“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回味乡愁合作社”,现入社人员81人,筹集资金四十多万元,组织村民对部分老房子和土地进行了流转。2018年从水吼镇程湾村引进金丝皇菊种植,万涧村委会投入资金二十余万元配套建设了烘干房,中规院帮助进行了产品包装和设计,2018年万涧村销售金丝皇菊约6万元。
新闻推荐
近日,安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几名大学生党员组成的暑期调研团队带着课题《脱贫攻坚大学生第三方精准评估影响因素...
潜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潜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