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的呼唤潜水河 人水共生 本报通讯员 王 阵
冬日的夕阳,斜照在潜水河面上,波光粼粼,数十只水鸟在沙洲上嬉戏、飞鸣;河岸小道上,滩涂柳林中,三三两两的人群悠闲的散步。一位摄影爱好者不时端起手中的相机,拍摄着,他说:“潜水河,不仅美丽,而且宁静、和谐。”这是2018年正月新春里一个景象。
潜水河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它发轫于岳西公界岭,一路跌宕而来,一路迤逦而去,时而奔腾,时而舒缓,钻峡谷,走圩畈,入皖河,至长江,是长江的二级支流。潜水河水流激缓变化丰富,沿岸森林茂密,微生境变化多样,是大别山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代表。远古时代,潜水河孕育了璀璨的薛家岗文明;如今,潜水河孜孜不倦滋润着沿岸的百姓。这条河是潜山县城居民唯一水源地,同时为沿途6个乡镇农地提供灌溉用水,是潜山县水生态安全的保障,被誉为潜山人民的母亲河。
“可是,随着沿河开发利用活动的增多,河流水质和周边植被受到一定影响,并存在农业面源污染的隐患。”水利局副局长刘和平坦言。
梅城镇平桥村村民涂必泰的家就住在潜水西岸,年近七十的他,亲历了潜水河的变化。他说:“想当年,最担心的是破坝,后来河堤加固了,水患倒是没有了。可河岸旁边房子越建越多,河滩上还有制砖厂,这样一来,水鸟也越来越少见了。”据环保局监察大队副大队长江文革回忆,几年前,曾有县政协委员提案反映:潜水河水面杂物随处可见,水底淤泥沉积成堆,下水洗衣洗菜洗澡无人问津。呼吁要加强系统管理和保护。
从九龙治水到一龙统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生态优先理念深入人心,潜山县以推行河长制为抓手,悄然打响潜水河环境治理攻坚战。
“以前,水利方面只管堤坝加固,建设部门只顾滨河景观打造,环保部门只考虑污染治理,各自为战,在保护水生态上考虑不多。现在变九龙治水为一龙统筹,在保障防洪安全、饮用水水源安全,河流生态安全等方面统一安排,综合施策。”水利局局长徐文英说。
笔者来到野寨对面的潜水右岸,这里正在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远望去,刚刚整修过的护岸满坡绿色,给寒冬里的河坝带来一抹生机。工作人员指着草坪说,上面铺的是一层椰丝纤维网,它既有防止坝体水土流失的作用,又对水体无污染。据总监理工程师朱善淳介绍,在潜水河岸线整治中,他们用格宾网代替浆砌石,鱼巢砖代替混凝土面砖,充分利用生态型材料,在加固河堤同时,起到了修复自然生态作用。“这样更有利于水草生长和鱼虾产卵。”
为了净化水生态环境,该县整合各类资金3.539亿元,采取禁采、拆违、截污、护鱼、亲鸟等五项保护性措施。2+017年,已对潜水河道内26家违章企业进行了搬迁拆除;新建污水管网7公里,将潜水沿线的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并在潜水一级水源保护区水体周边设置了2400米的生态围栏。
涂必泰老人说:“过去,村里人习惯将垃圾倒在河边的竹园里,一下大雨,垃圾就随水冲到河里。现在,村里有了河长,经常在河边巡查,还上门宣传,大家再也不乱倒了。为了水质,种庄稼化肥农药也很少用了。”他指着自家屋前的垃圾桶说:“垃圾有专人收集,运到外面处理呢。”自来水公司经理汪树林告诉笔者,现在,潜水河的水质良好,常年能达到地表水质量二类标准。
打造人水和谐共生的家园
“潜山作为全国重要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功能区,长三角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潜水河的生态保护显得非同一般。”潜山县环保局局长金柳青说。
笔者从潜山县林业部门了解到,2017年,潜水河已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为安庆市首个河流型湿地公园。林业局林政资源站站长丁晓六告诉笔者,公园规划总面积2068.4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058.68公顷。潜水河深潭浅滩交错、激流缓水变幻,形成多样的生境,为不同习性的鱼类、鸟类提供了产卵、栖息和觅食的场所。野外调查发现,潜水河湿地公园有维管束植物136科383属609种,其中野大豆、野菱等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生鱼类有6目12科42种,鸟类有16目36科118种,其中雀鹰、苍鹭等14种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湿地公园建设已全面启动。“将通过湿地保护、湿地恢复、宣教展示、科研监测、合理利用等措施,保护潜水河湿地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沿河群众提供安全的水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为珍稀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境;修复湿地的原生属性和生态功能,提高沿河人居环境,带动周边生态旅游,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新闻推荐
春节期间,我国不少农村地区出现“相亲热”。记者在山东、湖北、安徽等地乡村调查发现,农村大龄男青年结婚难问题突出。山东临沂市河东区的妇女李琴常常为村里人张罗亲事,通常一年也促不成几桩,但过年...
潜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潜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