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潜山“百忍堂” 储北平

安庆晚报 2017-06-27 11:51 大字

“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这是张恨水故居“百忍堂”的一副对联。“百忍堂”坐落于潜山县黄岭村,又称黄土书屋。“百忍堂”文化底蕴深厚,对张恨水一生影响深远。

张恨水祖先元末自江西迁居潜山,便将堂屋号为“百忍堂”。家训中,亦有“毋以小隙而构大怨,毋以小忿而结大仇”之言。张恨水所属房头祖先,因捡到安庆一下乡收账先生钱包原封不动奉还,而闻名乡里。为表达对家族美德的尊崇,张恨水曾以“百忍”、“百忍后人”为笔名。在小品文《忍也忍也》中,他写道:“昔吾族公艺,书百忍于其家,千古美之。”

据《张氏宗谱》,“张”本义是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义。张氏始祖为黄帝五子青阳之子挥,他观孤星发明弓矢,所以黄帝封其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张并封地,挥之后人便以“张”为姓。

张恨水所提“公艺”,系唐初山东名士,“百忍堂”传说因他而流芳后世。张公艺胸怀坦荡,宽宏大量,能忍人所不能忍,家族900多人聚在一起,和谐同居。更难能可贵的是,“九世同堂,没有分家”。

一次,唐高宗李治在泰山封禅,听说张公艺九世同居事迹,于是亲自前往,问是怎么做到的。张公艺取来纸笔,写下“百忍歌”。并解释说,夫妻间、父子间、妯娌间、朋友间,一个“忍”字换得人与人的爱敬、慈孝、和谐。唐高宗读罢,非常赞赏,并亲笔题写了“百忍义门”匾额。张公艺去世后,后人为纪念他修建了“百忍堂”,永志纪念。

“百忍歌”通俗易懂:“百忍歌,歌百忍。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大夫败了名,只为酒不忍。昏君灭了国,只为色不忍。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项羽送了命,只为气不忍。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古来创业人,谁个不是忍。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张恨水虽出生于江西,但在潜山“百忍堂”的苦读,为其文学之路打下坚实基础。其苦读时光,主要分两个时段,其一为1905年秋,祖母去世,张恨水随父回潜,直到1907年初因其父调任江西,才离潜随往。其二为1912年秋,父亲急病在南昌去世后,张恨水全家迁回潜山,直到1918年春到芜湖任《皖江日报》总编辑,其间除外出游历外,他均在“百忍堂”苦读并尝试写作。

张恨水写过三篇回忆“百忍堂”的文章。一是笔记《桂窗零草》,是其最早散文作品,可惜今已散佚不见。其他两篇,即是1946年写的《桂窗之忆》和1949年写的《写作生涯回忆》。在追忆在“百忍堂”的读写岁月时,张恨水深情写道:“我为什么形容这个黄土屋子如此详细呢?这在我家庭,是有点教育性的。直到现在,我的子侄们,对于这书房还有点圣地的感想。提起老书房,他们就不好意思不念书。也就由于我在这里自修自写,奠定了我毕生的职业。”

在“百忍堂”,挂有张恨水三位太太画像。或许正是得“百忍”之精髓,张恨水一生与她们和平相处,传为佳话。张恨水第一次婚姻为孝,第二次婚姻为情,第三次婚姻为爱。当他获得了情和爱,本可以像当时某些风流倜傥之士那样,选择与前一位或两位离婚。但他不是这样的人,也不愿意这样做。他每次婚姻都事出有因,太太们都能理解,加上他本人有情有义,对每个太太都不偏颇,即便是大家共同生活时,也都能和睦相处,亲密无间。

在“百忍堂”,还能看到张恨水在抗战时期,以笔当枪弯弓射日的“不忍”的一面。张恨水的“忍”,并非无原则、无限度、无目的的忍,到了实在忍无可忍时,就无须再忍,“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张恨水看来,面对日寇一味忍让,那可能就真正变成了“软蛋”或者“怂人”。

新闻推荐

省人社厅劳动监察执法局迅速回应本报读者首批欠薪线索个个有反馈

本报讯(记者王逸群)6月16日,本报头条刊发《安徽省启动“清欠倒计时”百日行动》一文后,全省各地农民工朋友通过电话、短信和微信等多种方式,向本报反映了他们遭遇的欠薪问题。本报随即将部分线索整理...

潜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潜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