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品牌依然活力无限
一份报纸很轻,拿在手里,薄薄的几张让人感觉不到什么重量;而有时又很厚重,因为对于有些读者而言,她承载着超过半个世纪的情感。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更可以让一份情感积淀得愈加厚重。在一些文学家、艺术家的眼里,尽管现在纸媒遭遇冲击,但《合肥晚报》这块牌子依然光芒四射,他们对这张最贴近合肥百姓生活的报纸,感情依然深厚。
许辉:一路相伴,贴近“心坎儿”
近日,在“重走刘邓大军路 全国名家看潜山”活动中,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评委许辉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禁感慨万千地说道,20多年来,《合肥晚报》在其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合肥晚报》就像我们的一个‘娘家\’。”许辉表示,早些时候作品发表园地有限,而《合肥晚报》恰恰是我们身边的报纸,就成了文艺家心目中的“娘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甚至更早一点的时候,我写的一些重要的散文都是在这张报纸上发表。我记得最早发表在《合肥晚报》上的一篇文章名字叫《轻罗小扇扑流萤》,写秋天的萤火虫。”许辉的娓娓道来,让外人很容易感受到他对《合肥晚报》的那份美好的回忆。
那是在1986年底、1987年初,彼时,许辉风华正茂,在创作上正是激情无限时。“《合肥晚报》发表了我的很多作品,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使我深受鼓舞。”而在合肥、乃至全省的一些文艺家经历中,《合肥晚报》或多或少为他们的成长乃至成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这么多年下来,我个人与《合肥晚报》的关系愈加密切。有一些好的稿子,首先想到这张报纸。尽管编辑、作者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我们跟《合肥晚报》的感情一直在加深。”许辉说。
作为省会城市最重要的报纸之一,在许辉看来,《合肥晚报》具有许多特点,“一是传播范围广。我们的一些活动在《合肥晚报》上刊登,很快就能广泛传播;二是具有贴近性。重点关注市民生活,看起来很亲切;三是副刊质量高,更贴近我们大家的‘心坎儿\’。”
现在纸媒也碰到了一些问题。不过,在许辉看来,《合肥晚报》依然具有无限活力。“这是大的时代冲击。纸媒碰到了一些起伏,受到一些影响,但是不管有什么变化,我对《合肥晚报》一直有信心。纸媒在大的环境下,可能会萎缩,但是《合肥晚报》,这个品牌在其他方面会继续存在,比如网络上的《合肥晚报》等,一定能够走得更好。”许辉说道。实际上,在与新的传播方式结合上,《合肥晚报》一直在探索。2016年,“ZAKER合肥”的上线,使得这张合肥地区最老的报纸之一在安徽省内率先跨入融媒体行列。
对于《合肥晚报》的明天,许辉依然很具有信心。“纸”或许将不在,“报”将永存。“纸媒具有独特性。在新闻的更新上,跟网络媒体无法比拟,但是在深度新闻上、在副刊上,仍具有优势。”许辉最后说道。
陈飞翔:新环境下青春正当时
“这是伴随我成长的一份报纸。”安徽省美协副主席、省青年美协主席陈飞翔,提起《合肥晚报》,一开始就情不自禁地说道。
既是一名艺术家,又是一名合肥人,陈飞翔对《合肥晚报》感情很深。他透露,因为是在合肥长大,所以,从小就看这份报纸。而第一次“上”《合肥晚报》是在1989、1990年的时候。他清楚地记得,那篇新闻报道的标题叫《飞翔的画》。“接受采访最早、最多的媒体,还就是《合肥晚报》。”陈飞翔说道。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20岁刚出头的时候,陈飞翔参加了当年《合肥晚报》举行的一个读书征文活动,获了一个三等奖。“当时领奖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到诧异,说,你是画画的,没想到文章也写得这么好!”如今,陈飞翔在国内艺术界已颇具知名度,多年来更是获奖无数,但他对于那个三等奖一直记忆犹新,“那是一份很温馨的记忆。”陈飞翔说。
陈飞翔透露,《合肥晚报》一直是合肥的一个强势媒体,基本上家喻户晓,在她上面刊登一个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看到。《合肥晚报》是伴随很多人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一张报纸。
关于未来,陈飞翔认为,人人都看报纸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纸媒读者越来越相对小众化,“所以,报纸要办给有需求的人看。”
自当选为省美协副主席之后,陈飞翔开始致力于培养安徽中青年画家,在他看来,只有中青年画家的创作水平提升了,安徽艺术才能整体进步。60年对于发展中的《合肥晚报》来说,新环境下也是青春正当时。所以,陈飞翔最后祝愿,《合肥晚报》今后越办越好。
唐诗纬:
人虽老去,报仍年轻
没有网络,甚至连电视也没有,一天一份《合肥晚报》,总共4个版从头看到尾,一个字都不丢……这样的生活成为一代合肥人内心深处的记忆,也是原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唐诗纬头脑里的一份温情。
“我对《合肥晚报》的感情太深了。”简单介绍后,记者对唐诗纬老人的采访从他的一句感叹开始。
“1961年,那时我还是安徽艺术学院的一名二年级学生,喜欢画舞台速写,于是就到江淮大戏院画戏剧速写。那时,《合肥晚报》美术组在老报社一楼,窗口就对着马路。我画好后就骑着自行车赶到报社美术组窗口下,然后把自己的速写往窗子里一塞,第二天下午,晚报就刊登出来。”唐老清楚地记得,那时一幅新闻速写的稿费是4块钱。“那个时候我的工资是36块,你说4块钱多不多?到现在,《合肥晚报》给我开的稿费单子我都还保留着。”
从上诗纪70年代开始,唐诗纬就是《合肥晚报》的优秀通讯员。“1977年,我还在安纺工作,负责企业宣传,给《合肥晚报》投稿是我日常最重要的事情。记得那年报纸整版刊登了我的关于合肥市污水处理的图片新闻,那时候就4个版,能够给我发一个版,是多么不容易!”唐诗纬不无感慨地回忆道,那组新闻图片经《合肥晚报》刊登后,一些中央级媒体开始转载。
在《合肥晚报》创刊30周年时,唐诗纬写过一篇文章,叫《这块沃土》。“《合肥晚报》像沃土一样,我就是在上面‘长出来\’的。我对《合肥晚报》是什么感情?你说说。”唐诗纬动情地说。
在与这张报纸的交往中,唐诗纬还有一件让他非常自豪的事情。那是在1987年、1988年时,他到大别山采风,画了一系列的新闻速写,回来后,半年内在《合肥晚报》逍遥津周刊上连续刊发了48幅作品。“现在我还保留着这些新闻速写。”唐诗纬透露道。
岁月如梭,如今,唐诗纬已两鬓斑白,而他与《合肥晚报》结缘已超过半个世纪,“我们老了,但是《合肥晚报》还年轻,希望她越来越好。”最后,唐老由衷地祝福道。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李京鹏
新闻推荐
本报讯潜山县供电公司城郊供电所党支部始终坚持“服务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以党员服务队建设为抓手,切实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企业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该支部采取党...
潜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潜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