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p;  “采采采呀,采得桑叶喂蚕宝哎,采得仙芽泡香茶哎,采得莲藕白如玉哎……”我的故乡潜山县乡村,山青水秀,恍若仙境。每当耳边回响起乡亲们夹

安庆晚报 2016-10-28 00:00 大字

[摘要]储北平

 

“采采采呀,采得桑叶喂蚕宝哎,采得仙芽泡香茶哎,采得莲藕白如玉哎……”我的故乡潜山县乡村,山青水秀,恍若仙境。每当耳边回响起乡亲们夹着黄梅调的“三采”小调,那传承着远古农耕文明的“三采”画面,便依稀浮现在眼前。

采桑,在乡村春景图中,那可是可圈可点而又浓墨重彩的一笔。且不说桑树下眼明手快的采桑女,也不说临近田间飘来的小伙子的撩妹情歌,仅那蓬勃生长的桑枝、碧绿肥厚的桑叶、红紫欲滴的桑葚,就不能不让人生出十二分怜爱。

人间四月天,桃红柳绿,山青水暖,正是采桑养蚕季节。原野上,油菜花金黄片片,映衬出桑林青青郁郁,一棵棵高大桑树摇曳生姿。采桑一般要跑较远的路,因乡下迷信“前不栽桑,后不植槐”,“桑”音近“伤、丧”,“槐”形为“木、鬼”,故极少有人在房前屋后栽种。采桑一般是乡村女人,穿着粉底菜花褂,绾着头巾,身背竹篓,在和煦春风里,结伴而行,笑语不断。一边说笑着,一边十指不停地采摘最好的桑叶,动作那样麻利娴熟。阳光照着采桑女红扑扑的脸庞,她们是兴奋的,因为心里想的是可爱的蚕宝,是白晶晶的蚕茧,是一大把钞票,是往后孩子的文具、锅里的油盐还有红火的日子。

古老民族对桑树有着浓厚情感,《诗经》里“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是说桑梓树是父母亲手种的,因而特别尊重,“沧海桑田”成语独说桑而不说其它。

“茶山飞出一对金凤凰,茶山的阿妹俏模样。十指尖尖采茶忙,引得蝴蝶翩翩飞,引得蜜蜂嗡嗡唱,引来了对面坡上的砍柴郎。砍柴的阿哥嗓门亮,一支情歌两人唱。”当《茶山情歌》在四野回旋时,你想想,那富有文化意象的采茶究竟有多美?

清明谷雨前后,大地回暖,地里活还不多,正值采春茶的黄金时间。一群群采茶的年轻姑娘,头戴竹制斗笠,身着天蓝印花布衫和围裙,肩背茶篓,在茶园唱起悦耳的采茶歌,纤纤玉手麻利地把那嫩嫩的小茶芽采下来轻放篓中。那是些原本积攒一年的谷雨时节才绽放的鲜嫩之茶,捧一颗心来,轻盈地采吧!

乳白色的嫩芽一折就断,与茶树枝的断开处流出浓浓的白色汁液,就像妈妈告别孩子时流出的难舍眼泪。别看偌大一片茶园,以为采起来特别轻松容易,其实不然。采了半天竹篮的底都没有垫满,真正能摘的嫩茶叶不仅小而且细,需要耐心仔细地寻找,一片一片地收集起来,采完一棵茶树需要一两个小时。太阳越爬越高了,采茶女的脸上爬上了细细的汗珠,竹篮的重量在渐渐加重。

潜山人采茶制茶爱茶,乡间有上茶馆习俗,“阵阵清香频入座,人人知己细谈心”。茶把乡里乡亲引入“和、敬、乐”境地,万般烦恼皆可抛。

潜山莲藕,是国家地标产品,相传雪湖贡藕曾为朱元璋食用。此藕与其他塘湖藕不同,一枝长的可达5尺,重量约2.5公斤至5公斤,最重可达7.5公斤以上,藕断开均为“九孔十三丝”,入口脆嫩。

采莲和采藕其实是两种活计。在我的家乡,采莲不用摇船撑篙,因藕塘淤泥肥腴,一米不到的水深即可种荷。种莲人手持剪刀,涉入齐膝淤泥,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密不透风的浓叶繁花包围着采莲娘姨,孩子在田埂上奔跑,时而接过大人们隔水笑抛的一枝熟莲剥食。

采藕用脚尖,故曰“采”。踩藕人身穿上下连身皮衣,两手两脚分开,中间直筒,顶端开口。水浅处,头肩尚可露出水面;水深处,人在水中,需岸上人用竹竿将皮衣上口挑起,使之高出水面,水灌不进,“套中人”近乎在水下作业。两脚在水里一上一下有节奏地踩着,露在水面上的头或皮衣上口也跟着起伏颠簸,上下浮沉。当脚在水下触到藕枝后,再顺枝找到合适的藕节,然后用力一踩,一块鲜藕便从根上断下,再用脚尖将鲜藕挑出水面。同时还要抓一把黑泥,糊在断口处,以免灌进水来。这样中空莲藕便一块块浮在水面,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采藕多半在深秋或初冬,此时万木萧索,水冷天寒,采过藕的荷塘,残荷参差,倒映水中,极富诗情画意。

源远流长的潜山“三采”,是农耕文明原野上一抹永恒的风景,是辽远苍雄的乡村叙事诗,承载着烟火男女的欢实情感,记录着民族生活和心灵的历史!

新闻推荐

魏晓明会见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

本报讯9月12日上午,市委书记魏晓明会见深圳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一行,双方就有关合作事宜进行洽谈。市领导张君毅、宋圣军,以及潜山县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见。魏晓明代表市委、市政...

潜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潜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