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系 蓝 莓——80后女孩黄姗辞白领回乡种植蓝莓小记
四年前,她怀揣着众多女孩一样的“白领梦”,从农村走向大都市,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成功找到理想的高薪工作,事事得心应手,生活安逸舒心,开启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四年后,她为了圆父亲的“蓝莓梦”,辞去“白领”从大都市回到山沟沟,在太湖县小池镇承包荒山种植蓝莓,一切从零开始,生活辛苦忙碌,却创造了不一样的人生价值。
她,就是敢闯敢试、勇于创业的80后女孩黄姗。
“最终选择回乡”
今年26岁的黄珊,出生在潜山县黄埔镇黄埔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成为一名与土地打交道的创业人。”这对于几年前一心想跳出“农门”的黄珊来说,想也没想过。
2012年,黄珊从北京语言大学毕业后,顺利地在北京燕莎友谊商城找到了工作,销售高档厨具,每天工作6个小时,月薪有近万元。这份工作不仅轻松,还是她自己喜欢做的事。可一直在家创业的父亲却希望她放弃这份工作,回来帮忙一起创业。
黄姗的父亲黄丙乾做过裁缝,包过工程,开过砖厂,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创业能人。 2012年,看到蓝莓市场前景好,黄丙乾投资几百万元,在离家不算远的太湖县小池镇天龙村承包了1000多亩荒山,种下了800多亩蓝莓和200多亩毛竹。
“当时,家里开了砖厂,买了挖掘机,又建了这么大的蓝莓基地,确实忙不过来。父亲希望我和哥哥其中一个回来帮忙。说实话,当时真的不想回来,因为我喜欢北京的那份工作。可哥哥从国外回来后,有自己的事业,也想留在外面发展。看到父亲期盼的目光和劳累的身影,十分心疼,做了很长思想斗争,最终还是决定回来帮父亲。”2014年3月,黄姗做出选择,毅然放弃大都市的安逸生活,回乡帮父亲种蓝莓,勇敢迈出了创业第一步。
“一切从零开始”
回到家乡后,父亲将蓝莓基地完全交给了黄姗。
2014年3月,黄姗跟着父亲,第一次从家里来到太湖县小池镇天龙村,后又沿着新修的弯曲不平的2.5公里盘山砂石路,到达海拔几百米的吴家冲九龙山蓝莓基地。
“第一次看到基地时,脑子里一片茫然,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做。”黄姗对初到基地的情景记忆深刻,“一切从零开始!什么都不懂,那就学。”
从认识蓝莓开始,好强、无依赖心理的黄姗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基地上。蓝莓的生长习性是怎样的,如何管理、经营,什么时候施肥,怎么锄草、修枝……黄姗虽然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可平时这些事却干得不多。于是,她上网学,找专家学,到周边蓝莓基地去学,向在基地做工的农民学。那段时间,她几乎天天呆在基地上,跟着大伙一起施肥、锄草、修枝,事事亲力亲为,皮肤晒黑了,手粗糙了,总算是逐渐认识了蓝莓。
在学习的同时,黄姗还着手成立安徽怡兰蓝莓科技有限公司,为基地立项。成立公司需要办理手续,她是边问边做边摸索。要立项,就要与相关部门对接。因为对太湖县城不熟悉,哪个部门在哪个位置完全不清楚,她跑部门都是在汽车导航里搜好。
“刚起步时真的很难、很累,与在北京上班的环境相比,落差太大了,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最不适应的是要跑这跑那,与各个部门、不同层次的人打交道,学着与陌生人沟通、交流。”黄姗说,“好在,得到了父亲的安慰和很多人的鼓励。县委组织部、县农委和小池镇等部门和单位,有的帮忙联系相关事宜,有的从资金、技术、土地上给予优惠政策,真的十分感谢。这些鼓励和支持,正是我在最难的时候能坚持的动力。创业虽然艰辛,但过程是美好的,累并快乐着。”
“做高品质产品”
走过了转型期,黄姗渐渐与基地有了深厚的感情,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把品质做好,把品牌打出去,一步步将基地建好。”黄姗的蓝莓基地在山上,昼夜温差大,气候和土壤都非常适合蓝莓生长。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她把目标对准了产品的品质和品牌。
今年, 15万棵蓝莓开始挂果。但黄姗并没有急于卖果,而是免费让周边的老百姓去采摘品尝。她则频繁往返于合肥和太湖,就基地的环保和绿色食品认证等问题请教专家,同时积极筹备建设保鲜库,用于贮藏鲜果。
“明年想在花亭湖边上租十亩或二十亩地,建立蓝莓种植示范基地。再下一步,有了自己的品牌后,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进行深加工,生产蓝莓酒、蓝莓汁等产品。”黄姗对公司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划。
“刚回来时,蓝莓树只有三四十公分,现在高的有一米多了。看着它们开花结果,心里有一种丰收的喜悦。”虽然创业依旧艰难,黄姗的步伐却迈得更加坚定,“只要有心做一件事,一定会成功的。”
这个80后创业女孩,在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份精彩的同时,还为当地周边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拓宽了他们的增收渠道。
(本报记者叶玲玲)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今春,潜山县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和三线三边治理,深入开展植树造林、破坏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等,着力打造天蓝、水清、山绿的生态家园。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造林整地万余亩,栽植树木2万...
潜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潜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