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艺术家出书

黄山日报 2015-03-25 10:39 大字

□ 邓新生

自从采写黄梅戏老艺术家传记后,我为他们艰辛的艺术历程所感动,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1921年出生的李桂兰先生出道很早,他习旦角,黄梅戏32大本,72小本全部会演。被圈内人士誉为“戏篓子”。1946年,严凤英在他班子里唱戏,李先生见她聪明漂亮,觉得她是块“唱戏的料子”,不但给她做“大头”,贴“片子”还主动教她[新八折]。有一天,李先生高兴了,问严凤英,我俩合作唱出戏吧,就演《瞧相》,你反串花花公子,我反串凤阳女子。严凤英同意了。于是,这天晚上,严凤英演了她生平唯一的一出小丑戏……

1975年,我14岁,考取了东至县黄梅戏剧团,李桂兰先生是我的团长,后来,我成了他徒弟的徒弟。他喜欢我,经常跟我讲他在旧社会唱戏的经历。这些经历我闻所未闻,觉得很新奇,于是,给他写了一万多字的专访,发表在《黄梅戏艺术》杂志上。李先生生前有个心愿,就是想把他口述的剧本和他的人生经历出一本书,传给他的子孙后代。为了完成他的遗愿,我在他女儿李小红的帮助下,2010年,书名为《艺术常青树》,李桂兰专集终于与戏迷见面。

王凤枝老师很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和家乡的黄梅调。她天生丽质,小学还没毕业就考取了潜山县黄梅戏剧团。由于她勤奋好学,进步很快,后来被做为拔尖人才选送到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主工旦角。王凤枝在地区剧团更加勤奋学习,从不把自己当作“尖子”,什么活都干,很快入了党,又被送到合肥“省黄”进修。严凤英和她有缘,一见如故,就收她为入室弟子,一招一式,一腔一曲,师傅教得认真,学生学得认真。功夫不负有心人,舞台上终于又出了一个小严凤英。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王凤枝主演了《夫妻观灯》、《打豆腐》、《天仙配》、《女驸马》、《梁山伯与祝英台》、《小辞店》、《江姐》、《莫愁女》等一百多部大小黄梅戏剧目,并参加多部电影、电视剧的录制,她的玉落银盘似的声音随着广播电台的传播,唱遍大江南北,传进千家万户。

王凤枝爱人殷勤先生不仅是黄梅戏优秀演员,还是著名的黄梅戏编剧,我在编剧的道路上艰苦跋涉,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对我创作的剧本进行指导,我创作的大型清装黄梅戏《邓石如》就倾注了他大量心血。在殷先生去世一周年时,王凤枝老师电话告诉我,她拟将殷先生创作修改的剧本和她自己的从艺实录编成一本书,告慰殷先生的在天之灵。我看过王凤枝老师整理的材料,觉得这不是一般的个人资料,而是黄梅戏演艺过程中一份宝贵的艺术财富。经过两个多月的编辑整理,由著名戏曲评论家柏龙驹先生作序的《梅苑伉俪——殷勤、王凤枝从艺录》顺利面世。

照片是记录人们行为的最为生动真实的画面,通过它,我们可以从中读出不断变化的历史“瞬间”。解放前,一些演员为了记录其主演的某戏角色,只有请画师画下剧中人物的“玉照”。解放后,照相技术突飞猛进,“咔嚓”一声,生动的画面就被永久地记录下来,并长久地保留下去。严凤英和她的爱徒王凤枝、田玉莲在记者的闪光灯下留下了大量剧照和各种艺术活动倩影。田玉莲首先出版了她的《梅苑莲声》,给黄梅戏画廊增添了靓丽的一笔。黄梅戏剧院陈兆舜院长“品味”出这是黄梅戏系统工程中的一项重要项目,他抽调精干人员,“撒网”式地进行艰苦的搜集照片和文字资料工作。很快,由张凤高先生编著的《严凤英画传》一书以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文字介绍使千千万万戏迷大饱眼福。接着,由著名黄梅戏作曲家时白林先生作序的《王凤枝从艺之路》画册也相继问世。

我接手“编辑”《王凤枝从艺之路》画册时,该画册已经编排成型。其实我是在做校对工作。该画册分“文革”前期、“文革”中期、“文革”后期、退休前、退休后顺序排列,许多珍贵剧照和生活照首次出版。其中有王凤枝老师主演的各个剧目的剧照和其与家人、朋友、同仁、戏迷的合影,温馨、和谐、生动、有趣。随手翻阅,时时给人不同的感受和惊奇。令人称道的是,每组剧照之后都附有不同时期记者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评价文章。我想,通过这些文字,五十年,一百年后,后人会感受到今天黄梅戏的无限艺术魅力,并通过整本画册对当今黄梅戏的发生、发展的演绎过程作出正确评判。

老艺术家出书,这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艺术总结,而是对整个黄梅戏历史做一个全面“交代”。现在的戏迷珍视它,未来的观众需要它。因为,这件事本身令人感动!

新闻推荐

潜山造林整地万余亩栽植树木2万多株

本报讯 今春,潜山县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和三线三边治理,深入开展植树造林、破坏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等,着力打造天蓝、水清、山绿的生态家园。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造林整地万余亩,栽植树木2万...

潜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潜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老艺术家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