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观众写戏
□ 邓新生
《黄梅戏艺术》杂志社为了征集到比较成熟的剧本,每年都要召开一次剧本讨论会。这个工作比较繁杂,首先要与剧作家们取得联系,向他们约稿。
在写戏圈子里,我还算是个小字辈。然而,36年的创作经历,让我认识了安徽省许多戏曲创作人员,并和他们都很熟悉。因此,搜集整理工作由我负责。
由于戏曲不景气,戏曲创作人员不断流失。过去每个县区都有几个专业和业余作者,后来,逐年减少,大多县区年年交“白卷”,“写剧本的”已成稀有职业。
1999年4月的一天,杂志社收到由潜山县寄来的一封邮件,这是一出大戏,剧名《汉武拜岳》。随手翻开剧本,首先看到一段唱词:“皖水美,潜水长,三月和风送清香。姐姐妹妹上天柱,脚踏彩云采茶忙……”唱词清新润泽,有韵律感。且通过唱词,观众眼前会立即呈现出相应的风景画面和演员的优美身段。我放下手头的工作,通读全剧。该剧以汉武时代天柱山儿女策应朝廷,粉碎衡山王刘赐企图不轨,分裂江山的阴谋为主线,讴歌了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维护统一,声张正义的传统美德。展示了雄伟灵秀的天柱风光与纯朴劲建的民情民风。剧本巧妙地通过梅妮、樵郎的爱情故事宣传了安徽的人文地理,顺理成章地揭示了汉武帝封天柱为南岳的因缘秘史。
我经常观看各地黄梅戏剧团的演出,我知道王训怀是潜山县黄梅戏剧团的一名优秀黄梅戏女演员。没想到,在戏曲编剧大量流失的今天,一个已到中年的女演员甘受清贫,毅然拿起笔创作了一出大型剧本《汉武拜岳》,而且,出手不凡,一鸣惊人。也许王老师是演员出身,熟悉舞台,她设置的场景,设计的人物,描述的故事,写出的唱白都有情趣,处处“抓人”。该笑时,观众捧腹大笑;该哭时,观众痛苦流涕。因此,受到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一致认可。之后,王老师对剧本稍作修饰,1999年由潜山县黄梅戏剧团排练演出,剧本由《黄梅戏艺术》杂志发表。
后来,由于妻子、儿子都在广州打工,我也“随家”长住在广州。虽然广州与安徽远隔千里,而我却时刻关注着家乡黄梅戏的演出情况。2004年,我在《黄梅戏艺术》上看到了王训怀老师创作的大型现代戏《天女河边》,并得知该剧荣获安徽省黄梅戏新剧本奖。2006年,我接到友人的电话,约我回安徽观看潜山县剧团演出的大型黄梅戏《槐树谣》,说剧本是根据桐城六尺巷真实的故事编写的,很有特色,值得一看。当我得知该剧又出自王训怀老师之手时,感慨莫名,短短的几年时间,一个刚刚起步的“写戏新手”,接二连三地创作了几出掷地有声的剧本,这难道不是一种“现象”?很巧,有一次我回安庆陪韩再芬院长到各县为安庆大学黄梅戏表演班挑选学员时路过潜山,当时《槐树谣》正在汇报演出,我有幸看完了全剧。当时的感觉是,该剧大有前途!果然,剧本易名《六尺巷》后,于2010年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等几家联合摄制为黄梅戏故事片,荣获第十四届中国电影最高奖华表奖“提名奖”、安徽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之后,王老师在剧本创作方面更是一发不可收,先后创作了《相知吟》、《相思扣》、《莫邪遣子》等数十部大戏。与著名编剧金芝合作的五集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郎对花姐对花》获2010年中国电视艺术家第三届“农村小康电视节目工程”中短篇电视剧优秀作品奖、2011年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提名奖。
王老师是闲不住的人,在写大型剧本的同时,有时灵感所致,根据故事“材料”,也写了不少独幕戏。2005年,我着手编辑的《安庆市黄梅戏创作剧目汇编》就收进了王训怀老师创作的《送礼》、《爸爸回家》、《办嫁妆》等九个小戏。几年后,这些剧本大多由各剧团排练演出,荣获优秀剧目、优秀编剧一、二等奖。
如今,王训怀老师已经退休,她随儿子长住上海。然而,她虽然身在外地,却心系黄梅戏,在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进修时,虚心向戏曲大家学习,特别是得到著名编剧金芝老师的指导,创作技巧日益提高。她对我说,在高等学府深造后,她知道了戏曲是草根艺术,写戏时,必须面对基层观众,少写华而不实的“东西”,要写观众看得懂、喜欢看的“东西”。王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2011年,我接手编辑《黄梅戏艺术》,看完案头上的几个剧本,还是认为王老师根据传统剧目《锁阳城》改编的大型黄梅戏《相知吟》“有戏”,当即编辑安排发表。2012年,我着手编辑《戏剧创作》复刊号时,收到王老师根据民间传统故事编写的大型剧本《丁兰刻母》,该剧在子孝母慈方面不吝笔墨,很有“看头”,若演出,肯定“叫座”,是一出能够走向市场,为观众所喜欢的好戏。经过编辑同仁的一致认可,当即安排版面发表。
勤奋创作结硕果,《相知吟》、《相思扣》分别由望江县黄梅戏剧团、潜山县黄梅戏剧团演出,并于2013年双双参加安庆市“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展演。两出戏同时展演,这种“幸福”不是所有编剧能够享受到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新春以来,潜山县全面开展调查,“三强化”保障春耕备耕,预计全县春播作物总面积46.58万亩,同比增加1.12万亩。该县及时开展春耕备耕情况调查,预计全县春播作物总面积46.58万亩,同...
潜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潜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