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韬书法海会寺本报记者李传韬本报通讯员余世磊周海
海会寺◎本报记者 李传韬 本报通讯员 余世磊 周海琼 文/图
位于皖西南的太湖县,是一块佛缘殊胜之地。?
南北朝时,二祖慧可避法难来此,传衣钵于三祖僧璨,使中国化的禅宗源远流长;?
北宋年间,临济宗杨歧派法系弟子于此参禅说法,将中国禅宗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当代,产生了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
现境内狮子山被称为“中国禅宗第一道场”……
花亭湖有“禅湖”之称。?
一
在中国禅宗史上,地处皖西南的太湖县,是不可不写的,且要占据很多的篇幅。
太湖县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自西汉始建湖陵邑,沿革至今,已有2000余年。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南北冲要地带,向称“屏蔽荆楚,襟带江淮”。大别山延伸到这个县,占据县域大半,其余为平原地区,形成了山清水秀的地貌,各地不同,千姿百态,风景如画,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诗意地生活着。
古印度的圣人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很快在古印度及其相邻地区蔓延流传。500年后的东汉,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在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习俗的交融中,演变成中华民族的主要宗教之一,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就在东汉明帝遣使求法、白马驮经来到洛阳不久,佛教便被楚王刘英等人带至江淮,渗透到安庆一带。自然,太湖县这样美好的人居环境,也成为佛家修行的首选地之一,从三国到南北朝时期,太湖县已有寺和僧了。境内寺前镇大尖山上的佛图寺,旧县志载为西域名僧佛图澄所建,是为安庆地区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寺庙。
作为教外别传的禅宗,因为北周武帝灭佛这一因缘,由二祖慧可带到太湖县,在太湖获得再生之机,传于三祖,再传四祖,最终如一星星之火,在中华大地燎原开来。唐时安庆为舒州,领桐城、怀宁、太湖、望江、宿松五县,基本就是现在的行政区划。舒州这个地名,与许多禅门高僧一起,大量地见于中国禅宗的典籍中。唐、宋两朝,中国禅宗在以太湖为中心的地带非常活跃,为禅宗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至南宋,禅宗在太湖虽然不及唐、北宋活跃,但宗风不灭,高僧大德辈出。明清时期,太湖县各地又兴建了一大批寺宇庵堂,其中亦不乏硕师上人。
太湖是中国禅宗发展的风水宝地,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二祖、三祖在狮子山、司空山、天柱山重振禅宗;二是白云守端禅师及其法嗣在太湖海会寺、四面寺、龙门寺等光大临济宗杨岐派;三是投子义青禅师久驻海会寺后复兴曹洞宗。下文分而论之。
二
达摩老祖西来,于嵩山将禅宗衣钵传与二祖慧可(487—593),这是一件大事,是禅宗真正中国化的开始。故有后人把慧可尊为中国禅宗的初祖,唐德宗赐谥慧可“大祖禅师”。
历史的发展总是曲折的,禅宗也逃不出这个规律。二祖得衣钵后,北周武帝灭佛,当时的禅宗尚未被国人接受,又遭如此大劫,面临着岌岌可危之局面。身在北朝的二祖,是个意志非常坚强的人,不为任何困难所吓倒,虽然年高、身残,但毅然选择了千里南逃。此时的太湖,较为偏僻的美丽山水、崇尚佛教的人文环境容纳了慧可,保护了危难中的禅宗法脉,此功永不可没。
慧可来到太湖县,先住狮子山,再上司空山,找到了其弟子三祖僧璨(约495—606),于司空山传衣石顺利将衣钵传给僧璨。僧璨不负师命,在天柱山下山谷寺大扬禅宗,又将衣钵顺利地传给四祖道信,最终如达摩所愿——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二祖久在太湖县山间潜心参禅,又经历此次法难,对于禅的体悟远比过去深刻而成熟。三祖来到太湖一带更早,而最终寂于天柱山,其著名的禅宗经典《信心铭》就是产生于太湖、潜山一带。
从大环境而言,当时的太湖,地处南北文化的分界岭,又是南北文化的交汇地。南方佛教哲学思想同南方玄学相适应,重玄谈雅论,重义理的阐释和理解;而北方佛教同北方经济相适应,比较注重禅定,讲求法事排场。两种佛教思想在江淮之间冲撞,又相互妥协、互相融合,形成一种更加宽松的思想氛围。作为大师级的二祖、三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禅学根基,以达摩禅学为基础,把南北文化、南北佛教和当时在南方传播的早期禅学思想,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最终形成了与达摩禅有别的、自成一体的中国式禅宗思想。
二祖散见于《楞伽师资记》等的言论以及三祖的《信心铭》,充分吸收了佛教其他教派(包括早期禅学)的某些观点,吸收了中国儒教、道教的部分思想精华,站在禅宗的角度,从世界观的多侧面展示,如止动观、整体和局部观、色空观、有无观、万法同一观、不二观、无自无他观等思想,是达摩禅中国化的具体体现。
“慧可以后,僧璨往皖公山,道信留吉州,弘忍在黄梅开东山法门,禅宗势力极盛于南。终至顿教代兴,弥漫全国。”(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禅宗经二祖、三祖等人的努力,在太湖、潜山一带发祥,最终盛行开来。五祖“东山法门”的开创,标志着中国禅宗的正式形成。因此,说太湖是中国禅宗的发祥地,应是不为过的。
二祖、三祖在太湖、潜山开辟道场,以固定的传法道场,促进了禅宗的传播,也成为中国禅宗逐步走向成熟的一种体现。
达摩来到中国后,在北方无固定、专用的讲法场所。二祖在邺城的讲苑,更非禅宗专用道场,达摩和二祖两代祖师,其结局都是被害于北朝,性命尚且难保,何能在北朝创立禅宗道场?只有在南朝,在慧可南下卓锡太湖山区,才有了理想的条件,才能不受干扰地开坛说法,专授禅宗心地要门。因此,有专家学者认为:禅宗道场,由二祖首创于太湖。
二祖在狮子山、司空山都建有禅堂、禅刹,今天仍然留有遗址。二祖的传经说法,虽无文字记载,但可想象,以僧璨为首的门人、信士一定甚众,使禅宗传播至南方更广大的地区。继二祖首创道场后,后代禅师均效仿创设道场,天柱山是三祖道场,黄梅双峰山是四祖道场,东山是五祖道场,这种以道场传法的方式,无疑对禅宗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说,寻根问祖,太湖这方土壤是中国最早的禅之根、禅之祖、禅之源。
三
禅宗自五祖弘忍后,南北分灯。神秀及其弟子普寂以两京为中心传法,一度盛行。慧能弟子神会北上相争,形成南北宗对峙局面。唐安史之乱后,南宗渐为正统,北宗走向衰微。唐武宗灭佛之后,唐末至五代,禅宗又逐渐形成五家七派。
五家七派以其各自的魅力,在中国各地“掠地夺城”。临济宗的创始人义玄禅师在河北正定,传承几代后分为黄龙派和杨岐派。杨岐派祖师方会禅师在江西杨岐山,他自信临济宗只有在他那里才能传播开来,一统天下,结果如他所言。
杨歧派由方会弟子白云守端一支传承开来。白云守端禅师(1024—1072)离师后,先住庐山,后来渡江到宿松县,最后以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为道场。
白云守端禅师在海会寺传法于五祖法演。五祖法演禅师(1024—1104)曾住太湖县四面寺、海会寺、龙门寺,潜山县太平寺,最后住黄梅东山五祖寺。
五祖法演禅师又传法于三佛,即佛眼龙门清远禅师(1067—1120)、佛果圆悟克勤禅师(1063—1135)、佛鉴太平慧勤禅师(1059—1117)。
北宋中叶,数不清的禅师、信士不远万里来到太湖县参禅问道。在太湖县海会寺、法华寺、四面寺、龙门寺、真乘寺等,众位禅师开示说法,正如五祖法演所说:“每日起来,拄却临济棒,吹云门曲,应赵州柏,担沩山牛,耕白云田,七八年来,渐成家活。”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禅宗最为活跃和成熟的时期。
这些禅师为什么选择卓锡太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人文。太湖县作为中国禅宗的发祥地,有着旺盛的祖庭之气,有着较为浓郁的禅宗文化氛围,自然更有利于禅宗的弘扬。
二是地理。与二祖、三祖相比,这些禅师们并没有选择隐于偏僻的荒山野岭,禅宗发展到北宋,正如人到中年,最是精力旺盛之时,这些徒子徒孙们不需要隐晦,而更应深入社会,光大禅宗。禅文化经过历代祖师们的丰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了。他们认为,平常心是道,生活中处处有禅,挑米运水、挖地种菜,无不是禅。杨岐派的禅师们在禅法上主张佛性本有,见性成佛,提倡修行离不开生活日用,传法方式更加生动活泼。他们更愿与众生住在一块,打成一片,在寻常生活中参禅得道。因此,像太湖海会寺、龙门寺位于丘陵地区,风光较美,人口集中,而且闹中有静,自然受到这些禅师们的青睐。
太湖县这块适合禅宗生长的风水宝地,如同一张温床,再一次为中国禅宗培育了一大批好苗。杨岐派真正兴旺起来,是在三佛及其众多的弟子手上。他们后来离开太湖,活跃于河南、江苏、湖南、四川等地,将杨岐派推向全国。南宋以后,黄龙派逐渐衰微,杨岐派成了临济正宗,并远传日本、韩国。今天的禅门弟子,多数都为临济宗。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临济宗的黄龙派在太湖一带一度也十分兴旺,不让杨岐派。著名的黄龙派禅师灵源惟青、长宁守卓、上封本才等都在太湖县、潜山县住持或参学过。
太湖县,如同一方舞台,中国禅宗在这里上演的是最精彩的剧目。
四
在禅门五宗中,曹洞宗是仅次于临济宗的一个流传范围广和影响大的宗派。
曹洞宗在进入五代到宋初,宗门长期不振,所幸传到安庆一带,渐至兴旺。
洞山下五祖大阳警玄禅师年老,苦于曹洞无人,恰遇临济宗浮山法远禅师,便托法远代寻传人。法远不忘所托,当投子义青禅师(1032—1083)来其门下,因缘具足,便把曹洞大法传与义青。
义青先在浮山大兴华严寺,再住持太湖海会寺八年,后来住桐城投子山,正式开演曹洞宗,名声日渐远扬,使寂寞已久的曹洞宗出现转机,为曹洞宗后来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义青禅师八年住持海会寺的生活,为其禅学修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洞之光是在海会寺重新点亮的。
义青的弟子芙蓉道楷禅师(1043—1118)也接法于太湖海会寺,另一弟子随州报恩禅师(1058—1111)接法于桐城投子山,他们两人后来都成为名震一时的宗宿,弟子众多,曹洞宗由他们而大兴。
太湖县海会寺,又作为曹洞宗复兴前的一块根据地写入中国禅宗史。正如吴立明主编的《中国禅宗源流》认为:“如果说,曹洞宗在立宗之后因时节因缘所限,其行不远,在十世纪至十一世纪前半期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中尚未得到长足发展,那么,以1064年投子义青接续法脉的戏剧性情节作为分界线,此后就是曹洞宗真正展开生发的时代。”
禅门五宗,除临济、曹洞外,另有云门宗不少高僧卓锡太湖海会寺、真乘寺,可谓云门大开,学人如涌。
禅宗在兴起过程中,以其独有的魅力,不仅为宗门人所喜爱,更是吸引了一大批士大夫,甚至包括皇帝和皇室成员。太湖禅宗的兴盛,也把这些士大夫和皇室成员吸引到太湖县来。像唐代李白、白居易、狄仁杰、李忱,宋代王安石、黄庭坚、郭祥正、杨亿、富弼等,在太湖县参禅问道,游山赏水。
太湖县司空山(1936年划归岳西县)、狮子山、白云山、四面山、龙门山等这几个地方,当之无愧为禅宗中兴的祖庭。
太湖县,这样一块佛缘殊胜、禅源流长之地,养育出赵朴初居士、大兴和尚等这样的高僧大德,自然也是在因缘之内了。
五
深邃而丰厚的禅宗文化,是太湖县历史文化中最有价值的瑰宝之一,并且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辉。
(一)禅景:数不清的禅师们卓锡太湖,开山建刹,留下了大量的寺庙。除上述海会寺、四面寺、龙门寺、佛图寺、二祖禅堂等外,太湖还有法华寺(位于老城西北隅约一华里处,太平天国后改为火神庙,今毁)、西风禅寺、千佛寺、真乘寺、弥陀寺等都与禅宗祖师有关。太湖的寺庙基本都属禅宗,虽然历经兴衰,但还是留下了众多的遗迹。人文与山水交融荟萃,构成了一处处美丽风景,游历其中,足以让人陶冶性情、净化灵魂。
(二)禅理:禅宗,在太湖走过了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禅师们留下了大量语录、行状、传说等,把禅宗这种人类智慧的结晶更加凝练、升华。新的时代,人们同样需要佛教、需要禅宗来修身养性,自利利他。对禅的学术研究和参禅证禅,在佛教内外都受到很高的重视。同时,还可利用禅作为纽带,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维护、促进世界和平。禅,已成为当今世人非常关注的一个字眼。
(三)禅品:禅师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高深的智慧和高尚的品行永远值得后人学习。我们要学习二祖为法忘身、难行能行;我们要学习三祖淡泊名利、不畏艰难;我们要学习法演求法忘身、精进不止;我们要学习佛眼勤奋好学、诲人不倦……这些曾经生活在太湖的禅师们,不乏人天共敬的优秀品质,也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禅艺:在禅师们的语录里,许多偈语本身就是非常优秀的文艺作品。而大量文人游历太湖禅门写下的诗文,更是不计其数。同时还影响到了书法、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丰富而优美的禅艺,值得后人去继承,并加以发扬光大,使之更加有益于人类社会。
(五)禅俗:千百年来的弘禅,使太湖县形成了浓郁的禅文化氛围,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太湖方言曾被禅师们作为语录记入禅宗典籍,同时,禅门妙语也进入人们的日常用语中。逢年过节上寺庙拜佛礼祖,成为许多地方的风俗习惯。而“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等佛禅内容,对促进人心向善、社会和谐发挥着积极作用。
充分发掘、利用太湖禅宗文化这一瑰宝,是发展花亭湖旅游、振兴太湖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有力举措。
以二祖禅堂、佛图寺、真乘寺、西风禅寺、海会寺、四面寺、龙门寺为主,已构成一个禅宗旅游的寺庙群。只是部分景点损毁严重,尚待重建、完善。近年来,赵朴初文化公园的建成,以赵朴初先生极高的知名度和个人风范更是极大地丰富了太湖佛教文化内涵。而再与花亭湖秀美的自然风光结合,是极有开发价值、人无我有的旅游资源。
往西,是四祖寺、五祖寺、庐山;往东,是天柱山、九华山,具有发展佛教旅游得天独厚的优越位置,可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将禅宗、山水、地方文化结合,把太湖县打造成一个禅宗旅游区,做大做强禅宗这一优势资源,必将增大太湖县的知名度和向心力,形成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品牌。
新闻推荐
南京沦陷后,武汉成为中国战时首都。 1938年6月2日,日本天皇裕仁指令陆军部发布进攻武汉的命令,畑俊六大将奉命统一指挥这次作战。畑俊六迅速派出波田支队在海军与航空队协同下,从芜湖进攻...
潜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潜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