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百年大计铸千秋伟业——花凉亭水库建设纪实
加固后的大坝 大坝加固 坝顶施工 捕捞时人欢鱼跃 旅游人气旺盛◆本报记者 王三保
冬日的花亭湖,显得十分静谧。随着几艘旅游快艇疾驰而过,湖面上顿时“万顷波光”,和着湖边的“千重山色”,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墨山水画。站立于水库大坝之上,看着投资2个多亿的花凉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的实施,大坝内、外侧标准的预制块护坡和植草护坡,坝顶新铺的柏油路面,心中又平添了许多的欣喜与安全感。
天下之事,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而且,解决的时间越长,它越是让人深受折磨,让人留下永远难以磨灭的记忆。翻开厚重的《太湖县志》和相关的历史资料,人们会惊奇地发现,花凉亭水库建设也正应验了这样一句话。
历史背景
我们的母亲河--长河,蜿蜒曲折,长达百余公里,属皖河流域三大水系中的一条主要支流,而地处长河上游的花凉亭地区占皖河流域山区面积的42%,占长河流域面积的73%,河床狭窄,具有布置枢纽工程的良好地形条件。据史料记载:建国前的66年里,平均每9年长河就有一次灾害性大水发生。特别是建国后,随着淮河流域水灾频发,国家大力治理淮河,相继修建了响洪甸、梅山水库等。1950年后,长江流域水灾、旱灾严重,为兴利除害,安徽省委将加固长江江堤作为重中之重,为减轻长江防洪压力,保障沿途农田灌溉,于是将花凉亭水库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摆上了议事日程。从此,就拉开了花凉亭水库建设的序幕。
建设过程
一项工程的建设特别是重大工程项目,并不是随心所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花凉亭水库建设也是如此。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1951年,安庆专区开始查勘皖河,并首次提出建设花凉亭水库的意见。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省水利电力厅通过对皖河进行全面勘测,由巢滁皖流域规划组勘测队,根据地形、地质情况,选定了花凉亭水库坝轴线。并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和省水利厅负责人陪同苏联专家布可夫查勘了花凉亭坝址,随后,苏联专家对水库进行了设计;1957年3月,南京大学教授肖栅,治淮委员会勘测设计院勘测室主任魏存平、胡品元到花凉亭考察,并由治淮委员会勘测设计院第三地质勘探队对花凉亭水库坝址区进行地质勘探,作出《安徽省太湖县长河花凉亭水库坝址地质报告》。1958年4月18日至8月6日,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第一地质勘探队对花凉亭水库工程地质进行复探,认为花凉亭地区砂料、土料丰富,宜建砂土混合坝,并提出坝轴线位置建议。期间,省水利厅下发《花凉亭水电站工程计划任务书》,并报水利电力部。8月2日,安徽省委批准施工方案,提出“一年拦洪,二年发电”的要求。为加强对工程建设的领导,还设立了花凉亭工程局,同时成立中共花凉亭工程局委员会。由于是省定的重点工程,当时的副省长兼基建部长张祚荫曾多次亲临工地视察。
根据长河流域历史的雨量、泄洪,花凉亭水库以千年洪水设计,设计洪水位95.58米,万年洪水校核,校核洪水位97.61米,库容量23.98亿立方米。在安徽省十大水库中,花凉亭水库总库容仅次于陈村水库、响洪甸水库,居第三。拦河大坝为粘土心墙沙壳碾压坝,坝顶高程99米,防浪墙顶高程100米,全长570米。这样土石结构的坝型在全国大型水库中,也是罕见的。整个枢纽工程包括拦河坝、溢洪道、泄洪隧洞、发电引水隧洞及发电站厂房等。
1958年8月15日,随着发电洞出口处石方开挖第一炮的点响,标志着花凉亭水库和电站建设在边勘测、边设计、边筹备的情况下正式动工。到1959年1月,参加花凉亭水库工程建设人员达30000余人。其中由淮委组成的施工力量和当地干部约1600人,劳改、劳教刑满留用人员约29000人。据有关方面人员介绍,为建设好水库,当时在工地上设有1个指挥所,2个工区,11个大队和1个技术大队,拥有汽车、机车、转扬机、采砂船等各种机械设备数十种。随后,开挖引河和填筑大坝相继开工,3万余人日夜战斗在水库建设工地上,施工场面甚是壮观,足足长达10公里,最高日上坝土砂石方达一万多方。9月22日6时许,拦河大坝(引河)合龙战斗打响。当时,天空中下着小雨,工地上一片朦胧,气氛特别紧张,一个多小时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奋战,一级圩堤终于合龙,从此,奔腾不息的长河水被拦腰斩断,上游来水由引河导流转入隧洞导流。为鼓舞士气,督促工程质量,省里和地区的领导多次深入现场检查指导,1959年4月,著名黄梅戏演员严凤英、王少舫专程来工地进行慰问演出。1960年6月水库开始蓄水。1962年,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水库停工缓建;1970年又复工续建。1971年1月,太湖、宿松、望江、怀宁、潜山县五县民工及省水利厅安装支队建三队、工程大队、动力队、安庆专区水利工程队总计约1万余人,相继来花凉亭参与水库工程施工。到1976年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据花凉亭电站的一些老同志回忆,那时候,在水库建设过程中,一开始是用人力车运砂土,后来随着工程的进度加快,在工地上,经常看到翻斗车、“小火车”不停地在工地上跑,人们用自制的土皮带机自动生产线将砂石直接运送至大坝上。水库蓄水后,设计、建设总装机容量4×1万千瓦、年均发电1.05亿千瓦时的水电站被提上议事日程,1981年,电站1号、2号机组先后投产并网发电;1987年,3号、4号机组并网发电。2000年11月,大坝未完工工程开工,翌年12月竣工。据不完全统计,水库和电站建设累计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
水库建设虽历时40余年,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未典交验收。
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运行后,水库建筑物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老化和损坏,工程运行存在着安全隐患,大坝被水利部鉴定为三类坝。经过6年时间的前期工作,2009年10月,总投资2.1亿多元的花凉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式开工,总工期23个月,工程项目包括大坝加固、溢洪道加固、泄洪隧洞和引水隧洞加固以及自动化系统和管理设施改造完善等8大项。目前,各项工程基本完工。
移民安置
一座水库的建设除了费时耗力外,也总是伴随着移民安置的。花凉亭水库的建设也是这样。
水库的建成,不仅使水库上游10万亩耕地、山场以及房屋被淹,也让数以万计的农民被迫举家迁移,需要重新安置。据当年进行过四次库区调查的老干部何大胜回忆,那个时候,根据水库建设时确定的迁、征界限,库区迁移范围涉及当时的5个区、17个公社(现为晋熙、城西、天华、牛镇、刘畈、弥陀、寺前7个乡镇)、79个大队、755个生产队、61124人。从1959年下半年开始,至1980年底,全县共外迁安置移民6267户、28264人。除大部分人口上靠或迁入县内各地外,迁往县外的达3000多人。据统计,这些移民先后迁到包括北京、上海、黑龙江等9个省市和安徽省的霍山、石台等32个县。后来,由于外迁人口思想波动、生活不适应等原因,先后又有不少的移民回迁太湖。为从根本上解决移民问题,从1982年起,县里一改过去的单纯外迁安置为就地开发安置,并确立了“生产上扶持、生活上补贴、负担上减轻、税收上照顾、技术上支持、政策上放宽”六大政策。1984年,又将1958年成立的花凉亭水库移民安置委员会改为库区开发安置委员会,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1996年9月,县委、县政府在城郊南门沙滩建设移民安置点,安置特困组移民;1997年5月,首批55户、224人由县直单位结对搬迁到安置点,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此安置点共安置123户、576人。 1999年,县里又实施了甘河洲移民工程,建设移民新村,共安置150户、650人。这一系列移民安置措施深受省市和库区移民的好评。为更好地做好库区移民的安置工作,县里还多次向省、市(地)委写出专题报告,省政府先后于1983年、1985年专门下发有关文件,为花凉亭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扶持发展的相关政策。2006年7月,花凉亭水库移民又享受到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让广大移民朋友吃上了“定心丸”。
通过多年的扶持与发展,如今库区面貌已焕然一新,群众生产、生活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同时,随着水库建设的完工和电站的建成,当年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就留了下来,他们在花凉亭电站工作、生活,如今已有700余人。为了方便他们生活,在这里也先后建设了学校、医院、银行、菜市场等。现在,到过花凉亭电站的人都会发现,这里的人说话南腔北调,他们都戏说自己也是“移民”,只不过是从全省各地迁往太湖的!听着各种不同口音的人在一起,讲着有些别扭的太湖方言,让人还能想象得出当年各地的建设者离开家乡到太湖建设水库的艰难情景。
效益发挥
花凉亭水库建成后,不仅承担了水库上游群众交通运输的功能,四台机组的发电现已并入华东电网;设计灌溉其下游的太湖、宿松、望江、怀宁四县105万亩田地,即使在干旱之年,其发电尾水也能确保灌溉需求。由于水库的水质清亮洁净,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现在,水库里每年可产鲜鱼150万公斤,广大库区农民从事水产养殖也能获得不少的收益。尤其是通过水库拦洪的调蓄作用,大大削减了洪峰流量,保障了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皖河流域特别是安庆市的防洪有着重要作用。有记载显示:从水库正式蓄水开始到2000年,水库先后拦蓄大小洪水130余次,其中入库流量超过2000立方米/秒的洪峰45次,超过4000立方米/秒的洪峰8次。1969年,为建库后第一个大水年份,全年来水量24.98亿立方米。30天入库洪量13.80亿立方米,其中1天入库洪量3.12亿立方米,3天入库洪量5.85亿立方米。入库最大流量5475立方米/秒。坝上最高水位80.23米,1天涨差4.90米。7月15日始,省防汛指挥部派飞机空运防汛物资3天,空投草袋25000余条。1991年7月上中旬,连降暴雨,12天降雨量达510毫米,先后出现4次大洪峰,最大的一次3178立方米/秒,入库洪量达10亿多立方米,水库水位猛涨到84.76米,溢洪道首次溢洪。实行水库调蓄后,最大下泄流量1084立方米/秒,为最大入库洪峰的三分之一。从而有效地保障了下游数十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花凉亭水库在防洪、灌溉、发电、航运、养殖方面发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日益成为太湖县旅游开发、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好地方。鉴于水库内青山绿水,岛屿众多,湖光山色,风景秀丽,可谓是“玉鉴琼田九万顷,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1986年11月,县政府决定开发花凉亭旅游景点,并采纳省旅游专家和相关方面人员的建议,将花凉亭水库取名为花亭湖,1987年,花亭湖风景区被省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为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在1997年成立县旅游局的基础上,2001年10月,又成立了花亭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处。花亭湖风景名胜区的殊荣也接踵而至:先后获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湿地公园五块国家级“金字”招牌。从此,也翻开了太湖县旅游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每年来花亭湖旅游观光的省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新闻推荐
身残志坚勇创业报答社会献爱心——记太湖县爱心草服饰有限公司、爱心草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程叶中
妻子汪英永远是程叶中的“眼睛” 程叶中和老人们在一起 汪英亲自为敬老院老人穿上定做的服装 乡镇赠送的部分锦旗水保设施抚育后的老毛竹片2014年12月19日,和煦的冬阳格外温暖。在...
潜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潜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