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古铜镜:古皖文化的再写意

安庆晚报 2011-09-04 21:58 大字

 

“清治铜华以为镜,莹光如水照佳人”,“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铜镜,既是古人照面饰容的生活用具,也常用来压邪、占卜和作为爱情的信物,同时又是精美的工艺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历史价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研究和收藏。铜镜的铸造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被誉为中国青铜器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潜山县博物馆“皖光苑”里,专辟《馆藏铜镜精品展》,这在全国县级博物馆中并不多见,因而这里常常吸引参观者驻足,流连忘返。

《精品展》收藏、展出的300余面铜镜,从近二十几年来发掘的春秋战国到明清各个时代的古墓中出土,上下四千年,绵延未断,分明就是一部古铜镜的铸造史。

从形制上看,多为圆形,因为圆在中国古代是丰满、完整、吉祥、美好、富足的象征。还有方形、花形、有柄形等。

纹饰有几何纹、动物纹、蛟龙纹、卷云纹、花叶纹、连弧纹、菱形纹等。

装饰图案有栩栩如生的龙虎麒麟,翩翩起舞的凤凰朱雀,活灵活现的奇神异兽,婀娜多姿的花卉草木等。

精湛娴熟的工艺,瑰丽多彩的风格,变幻无穷的纹饰,无不向人们展示古皖文化的风采。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日臻成熟,青铜镜流行,不但出现在达官贵人官宦之家,寻常百姓家也偶有所见,当时多为圆形镜,方形镜极为少见,而“皖光苑”展出的这面方形四叶花草镜,铜镜直径十点五厘米,厚零点五厘米,品质高雅,实为镜中精品。

从汉代开始,镜体变得厚重起来,尺寸逐渐增大,质量越来越精致,体现出豪华之气。这是我国青铜镜繁荣鼎盛时期,青铜镜成为极其普通的生活用品,平民百姓大多能用上,还是民俗中的随葬品。

这时的铜镜上开始镌有铭文,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及风俗习惯,内容多为“长相思,毋相忘”、“大乐富贵,千秋万岁”等祝福语。

“见日之光,天下大明”,这个“日”不单是自然界的太阳,更是喻指。在远古时期人们都崇拜太阳,因为她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人们热爱和依赖她,把她尊为“太阳神”,认为世上的一切都是由神来主宰,是神赐予的。在长期的生活中,人们将太阳的大恩大德转化为对远古先哲的赞美。

“常乐未央,长毋相忘”,流露的是“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嫣婉及良时”的情感。成语“破镜重圆”也由此衍生出来。这面汉代铜镜上,“长宜子孙”的铭文,还清晰可见。

昭明镜,流行于汉武帝至王莽时期。昭明,是指铜镜上的铭文。根据考古专家论证,完整的铭文是: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兮明;心忽扬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镜子上铭文字数的多少,一般根据镜面的大小而定,因而常有省字,读起来显得文句不畅。

东汉中晚期,神兽画像镜在长江流域广泛流行。神,一般是历史人物或传说中的仙人;兽,多是龙虎和瑞兽。这面神人龙虎镜,一对仙人席地而坐,好像在交谈着什么,左边青龙,右边白虎守护着仙人。另一面镜子上,画面有所变化,仙人端坐中间,守护他的是张牙舞爪的青龙,昂首奔跑的白虎。

唐镜,开创了中国铜镜史上的新时代,多以飞禽花卉为饰。飞禽多为鸳鸯、喜鹊、飞雁等,象征夫妻婚姻幸福美满。唐诗“嫁时宝镜依然在,鹊影菱花满光彩”,就是生动写照。

飞鹊镜,又称“金鹊镜”,是唐代最著名的铜镜之一。大诗人李白有诗为证:“明明金鹊镜,了了玉台前。拂拭交冰月,光辉何清圆。”

月宫镜,则是以“嫦娥奔月”的传说为主题,画面上中间是桂花树挺立,右侧嫦娥舒袖起舞,左侧白兔筑杵捣药,旁边蟾蜍跳跃,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图景。

宋代的铜镜质地逐渐衰退,铭文常用作坊标志,类似今天的商标广告。这些都可以在“皖光苑”陈列的展品上,得到印证。

明清的铜镜无论是形制还是工艺,皆因循守旧,造型简陋,最终被更为实用的水银玻璃镜所替代,从而成为历史的遗物。

值得“隆重推出”的是,“皖光苑”珍藏的一面战国时期“五山纹铜镜”。

它于1993年7月在潜山县火车站工地出土,埋在地下2300多年,出土时仍完好无损,镜面光素平滑,可以照人,令人称奇。镜背纹饰图案清晰精美。直径十二点二厘米,缘厚零点七厘米,团团圆圆,是一件难得的“楚式镜”精品,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五山纹铜镜镜面微凸,打磨光滑,面积虽小,内涵丰富。镜背中心有三弦纹纽,可穿系。双重圆座纽的外围纹饰由地纹和主纹组成,地纹以细线条的羽翅纹衬映出粗宽的五个山字形主纹,层次分明,主题突出。五个山字均为倾斜状,围绕纽座分列。本来是回旋的、不相关联的五个山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的图案,布局巧妙,构图新颖,浅浮雕刻,精致可人。

关于这“山”字纹,究竟有什么含义,考古界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有专家说它象征着四岳,有人说它是铜器上兽纹某些部分变幻而成的,还有人进一步将它与中国古代山岳寓意安静、稳定的观念联系起来,认为含有同福吉祥的意味,甚至有人称它为丁字纹而不是山字纹。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其真正含义还有待于专家学者进一步探讨。

潜山县博物馆馆长李丁生先生介绍,山字纹是战国铜镜中最常见的纹饰,主要流行于楚地,考古界称之为“楚式镜”,有三山、四山、五山和六山之分,其中以四山居多,三山、六山甚为少见,“五山镜”更是“偶见”。目前,五山纹“楚式镜”安徽也只有这一件。它是历史文化、科技进步和人们审美意识变化的见证,为研究战国时期美术史和思想文化史,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实物资料。

“五山纹铜镜”,国之珍宝,当之无愧。黄骏骑

新闻推荐

潜山县局:强力保障看“四有”

多年来,潜山县公安局在开展关工委工作中,做到了“四有”、“三个一样”,即关工工作“做事有人,办公有房,活动有钱,外出有车”。在年初工作计划安排时一样研究部署;在平时工作督察时...

潜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潜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