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里“淘金”金不换——来自我县砂石管理工作的系列报道之一
本版策划?组稿?摄影:柴旺喜陈克义刘辉 ▲ 县人大常委会于今年6月至8月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采砂场等形式对我县黄砂开发利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调研。 县砂石管理稽查大队执法人员在路面查验拉砂车辆有关票据。 县砂石管理总站在各分站之间积极开展红旗窗口评选活动。 【编者按】我县拥有丰富的黄砂资源,过去的无序开采既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又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既带来了诸多社会矛盾,又阻碍了河道行洪安全。从2006年7月起,县委、县政府狠下决心,坚持立足“科学规划、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彻底整治,并成立了县砂石管理领导小组和砂石管理总站,下设9个分站。今年,我县从8月15日起,对山区黄砂开采也实行了依法统一管理经营、依法征收黄砂税费。经过几年来的有力整治,取得了积极成效,基本完成了从“乱采”到“治理”、从“无偿”到“有偿”、从“矛盾”到“和谐”、从“无序”到“有序”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将丰富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经济优势的历史性跨越,促进了全县砂石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效益化的轨道。
基本情况
黄砂是建筑业不可或缺的原料,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我县黄砂资源丰富,据初步勘测,全县黄砂资源储量为3935.43万米3,主要分布在长河河道及其支流河道。以花凉亭水库大坝为界,长河又分上游和下游,长河上游黄砂主要分布在牛镇、百里、弥陀等乡镇,长河下游黄砂主要分布在晋熙、城西、江塘、新仓四个乡镇16个村。
我县黄砂开采历史悠久,九十年代前就有零星少量开采,九十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增多,黄砂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开采方式也从人工采砂逐渐向机械采砂转变,1996年以前长河下游河道内有大小砂场40多个,2003年国家开始实施长江禁采,我县成为宿松、望江等地的主要砂源地,黄砂市场需求量进一步加大,黄砂开采呈疯狂之势,每年开采量仅长河下游就超过150万m3。在2006年7月前,我县砂石开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开采无序化。仅花库下游长河内就有大小黄砂场30多家,只有一部分办理了河道采砂批准手续,非法采砂呈急剧发展之势;二是河道安全和景区环境受到威胁,特别是长河高速路桥以上至大坝段及花亭湖景区,采砂活动已经危及到两岸灌溉及沿途重要基础设施、重要水源区安全,危及到景区生态环境和水上交通安全;三是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每年只有水利部门收取少量的河道采砂管理费,最高年份也仅有30万元,国家应得的税费基本没有收取;四是社会矛盾突出。因倒卖砂场,抢占地盘,强揽客源经常发生打架斗殴事件,长河沿线群众深感不安,意见颇大,甚至有少数国家工作人员入股经营,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黄砂开采中存在的问题,我县相关部门也一直在积极管理,但因力度有限,管理效果不佳。1998年,县政府还组织了一项专项治理,但因难度太大,后无果而终。2006年7月起,县委、县政府针对砂石管理现状,下决心采取措施予以整治,当年7月至9月对长河实施了汛期禁采,8月成立了县砂石管理领导小组和砂石管理总站。今年,我县从8月15日起对山区黄砂开采实行了依法统一管理。县政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深入一线调查指导,坐镇指挥,并从各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经过这几年的有力整治,取得了积极成效,基本完成了从“乱采”到“治理”、从“无偿”到“有偿”、从“矛盾”到“和谐”、从“无序”到“有序”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将丰富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经济优势的历史性跨越。
一是政府已牢牢控制全县砂石管理权,依法维护了国家矿产资源的所有权,长河内采砂户,运砂车主基本上能自觉遵守政府的有关规定,沿河群众对河道及砂石资源是国家所有的意识明显增强。
二是采砂秩序明显好转。所有采砂场、采砂船泵都依法办理了相关手续,实现了持证开采,花库以下的黄砂场由过去的30多个压缩到现在的9个。
三是河道安全和景区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对长河高速路大桥以上至大坝河道、河宽不足200米的河道及河道周边的旱地实行了全年禁采,同时全面取缔了花亭湖景区的采砂活动。
四是建立了长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周边砂石管理工作开展较早、较好的地区实行了全面接轨,同步管理。
五是有效防止了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流失。2006年3个月通过挂牌收取黄砂税费79万元; 2007年通过挂牌收取黄砂税费226万元;2008年通过“五统一”
管理,据实征收黄砂税费1900万元,铁砂税费326.1万元,2009年黄砂税费收入再上新台阶达2600多万元,今年全县累计已完成税费近3000万元。
六是通过价格调控开采量明显下降,花亭湖以下长河段黄砂开采量最高峰每天达6000立方米,现在平均每天的销售量约3000立方米左右,过去通过火车运往合肥、通过码头运往芜湖、上海的现象已杜绝,有效减轻了过度开采对长河的压力。
七是沿河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争抢地盘,强揽客源引发的打架斗殴现象基本杜绝,社会秩序明显好转。
主要做法
为确保砂石管理取得显著成效,我县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坚持立足“科学规划、标本兼治”的原则,实行统一经营、征收税费、依法管理、严格监管,达到了预期目的,促进了全县砂石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效益化的轨道。
——科学规划,确保砂石开采经营合理合法
黄砂素有“水中海洛因”之称,有着复杂的利益链,黄砂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单凭任何一个部门均难以管好。黄砂管理必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乡镇协作的齐抓共管格局。为此,县政府成立了县砂石管理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亲自担任组长,下设管理办公室和砂石管理总站,管理总站在2009年7月正式定级定编,明确法人代表,从相关部门和乡镇抽调人员集中办公,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各涉砂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了专人负责。出台了相关制度和规定,县政府发布了《关于整顿和规范长河采砂秩序通告》、《关于整顿和规范山区黄砂开采秩序的通告》,出台了《太湖县砂石开采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县砂石管理领导小组制订了《整顿和规范长河采砂秩序实施方案》和《山区黄砂开采整治方案》,发布了《长河采砂规划》,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颁布了禁采区。
为管理好砂石工作,砂石管理总站一班人广泛进行调查研究,考察取经,制定了黄砂管理具体方案。目前,在黄砂管理上的目标基本实现,达到周边县的管理水平。具体经历了四个步骤:第一步实施汛期禁采,保障河道安全,这个目标在2006年底已实现;第二步是通过有条件挂牌,确立每个砂场的最低出让价格,依法征收相关税费,大幅度压缩砂场数量,这个目标在2007年得到巩固;第三步是实施“五统一”管理,即“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票证、统一价格、统一税费”,建立与周边先进地区相统一的管理模式,这个目标在2008年元月1日完成。第四步是与周边县砂石市场价格接轨,同市同价,压缩销售量,防止过度开采,达到周边县同样的管理水平,为此报请县物价局批准之后,进行了两次调价,从2008年8月1日起,砂石价格由20元/核定吨调整为30元/核定吨,从2010年元月1日起,砂石价格由30元/核定吨调整为40元/核定吨(返回砂场仍维持6元),与潜山县相同。从2010年8月15日起,我县对山区黄砂开采也实行了统一依法管理,砂石价格为20元/核定吨。
为保证砂石管理工作合理合法,我县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严格实行科学规划,做到依法开采。规定新增砂场必须由乡镇政府同意,县水利主管部门审查,县砂石管理领导小组批准。不符合规划,无证采砂的作业点,坚决予以取缔。经批准开办的砂场严格实行合同化管理,预交保证金和最低开采量保证金到县财政专户储存。砂场违反合同规定的违约金从保证金中直接扣除,2009年对5个砂场进行了警告和处罚。
——着力宣传,确保砂石开采经营家喻户晓
砂石管理砂及到沿河群众十万多人,涉及到众多采砂业主,涉及到三千多部运砂车辆,也涉及到有关乡镇和相关部门,增强群众特别是采砂经营业主的法制意识、全局意识是搞好砂石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在整治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和相关乡镇多次召开动员大会,县砂石管理领导小组通过县乡新闻媒体、通过印发宣传手册、宣传材料,书写固定标语,出动宣传车,广泛宣传砂石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公开政府整治方案,使砂石管理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2009年《安徽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颁布后,总站与有关部门一起印发宣传册500册,挂横幅20条,刷固定标语50条,制作《今晚视点》节目一期,电视台滚动字幕宣传10天。由于宣传得力,依法进行砂石管理已成为全社会共识。
——严格管理,确保砂石开采经营规范有序
一是建立了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多年来,砂石总站始终注重狠抓制度建设。通过反复调研,先后建立完善了《太湖县砂石管理工作制度》、《总站工作制度》、《开、验票人员操作规定及考核细则》、《关于加强票证管理的若干规定》、《砂石管理人员工资改革方案》、《各分站公用经费管理的规定》、《砂石吨位的核算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使这些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确定了2009年为全县砂石管理工作制度落实年,将各项目标任务和规章制度进一步细化分解,先后下发了《太湖县2009年砂石管理绩效考核办法》、《2009年度对基层砂石管理分站职工工作绩效考核细则》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砂石“五统一”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特别是2009年禁采前,县砂石管理总站用一个月时间对全县2000多部运砂车辆进行了重新丈量、核定,并拍照备案、归档,做到谁核定、谁负责,得到全县运砂司机一致好评。2010年是总站创建砂石文化开局之年,总站已制订了砂石文化建设纲要,迈出了砂石文化建设第一步。
二是打造了纪律严明的管理队伍。县砂石管理总站职工共有67人,其中从相关单位抽调精干人员24名,招聘人员43名,下设办公室、综合股、财务股、稽查大队。为实行“五统一”管理,县砂石管理总站在长河各采砂场附近设立了9个分站,按照县长办公会议精神,各分站工作人员一律从退伍军人中聘用,从严控制数量,目前已聘用43名,严格按《劳动法》实行合同制管理,一年一聘。
为锻造一支有着铁的纪律的砂石管理队伍,一方面强化职工管理。砂石管理工作涉及的点多、面广、事杂,并且职工每天24小时都直接与现金打交道,职业的特点要求每一位职工必须用铁的纪律约束自己,既严格按规操作,不放人情车、不开人情票,确保国家税收不流失,又要经得住诱惑,不徇私舞弊,贪图小利。通过分站自查、稽查队、巡查队督查、总站核查,几年来,共查处职工违规22人次,其中辞退8人。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对职工进行严格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基层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待遇,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使基层职工能够安身安心,爱岗敬业,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是构建了立体健全的监管网络。目前,除各分站工作人员的现场监管外,一方面总站成立了稽查大队,从公安、水利、国土等部门抽调作风扎实,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全天候24小时上路执行稽查任务,深入长河河道执行巡查任务,负责稽查砂场业主执行砂石“五统一”管理、运砂车辆开验票、砂石管理人员忠于职守和按规定足额收取税费等有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另一方面,县砂石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巡查队,巡查队由县砂石管理领导小组临时抽调相关人员、负责不定期对稽查队、职工和砂场经营情况进行巡查。同时,建立了社会举报制度,对砂石管理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可通过电话、书面材料等形式举报,查实的按规定予以奖励。在整治初期,总站管理人员经常顶着烈日,冒着寒风,忍着饥饿,在沙滩上徒步几十里,与沿河非法采砂业主打交道、做工作,有时还会被围攻谩骂,甚至人身受到威胁。这些年来,正是因为建立了立体监管体系,以稽查队为主体,巡查队为保证,乡镇协查为补充,有效地堵塞了砂石经营中的跑、冒、滴、漏,制止了各种非法开采活动。在执法过程中,全体执法人员始终保持一身正气,公平公正,阳光操作,统一标准,严格执法,不惧任何势力威胁,对于非法行为依法给予从严打击、严查严办、重处重罚,有力地震慑了非法采砂、偷砂行为。
四是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县砂石管理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集成员单位和涉砂乡镇有关人员会议,通报情况,协调关系,解决问题。各有关部门和相关乡镇紧密配合,通力协作,要人出人,要车出车,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保证了砂石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营。
五是加强了税费资金的严格管理。砂石资源是国有资源,砂石收入是政府的重要财源。总站综合股负责票证管理和车辆吨位管理,并对各分站每天开具的票证进行核查;财务股负责票证、资金的核算和结算,并对各分站每天回笼资金进行统计并监督到帐。各分站收取的资金必须于当日下午17时前全额上交县财政指定专户,并实行零报告制度,要求各分站下午17时前将当日入帐资金额如实上报总站。总站每周对上周各分站票证和银行交款书逐日进行核对,做到准确无误,严防资金截留挪用。全年税费收入全部上交财政,由财政局严格管理,保障了资金安全。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辉文/图【核心提示】座落于晋熙镇程岭村西北角海拔700多米的七里岗古民居,建于明末清初,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整个建筑呈土砖灰瓦的木制结构,前后三重50多间房舍、...
潜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潜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