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2年“地下摸索”终于“转正”安徽省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挂牌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0-10-15 13:11 大字

9月28日,安徽省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太湖县小池镇银燕农村资金互助社正式挂牌,填补了安徽省农村金融的空白。

银燕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成立标志着安徽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取得新的重要进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种类进一步丰富,也标志着全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又增添一支新的生力军。记者近日前往太湖对这一新型金融机构进行了探访。

22年“地下摸索”迎来华丽转身

银燕资金互助社的前身是太湖县小池镇杨埠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创立于1988年,是县民政局拨款2000元作为启动资金,吸收村民3710元的股金的基础上建成。 1991年,储金会召开村两委和股东大会,决定将储金会由村管转为股民自我管理,会议选举陈方甲为储金会专职负责人,并配备会计和出纳,储金会走向正轨。

经过20余年的逐步发展,储金会规模逐步扩大。2009年,该社净收益达10万元。截至2010年9月底,累计发放贷款1580.03万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民的融资难题,全村85%的农户受益,累计帮助108名受重灾、生大病人员渡过难关,帮助205名学生入学,使近3000人脱贫致富。

然而,20多年的发展,储金会一直处于“地下状态”。“储金会吸收存款、发放贷款,都是建立在与社员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但由于没有一个合法地位,让储金会面临困境,几次险被取缔。 ”陈方甲说。

近年来,国家鼓励农村金融创新,终于使杨埠储金会找到了“合法地位”的出路。今年3月,该储金会获得省银监局批准筹建农村资金互助社。 7月份经安庆市银监分局批准并颁发金融许可证,9月28日,银燕农村资金互助社正式挂牌开业。

“筹建前我们的股本金只有6.28万元,如今已经达到10.61万元,目前我们的资产总额达689万元,存款余额577.74万元,有了合法地位,村民们对我们更信任了。”陈方甲说。银燕资金互助社成立后,陈方甲被选举为理事长。

规范经营带来良好效益

据了解,银燕资金互助社由银山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银山村村民共同发起筹建,共1061股,每股股金为100元,股金10.61万元,其中蚕业合作社1股,合作社成员120户,个人股1060股,共涉及农户412户,约占银山村全村总户数的55%。

根据银监部门要求,资金互助社按照法人治理建立了“三会一层”机构,实行公司制管理,市场化操作,社员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社员代表大会,决定重大事项。社员大会选举产生社员代表,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理事长由专职人员担任,监事会由村内业务精、威望高的人员担任。

“目前日常工作人员有4人,除了我,还根据安庆市银监分局要求增设了一名经理,还有两个会计。 ”陈方甲说。

该社经理方福红告诉记者,为控制风险,资金互助社的信贷发放有严格的审批程序:5000元以下由经理审批,5000至1万元以内由理事会集体审批;超过1万元由理、监事会集体研究审批;5000元以上一般要有抵押和担保;采取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吸收存款,对存款户不扣利息税;同时以月利率0.9%的贷款利息发放贷款。

“为了方便村民,我们的小额贷款基本是随到随贷,优质信用户还能电话预约送款上门,大额贷款在提供抵押的情况下,6小时完成一切手续,存款的50%都是上门服务,存贷款业务严格限制在本村范围内,不受理外村业务。 ”陈方甲说。

为确保资金安全,银燕资金互助社在太湖联社小池信用社设立专户。为预防村民集中提取存款,资金互助社提取总资产的30%为储备金,存入信用社。

“截至目前,我们的净利润已经达到34万,贷款余额355.73万元,不良贷款1.014万元,且都是因为贷户意外死亡造成的。 ”方福红说。

自有资金不足制约发展

45岁的贾华中是银山村村民,也是银燕资金互助社的社员。贾华中多年来从事废品收购、棉花收购,曾深受收购旺季资金短缺问题的困扰。

“以前到银行贷款,要找关系,手续繁杂,现在村里的资金互助社解决了不少问题。 ”贾华中说。

2007年,贾华中1000元购买了资金互助社10股,如今,他凭股权证就能在社里获取5万元的信用贷款。每年贾华中的棉花收购量都在20万斤左右,“手头没个十几万根本不行。 ”这段时间,贾华中已经收购了近3万斤棉花。 “我收购价格大概是5块钱一斤,出售价格在5块2左右,转手就能赚6000块钱了。 ”

贾华中说,5万元的贷款没法满足自己的资金需求,他就用哥哥40股的股金证再贷5万,“10万元也只是勉强足够周转。 ”

银山村位于太湖县与潜山县交界处,经济较为活跃。 “生猪养殖和蚕桑种养是村里的传统产业,还有很多像预制板、花瓶、木材加工、土产品加工等小工作坊,资金需求量比较大,这也是我们社稳步发展的基础。 ”陈方甲说。

对于银监会对资金互助社“宽准入,严监管”的要求,陈方甲直言“压力很大”。按照相关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对单一社员的贷款总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5%;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得低于100%。

“我们的自有资金规模还是太小,单笔贷款限制在5万元以内,规模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满足社员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多给予一些优惠扶持政策,比如贴息、财政资金的支持等。 ”陈方甲说。

“银燕模式”或成安徽“模板”

“银燕资金互助社之所以能通过审批并非偶然,这得益于其多年成功运作积累了经验,具备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以及比较健全的组织形式。 ”安庆市银监分局现场检查二科张斌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银燕资金互助社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受限于人手的不足以及专业金融知识的缺乏,资金互助社的贷后调查工作还不完善,存在一定的个人贷款挪为他人所用的可能,由于农村地区信用、法律意识相对淡薄,由此可能引起日后的经济纠纷,也可能给贷款带来损失。

“在筹建阶段,我们对银燕资金互助社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并严格强调了其业务区域范围在本村、服务人群为社员的要求。下一步,我们还计划组织与太湖信用联社合作,组织资金互助社的员工到信用联社培训学习,加强其风险防范意识和技能。 ”张斌说。

据统计,目前省内资金互助组织已有不下千家,其中一部分由政府部门牵头成立,这些资金互助组织大多以乡镇或者村为单位,以地方政府扶贫等财政资金铺底,以吸收村民入股的方式积累资金;另一部分则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起,吸收社员入股,以发放信贷的形式支持本区域经济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资金互助组织还难以达到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准入标准,也因此难以获取其合法地位。

在银监部门看来,法人治理的贯彻程度和人员素质问题对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至关重要。“第一,法人治理的结构要健全;第二,管理者必须是德才兼备,且需要具备一定专业金融知识的人才。如果缺乏这样管理机制以及人才,资金互助社的风险控制将会尤为艰难。 ”省银监局合作处相关负责人说。

按照安徽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的三年规划,2009年至2011年,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77家,其中农村资金互助社15家。

在此背景下,银燕农村资金互助社成功挂牌的意义更不容低估,该社的成功模式和经验为安徽省资金互助组织的发展树立了“标杆”,从而极可能成为农村资金互助社准入标准的“模板”。而另一方面,银燕的成功也证明,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实现向真正的农村金融机构转变,将是安徽省广大资金互助组织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报记者 曹荣 通讯员 曹传林

新闻推荐

农民热订“致富报”

“真是多亏了 《安徽日报农村版》今年第390期第5版上介绍的‘低碳\’饲养知识,让俺开拓了视野,我今年的鱼、猪、蟹等产品效益极好,还利于保护环境。今年的报纸我订十份,除了留给自家学习外,还让乡亲们...

潜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潜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