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城西镇:大扫帚扫出一片天

亳州新报 2010-06-11 18:09 大字

在去董寨村的途中,记者一行在路上碰到拉一车扫帚准备外销的董寨村民 记者正在向李秀平学习扎扫帚 村民李秀平正在扎扫帚

□本报记者 殷艳萍

无意插柳

“大扫帚村”的起源,和两个人有关:董效和与董效清。能发展成扫帚村,董效和也感到有点意外。

早在1982年,董效和刚结婚不久,年轻气盛的他不想靠种地过下去,“不甘心在家里待着”,一门心思想做点什么。他与同村兄弟董效清商量,想去贩卖母猪。跑到扬州后,他们发现做这个生意不太好,风险大,效益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好,而自己钱也不多。放弃了这个念头,他们又开始探索新的生意门路。一天,报纸上一则关于上海某地繁殖西北长毛兔的消息吸引了董效和。他们立即决定去上海买些长毛兔养殖。到上海后,却发现长毛兔已经卖完了,他们只好两手空空回去了。

在回去的路上,董效和不愿意就这么“无功而返”,又和董效清商量干点什么。当时快要午收了,他们想到了扫帚。他们辗转来到大别山区的潜山县,在一位当地称为“扫帚大王”的人那里,拉回了上百把扫帚。

从此,董寨村开始了与扫帚有关的日子。

这正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潜山学艺

从潜山县拉扫帚回来,董效和也开始了卖扫帚的日子。

董效和的妻子李秀平回忆,那些年都是用架子车拉到集市上卖,“不舍得吃,不舍得喝”,在集市上一站就是大半天,日子相当辛苦。

日复一日,董效和夫妻买上了三轮车,可以拉更多扫帚去卖,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这个时候,村里卖扫帚的并不多,只有那么五六户。

1998年,村里一个跑长途的大货车司机告诉董效和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在浙江湖州有很多废弃的竹枝,可以从那边拉这些毛料回来加工扫帚,这样成本要小得多。

这个信息对董效和来说,正中下怀,他正愁天天靠购进扫帚来卖总不是长远之计。但那边的毛料如何,能否加工成优质扫帚,董效和想去考察一番。主意打定,他带着自家兄弟董效平去了湖州,同去的还有本村的董效俭和董效峰兄弟。

到湖州后,他们很满意那里的毛料,愿意以后从那里购进毛料。

而此时,一个问题又摆在大家面前:没人会扎扫帚。他们合计了一下,决定再去潜山学习扎扫帚的技术。于是,他们四人去潜山学习了一段时间。

从潜山学回来的技术,似乎不能让他们满意,他们就用拉回来的毛料反复练习,最终使扎出来的扫帚既耐用又好看。

全村动员

在去董寨村采访的路上,记者就碰到了一辆满载扫帚外出的货车,车主来自于董寨村。

踏着满地的竹叶,记者走进了董寨村,看到村民门口堆积着许多刚扎好的扫帚,有的村民还正在加工扫帚。村民李秀平说,加工扫帚,虽然程序多了点,但不需要复杂的机械设备,不需要太大的体力,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甚至小孩和老人都可以做。

董寨村所在的李马社区支部副书记董军说,2000年前,董寨村卖扫帚的只有那么几户。如今,100来户中已有85户在加工扫帚。董寨村的转折点在于拉回毛料自己加工。

董效和说,因自己要加工毛料不得不学习技术,当同村的人也想要学习扎扫帚时,他们四个又开始教别人,就这样,会扎扫帚的人越来越多。相比出门打工,在家扎扫帚不但能够照顾家人,还能兼顾农活,挣钱也多,所以更多人选择在自己家里“就业”。对于年龄偏大不宜出门的人来说,日子过得比较充实。村民董效金夫妻靠扎扫帚,几年前盖起了几间平房和楼房。而在董寨村,靠扎扫帚盖楼房的远不止他一家。

董效和初步估算了一下,截至目前,今年前半年全村净盈利可达近150万元,“比出门打工强多了”。

抱团发展

一个村子的人都扎扫帚,可见规模之大,央视7套的《每日农经》栏目曾作过报道。

据了解,单单董效和一家,每年都要扎出两三万把扫帚。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扎扫帚的行列,其原料购进和销路问题都需要一个组织来统筹,而且村民知道,个人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要想长足发展,必须走合作化生产的路子,扫帚协会应运而生。

2009年4月29日,城西镇大扫帚专业协会成立。“协会成立对规范生产和规模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协会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帮助会员购进原料,销售扫帚。另外,协会还建立了网站。”城西镇宣传委员丁佩奎说。丁佩奎曾是董寨村的包点干部,董寨村的步步发展,他都一一看在眼里。

董效和介绍,协会成立后,所有原料都统一购进。每年董寨村要从浙江拉来100多车毛料,每车有四百多件,每件50多公斤,一车毛料就有2万多公斤。如此巨大的需求量,统一购进确实能节省不少开支。

如何更大程度地减少成本,董效和想到皖南有竹子,可以舍远就近。于是他和镇干部考察了一些山区,有意从那里买进毛料,但因各种因素,至今未达成协议。丁佩奎告诉记者,目前城西镇没有放弃给董寨村找毛料产地,尽量使董寨村扫帚经济做大做强。

●链接

城西镇,是涡阳县城的西大门,面积59.6平方千米,下辖13个村委会,人口48650人,耕地5.6万亩,省道307和202交叉穿过,北依涡河,南有界楚河和涡楚河。 

一个村庄,因两兄弟的“无意插柳”,慢慢发展成了扫帚村。

一把扫帚,村民用废弃的小竹枝经过加工,变成了“摇钱树”。

涡阳县城西镇董寨村村民董效和每年都扎出两三万把扫帚。今年前半年该村净盈利近150万元,董寨村的扫帚产业成了该镇五大经济体之一。董寨村,人们更愿意叫它“大扫帚村”。

新闻推荐

利辛展沟村入选国家级旅游扶贫试点

本报讯 近日,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在全国选取5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其中安徽省4村入选,亳州市利辛县展沟镇展沟村榜上有名。  &nbs...

潜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潜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