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非常之盗
[摘要]读程为本长篇小说《浪迹精魂》
何宏彦
早听说潜山县一位局长出版了一部以“偷盗”为主题的长篇小说,石楠老师还为其写了序。渴望之中终于读到了这部长篇,果然解渴。作者在小说里着力塑造了“冯小明”这个独特而又典型的人物形象。
偷红包“天经地义”、“不偷白不偷”的心理,似乎在揭示冯小明的“正义欲望”,也是他下车就把消息告诉余海中的原因。为500元急不可耐,也不怕显得太暴露。还有“四哥会”上的“不自在”、“被抛弃的感觉”,以及第二次见到姑妈时“担心姑妈会问起五百元钱的事”都真实地刻画出一个掺杂孩子气的初出茅庐者的心理。
小片子的死带给冯小明的怅然若失的感受使他无法忍受。把严家的钱还回去之后,“感到一身轻松,他坚定的对自己说:今后我再也不拿补贴了!再不拿了!再不拿了!”这是自然人内心的一次良心发现,还是一种正义的回归。悲哀的是:小片子死后,冯小明已下决心改邪归正,并义无反顾地做出了两个正义之举。而恰恰是冯小明处在散伙的轻松愉快之中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不但不去关心一下,还一边自己腐败着一边把冯小明往绝路上整。噩梦,便是一种昭示。心情陷入盲目乱撞的灰暗的冯小明发现李老师的进一步勾当,特别是看到女老板账单上的三千元“已回扣给李老师”时,心里气愤不已!如果说柳小红爷爷是促使他完成第三次大转折的导师的话,那么,史市长、马天鹏之流的畜生行为就是导火索,正义加孩子气是坚定他完成第三次大转折的信念。
“要偷就偷畜生的!”柳小红爷爷的话多次在冯小明的脑际炸响。多次的瞬间闪念,在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敌不过刻骨铭心的伤痛:“他还是不想偷,很害怕,想起小片子的落水,想起严老伯的死,特别是他家女儿撕心裂肺的痛哭,他的心就颤栗起来。想起姑妈的嘱咐姑妈的爱,他就坚定起来:‘不干了!不干了!坚决不干了!\’”老想起这些,实际上就是揭示正义一直在主导着他。甚至几乎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还在心里说:柳小红,对不起,我真不干了,这个二十元钱我会还你的!”冯小明的心灵是纯洁的,骨子里的东西不会轻易随环境改变的。只是我们提供的教育没有跟上,尤其是教育者的素质有待提高。而油匠母亲一声“我要和那个畜生拼了!”的疯狂叫喊,无疑成为完成他第三次大转折的最后那根稻草:“又一个畜生!冯小明从惊慌和愤怒中站起来,跟着大家一起追出门外,大家把油匠母亲拽了回来,他拍了一下油匠的肩膀,半句话都说不出来,就离开了。她的热血沸腾起来,他要立即赶回肥河去,想办法帮助油匠还债,不然油匠家的日子可怎么过啊?‘偷!\’一个偷字突然在他的脑海里闪跳出来,就再也平静不下来了。‘除了偷还有什么好办法呢?\’他问自己。还有正义感也战胜了他:畜生太坏了!太可恶了!他们是该杀的,难道我还不能偷他们的吗?他甚至想象着那已经被抓了起来的‘畜生\’是个什么样子:……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程!”再次踏上这条道路也是一种正义的回归。也才有对畜生张耀千家的下手。大功告成,给柳爷爷看病,顺带捉弄了贾科长之后,他甚至有一种成就感:“我们拿了畜生的,救了穷苦人。”
冯小明以自己的方式来教育病态的社会,是天性的流露与美德的呈现。我们的社会需要正义感,需要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甄别。最后的审判,由别有用心者对冯小明的审判转变为人民对无道之大盗的审判!同时把故事推向高潮。
作者完全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仅从这些心理描写上,我们就可看到冯小明这位非常之盗的整个曲折的心路历程。他只是改革开放大环境下的一个误区里被少数人逼进狭道的新新人类。正义是他的根,正道是他的阳光。随着情节的发展,后面冯小明干“正事”时,我们甚至忘记了他是小偷,是典型的这一个。
另外,悬念的设置运用得恰到好处。如余海中藏存折时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可作者却写道“不过还是有一个人觉察出来了,但他没吱声。”胃口吊起来,也为小片子死后冯小明瞒天过海交出六千元钱打下埋伏。还有马天鹏从五山回来的路上“捡”得冯小明之后,为什么在确定了冯小明身份的那一刻,他“欣喜若狂!”了呢?那个“胭脂红”手机的命运如何?更有全书的最后一句话:“我们先给她,那四千元他迟早会从姓李的那儿拿回来,你信不信?不信?等着瞧!”不仅收束得干脆利落,而且为非常之“盗”冯小明继续行“道”留下了永远的悬念。读者放下书,却放不下冯小明。
新闻推荐
源潭派出所将QQ号码登进公安网
潜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潜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