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也要“霸占”手机屏 百年传承谋新求变

安徽商报 2019-08-20 01:02 大字

安庆作为古皖之都,自古名人辈出,文化昌盛,尤其是戏曲文化底蕴深厚,传播绵延数百年。黄梅戏是安庆地方戏曲艺术,曾用名二高腔、皖剧、徽剧、黄梅调,也曾被称为“怀腔”“府调”,195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的成立,始定名为“黄梅戏”。新中国成立70年,安庆黄梅戏一度成为一张名片响彻全国。进入新世纪,处于时代巨变中的安庆黄梅戏,也正在寻求新的嬗变。

黄梅戏曾“霸占”电视荧屏

1790年左右,安庆皖河两岸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凭借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说唱方式,渐渐形成一个新型的地方剧种,它就是今天的黄梅戏。经过200多年的传承,安庆黄梅戏家喻户晓。其选取安庆本土文化中最美最好最能打动人的故事、人物、音乐等,将之综合整理后编写成戏曲,贴近生活,受到了全国各地人们的喜爱。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黄梅戏发展的黄金时段,黄梅戏一跃成为了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唱响全国后,众多优秀人才涌上历史舞台,他们当时“霸占”众多电视机荧屏,尤其是在黄梅戏电视连续剧出现后,更是如此。

正在找寻与现代生活交汇点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黄梅戏渐渐“走出”人们的视线。“不得不承认,黄梅戏正陷入低谷。”国家一级编剧、著名黄梅戏研究学者何成结介绍,由于市场环境和城市格局的变化,以及娱乐方式多元化的影响,让戏曲文化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空间变得沉重和严峻。但是,何成结也强调,困难不是不可克服的。“黄梅戏因其语言比较中性、基础扎实,自身具有不少优势,今后也一定会唱遍各大手机屏。”

作为一个时代的主流艺术文化代表,2006年5月,黄梅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6年,安庆市委、市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及专业机构即开始进行保护措施的设计与启动,编制实施规划并建章立制,对相关黄梅戏所具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现状及传承人开展全面的深度调查,摸清家底,为保护措施的展开提供决策和实施依据。

为进一步促进黄梅戏文化的发展,安庆市人民政府发布《安庆市2019年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要求相关部门要在四个方面对黄梅戏进行发展和扶持。一要支持旅游演艺融合;二要繁荣文艺创作生产;三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四要打造全国戏剧演出聚集地。

网络时代的特点是:“在线”与“在手”,相比银发一代,弱冠之辈的欣赏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他们熟悉的表达是弹幕和点赞。当传统戏曲一旦找到自身与现代生活的交汇点时,它的前途必定会更加光明响亮,“黄梅戏未来可期”,何成结教授如此展望黄梅戏的未来。

实习生 应超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许家权 文/摄

新闻推荐

郑家齐在征兵宣传进校园启动仪式上强调携笔从戎助力强军伟业闻心平出席

5月24日上午,2019年安庆市征兵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举行,副市长郑家齐、安庆军分区副司令员闻心平、安庆职业技术学...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