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观察强力推进中的招商之困 找一找招商引资工作的“痛点”有哪些

安庆日报 2019-05-28 09:42 大字

经开区远眺。 记者 江胜 摄

本报记者项珍

尽管招商引资对安庆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居功至伟,尽管全市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氛围日益浓厚,尽管招商引资工作成为越来越多安庆人的一致行动。但是,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关于招商引资我们要补的“课”依然很多,甚至于有些“老”问题尚未破解,新的问题已接踵而至。

54家部门没有招商实绩

去年下半年,市委部署开展学习海安经验、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鲜明提出“招商引资是第一要事”,做出大招商的决策。《2018年度县(市、区)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2018年度市直部门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相继出台,建立全民“大招商”的任务清单、实绩考核工作体系。

随后,市直部门各自成立了专门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狠抓招商引资工作。有的部门还抽调专人负责具体承担日常事务和信息收集、整理统计上报等工作。“大招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然而,市招商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安庆市承担招商引资任务的市直部门共106家,有招商实绩的部门52家,签约项目80个,其中开工项目8个。去年另外还有54家部门没有招商实绩。

如此大张旗鼓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部门没有招商实绩?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项目落不了地?

只愿羡“鱼”不愿“结网”

当前,全市上下对招商引资的认识一致:发展不足、发展不快仍是安庆最基本的市情、最主要的矛盾,招商引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然而,任务临头,习惯性说“不”的现象依然存在——

“全市那么多部门、那么多人,如果全都招来大项目、好项目,安庆还承载不了呢。”有的人觉得大家都在招商,不差自己这一个。

“我们又不是相关职能部门,要啥没啥,凭什么去跟人家谈项目?”有的人认为招商是别的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只顾临渊羡鱼,却不愿意退而结网。甚至出现如果需要结网,那“鱼”也可以不要了的怪象。

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招商人员的组成是决定招商工作质量的重要一环:市经开区采取“专业招商人+部门抽调”的方式,成立12个招商小组,整合部门资源优势开展招商;市税务局抽调下属各单位业务骨干,专门从事招商引资工作;迎江区驻外招商队伍以“80后”“90后”为主……

然而,也有的单位把“老人”、闲人、懒人抽调出来充人数糊任务。有的招商人员存在招商政策没吃透、产业发展不了解、谈判技巧不掌握、待人接物端架子的情况,招商质量可想而知。

稍好一点的情况是,有的单位在个别人身上“押宝”——

“我们领导是‘老招商’,万事有他把关,其他人干活就是了。”一家市直部门工作人员如是说。抱着这种思想,有心人或许能学到一些技巧,混事的人连皮毛都学不到。

为了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市里会统一对招商人员进行培训,有的单位还印发了政策汇编,人手一份。不过,临时突击学习的效果并不太好。

“面对企业提问,有的招商人员一问三不知;针对同一问题,回答的版本各不相同。”深圳安庆商会秘书长杨剑说。

本职工作和招商工作的冲突也不可忽视——

“平时要协调招商和本职工作的冲突,周末和假期时间也都用在招商上了,感到压力特别大,很累。”市税务局副局长吴春生说,招商人员要有体力、精力,最好专职招商,否则很难坚持。

实际运作中的“走过场”

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每月都有招商团队赶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因为人生地不熟,找当地安庆商会落脚成了一些部门招商团队的首选,这日益成为外地安庆商会的新负担。

去年以来,深圳安庆商会接待、服务有关招商部门共计3000人次,500人以上活动就开展了五六次。招商团队一趟趟地来,专场推介会一场场地做,但目前真正签约落地的只有七八家企业。“劳而无功”“无奈”或许是商会工作人员心态的真实写照。

形式主义有了新的“苗头”。“有的人来了也不谈招商,到了地方见到人,拍照‘打卡’就走。”杨剑说。

而一些真想干事的招商团队,却在实际操作中遭遇“倒激励”——带客商回来考察,接待费用要从驻外人员工作经费中支出。这样一来,带回的客商越多,花费就越多,很影响招商效果。

甚至原本服务于招商的调度会,有时候也变成了一种无形的“阻力”。调查显示,有的地方每月召开招商调度会议,要求驻外人员参加。但开会时间不能固定,也很影响驻外人员安排工作行程。

有的单位反映,根据招商引资考核办法规定,市直部门引进的项目实绩,不算承载项目的县(市、区)和开发区招商任务。但实际工作中,又需要承载地提供要素保障、兑现相关奖励。因此,承载地配合的积极性不高。

考勤方式不合理、经费问题得不到保障、时间安排不固定、考核制度不科学……招商人员的积极性受损,承载地的配合意愿不强烈,这些因素直接拉低了招商成效。

老套路难以适应新形势

目前,很多部门采取以亲招商的模式来掌握项目线索,找老乡、找同学、找亲友、找战友,大打感情牌、亲情牌。

以亲招商后劲明显不足。一家市直部门有三千多名员工,通过熟人介绍的形式提供招商线索,每周能汇总5、6条。刚开始,大家积极性很高,提供的招商线索质量也很好,但是越到后来,招商线索的质量越差。

线索滞后是另一个弊端。“现在好多部门出去招商都比较盲目,都是找熟人去了解,但是通过以亲招商这种方式掌握的线索一般来说都有些滞后了。”一家市直部门招商人员说。

打亲情牌的重复率更高,导致个别企业不堪其扰。“企业一谈招商就头痛,有的一天要接待6批招商队伍,正常的经营活动被破坏,企业也是不胜其烦。”杨剑说。深圳创晶辉集团公司一个月内接待了11批次安庆招商人员,企业负责人说:“到最后只能狠下心跟老乡不见面,不接电话了。”

“全员招商,主要目的是将招商的触角伸得更广。”一位从事招商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说。但招商的“招式”有限,让设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目前的招商方式还有:播放招商宣传片、印发招商政策、开展专题推介会等。“‘人海战术’的招商模式不能丢,但不能局限于此。”上海安庆商会秘书长夏庆文说,他们尝试通过微平台系统介绍安庆的发展情况、园区环境和招商政策等,让客商更充分地了解安庆,他们还发动宜商,将身边的朋友也介绍到安庆去。

招进来却不能服务好

“其实,招商工作重中之重是营商和安商。”杨剑说,招商只是个开始,如何让企业落地开花结果才最重要。这也是招商引资工作的最终目的: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财税收入、拓宽就业渠道。

但是企业反映,现在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事却依旧难办。签约前百般好说话,企业落地后,再找人就困难了。

在杭州开办机械制造企业的陈先生,在家乡招商人员的说服下,于2017年回乡投资建厂。原本计划2018年8月开工建设,今年2月投产,事实却是8个月通电,10个月还没通水,投产更是不知何时。而根据合同约定,项目落户地宜秀区大桥开发区要保证“七通一平”。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双管齐下打通安监“最后一公里” 潘天庆

5月6日,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获悉,4月中下旬,省应急管理厅对安庆市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现场抽查了5...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