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十年义务出上百期黑板报

安庆晚报 2018-07-13 09:41 大字

□ 陈四清 安庆晚报记者 柯慧敏

“四十年众志成城,四十年砥砺奋进……”七一前夕,最新的热点新闻已在大观区四方城社区的手写宣传栏展示出来。宣传栏面积不大,内容却十分丰富,上至国家大事、政策方针,下至社会动态、科普常识,都被记录在这上头。小区的居民路过这里,都忍不住停下脚步,在板报前驻足观看,有时还对里头的内容展开一番讨论。

这个小区的居民们已阅读了十年这样的板报,孔宪武老人一人编一人写,一月至少出一期,从70岁出到了80岁,编写了上百期手抄板报。一年又一年,孔宪武老了,小区里房子也旧了。只有这块宣传栏,月月都是新的……

受社区之托,退休后办起手写板报

出这样一块板报需要花多长时间呢?简单一点儿的,可能花费时间不长,半天就够了,可整整坚持10年,还是非常不易的。

6月26日,记者在小区活动室目睹了老人出板报的经过,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弓着背,身材并不高大,手拿着尺子和铅笔,正在张罗更新手写报,虽然老人眼有点花,可是握着笔的手却稳稳当当的。为了将板报设计得漂亮,他眼睛费力地盯着板子,仔细考量版式;为了让墙报看起来更整齐,他还得专门画格子,画一会儿就得停下来端详一会儿,感觉满意了再急需,一站就是一下午。

“这一期我选择的主题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地图上四十个画圈的地方,在改革开放40年里产生了40个‘第一\’,每一件都是值得庆贺的、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自豪,也是小区居民需要关注的。比如安徽版块的这个圈代表的就是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

说起当初办社区手写板报的初衷,一下子把孔宪武的思绪拉回到2008年,他笑称自己是赶鸭子上架。“十年前,我刚搬到这个社区,一次偶然机会,社区的工作人员知道我之前在单位从事的就是工会宣传工作,有一定的绘画和书法基础,就提出能不能把宣传栏利用起来。当时我觉得重体力活干不了,出个板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还行。”

孔宪武说:“从此,这块板报就由我‘承包\’了,虽然社区没有规定每个月都要出黑板报,但是我坚持每月及时更新板报,碰上节假日,还会增刊。”

为丰富办报内容,他精心挑选素材

从2008年到2018年,整整10个年头,孔宪武在黑板前忙碌的身影成了社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写板报得准备草稿,怎么样用最精炼的文字搭配图画呈现在黑板上那也得费一番功夫。

对于文字的选择,孔宪武告诉记者,为了让板报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自己每天都坚持读报浏览新闻,把觉得不错的内容,比如说是党的政策,还有一些生活科普知识等等内容先保存下来;有的时候怕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宽,还会去社区阅览室翻看一些杂志和资料,寻找素材。

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手写板报真的很辛苦,每期的内容都不一样,都需要设计版式。上千字的板报内容,至少要准备两天。不过无论寒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雨,老人都坚持定期更新板报内容。“

就是靠着这份让许多年轻人都汗颜的认真劲头,孔宪武“出品”的板报内容翔实,贴近民生,字迹工工整整,版式美观大方,深受社区居民的喜爱。

“手写报不仅让我们能及时了解党的政策,也让大家伙感受到一股劲头,一股不服输不服老、不愿向困难低头的精神。这一方板报已经变成了社区的一种情怀,有温度,有正能量,还有故事。”社区工作人员这样说。

希望找到接班人把板报办下去

不过随着年龄增长,孔宪武的视力大不如前了。可孔宪武并没打算放弃这份“事业”,坚持更新黑板上的内容,只是“出刊”花费的时间变长了。画久了,孔宪武的腰和眼睛就吃不消,中途得休息三次。

孔宪武说,“多亏孩子们和老伴一直很支持我,要不然我也不可能坚持到今天。”

孔宪武有时候感觉有点力不从心,可心里还是放不下自己的那块宣传栏,于是想要找人接力,继续把板报办下去。

“十年前,那个时候网络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大家可以通过我写的手写报来了解一些知识、政策,这也是一种宣传方式。现在网络时代来临,手写板报看的人少了,不少人喜欢通过各种网络媒体浏览新闻。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社区老年人居多,我在板报上写的字大,老人看起不费力。”孔宪武说,“这些年对板报感兴趣的人有,但是要挑选能真正坚持下去又合适的人比较难。办手写报表面看着没什么难度,但里面有很多门道,比如手写板报最开始要用铅笔划出细细的板块分割,每一块里面写上什么文字,心里得清楚,后期铅笔勾出的板块分割线不见了,文字和图画还得合理排版;每期内容该用什么颜色,什么字体,心里也要有本账。”

新闻推荐

绘染宜城文旅未来

以茶会友,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中国礼仪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社交中一份待客的仪式感。7月7日,盛夏之际,由黄山...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