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行经理到“杨梅大嫂”安庆宜秀区创业女能人打破“杨梅不过江”魔咒
[摘要]安庆宜秀区创业女能人打破“杨梅不过江”魔咒
■ 本报记者张玉芳通讯员方华
酸酸甜甜、生津止渴的杨梅是时下解暑佳果,但常言 “杨梅不过江”,就是说,长江以北因气候、土壤等原因,不适宜杨梅种植。然而,在地处江北的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胡玲红和爱人经过8年辛苦试验,终于培植出适宜当地生产的杨梅,推广杨梅基地达到1500亩,使市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新鲜杨梅。
一见到胡玲红,她便热情地拉着记者钻进杨梅园,顺手摘下几颗杨梅塞到记者口中。 “你先尝尝我的杨梅怎么样? ”“非常清甜。 ”记者坦言,这是第一次吃到新鲜采摘的杨梅,完全没有保鲜杨梅那种酸腐感。听到夸赞,胡玲红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大笑,又拉着记者走进林子深处,“还有更甜更好的。 ”
杨梅就是胡玲红的“宝贝”。她像一个母亲,急于把孩子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除了爱人胡舜健,没人能懂她为这颗杨梅究竟付出多少辛酸泪。
生于1961年的胡玲红是浙江台州人,原来在一家银行担任部门经理。 1995年和爱人一起下海来到安庆。2007年,宜秀区打算示范种植杨梅,胡玲红和爱人动了心。但亲戚朋友们一听,都极力反对,因为杨梅种植对气候和土壤有极其严格的生长条件,在浙江当地历来有“杨梅不过江”之说。胡玲红和爱人却偏不信这个邪,毅然在五横乡杨亭村承包了200余亩荒山。
最初的兴奋过后,胡玲红才真切意识到事情的艰难。下海之前,胡玲红在银行工作,胡舜健则是一名老师,都从没干过一天农活。 “荒山野岭,没有人居住,我们就搭了个棚在基地,我是见到虫子也怕蛇也怕。 ”胡玲红哭了很多回,无数次想打退堂鼓,因为“实在太难了”。
杨梅的生长气候条件一般不能低于零下6度,但在宜秀区,这里冬天气温经常突破这一界限。种了五六年,都没有成功挂果的迹象。几年下来,反而更激起胡玲红的斗志,一门心思和不挂果的杨梅较上了劲。夫妇俩不断请教农科院专家,逐步摸索出适合当地的独特管理模式。“直到2015年,才第一年挂果。哎呀,我觉得人生总算迎来了一丝曙光。 ”个中滋味,五味杂陈。
八年,有泪有苦,有委屈有奋斗。可是,因为迷茫,因为焦虑,胡玲红说,她几乎没有笑过。然而,当杨梅开始挂果,当周边的市民涌入杨梅园,一边开怀畅吃一边快乐自拍时,愉快的氛围深深感染了她。 “那一刻,我觉得总算找到了人生价值,前所未有的开心。 ”
胡玲红只想着给游客提供最好的杨梅,她从不给杨梅施化肥农药。杨梅林里的杂草用割草机收割,割过的草就地在林间空地上挖坑,一层土压一层草,焚烧沤成草木灰后,直接堆在杨树根部,一棵树要堆100多斤草木灰作肥。为了不破坏生态,杨梅基地也从不大面积焚烧砍伐。
杨梅基地逐渐从200亩扩大到500亩。不仅自己种,她还想带着大伙一起,在当地形成杨梅产业。于是,夫妻俩又开始着手培植杨梅苗。经过多次试验,探索出盆栽杨梅苗的技术,“这样移植就不用受时间限制,一年四季都可以,便于推广。 ”为使大伙更快掌握种植技术,她于2015年8月创办了杨梅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于2016年2月创办了‘徽姑娘\’女子专业合作社,胡玲红亲自为大家授课,将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农户。在她的带动下,宜秀区的杨梅种植很快发展到1500亩,形成了一个特色产业,为当地农民增收拓宽了新渠道。
去年,胡玲红的杨梅产量达到15万斤,仅仅20天就被周边市民采摘一空。今年受冻害影响,杨梅园受损严重,减产至少80%,只能产出2万多斤,市场更是供不应求。 “种了11年杨梅,吃了无数的苦,但是也有收获。”胡玲红有些调皮地开起玩笑,“起码身体变好了,11年都没有过感冒。”她哈哈笑着,眉眼之间掩饰不住一个创业者发自肺腑的欢欣。
新闻推荐
2010年初秋的一个下午,我和张健初相约,到皖江文化园去翻拍两张民国的老照片。临出门的时候,被来访的两位客户缠住了脚。...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