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梅戏进校园 传承传统文化 陈文萍

安庆日报 2017-10-13 09:26 大字

安庆市做为中国黄梅戏发展基地,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发展基地,在全省率先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试点。自2015年开展黄梅戏艺术进校园活动以来,有声有色的活动让戏曲传承这颗种子在校园里快速萌芽、成长,到2016年秋季,安庆市试点学校增加到45所,安庆市也被纳入全省首批“戏曲进校园”活动试点城市,从2017年元月份开始,“黄梅戏进校园”活动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推开。

黄梅戏作为中国戏曲文化“母系”中的一分子,凝结着安庆的民风习俗而为广大民众所喜爱。这是因为,黄梅戏是“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既传承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期待着在时代精神中表现,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黄梅戏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源于创新,也得益于创新发展。黄梅戏的历史不算长,新中国成立以后,只有短短的半个世纪时间,它便形成了三次阶段性的发展高潮。第一次是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以严凤英、王少舫为代表的艺术家群体进行创造性的改进,创作出《天仙配》、《女驸马》等曲目,使黄梅戏这个民间小戏在戏曲艺术家族中崭露头角;第二次是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以马兰、黄新德为代表等新一代艺术家创作出一批舞台影视作品,并广泛传播,使黄梅戏在戏曲艺术整体面临困境的时刻,获得了上升的发展势头;第三次是二十世纪末,黄梅戏艺术得到了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在延续一度繁荣和二度繁荣的艺术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创造了舞台剧作、影视作品、音像制品、理论著作,人才队伍等全方位发展态势,形成了再度繁荣的局面。

黄梅戏当前的繁荣局面,是在以创新为契机,推陈出新的结果。黄梅戏的不断创新求变,也正是安庆人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体现。黄梅戏能否发展下去,取决于它能否继续发扬自身的优长、不断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黄梅戏文化是否得以传承。黄梅戏艺术融入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戏曲艺术的浓厚兴趣,吸引和造就一大批戏迷观众,从而改善和克服黄梅戏艺术后继无人的局面,黄梅戏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让黄梅戏艺术进校园,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意义重大,因此通过黄梅戏艺术走进学校,融入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学唱黄梅戏、参与到黄梅戏艺术中来,营造良好的黄梅戏发展环境,是推动黄梅戏艺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黄梅戏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通过黄梅戏进校园可以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从小树立强烈的文化自信,安庆市每年的黄梅戏进校园,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校园传播的形式,使未成年人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增强未成年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唤醒未成年人的传承意识,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戏曲进校园将黄梅戏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审美修养,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怀,意义非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亲身感受到古代戏曲艺术的无穷魅力,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伟大创造力,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其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戏曲进校园”是对价值观的践行,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戏曲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之一,与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中华戏曲对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精彩的典故,从明辨是非善恶、知晓人情事理,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戏里戏外都有生动的体现,这些传统美德教人为善、为忠、为孝、为义,恰好是和我们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的。对振奋民族精神的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学生在欣赏戏曲中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生文化教育全过程,增强了价值观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时代召唤。

国家的繁荣昌盛,给戏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土壤。推动黄梅戏走进校园文化也是在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扩大黄梅戏艺术在中小学生中的影响力,提升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切实解决黄梅戏人才储备严重不足问题,让黄梅戏艺术有更多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让黄梅戏一代一代发展传承,生生不息,推动黄梅戏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传播,让黄梅戏艺术得以传承、发展和繁荣。

作者单位:安庆市劳动就业局

新闻推荐

树文明新风、建文明城市、护文明成果是科学的整体运作。评价一座城市文明创建水平究竟如何,看的是“常态化”环境,并非一朝一夕之短长。为此,创建“永远在路上”,任重道

追赶文明进步,共享发展成果。刚刚过去的黄金周,安庆城乡群众在美丽的家园里,城市沐浴着文明创建的时代新风,令人鼓舞。据日前《安庆新闻网》报道,“两节”期间,安庆市城区“快捷便利的道路交通,井然有序...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