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贫困户送上“技术大红包”方华龙开颜汪继敏
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是宜秀区28项民生工程之一,今年该区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25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150人,专业服务型农机服务人员和休闲农业服务人员100人。按照培训清单和时序进度,截止到目前,宜秀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集中培训已全部结束,下一步进入到实训操作、观摩指导、外出考察环节。
认真确定培训机构,积极遴选培训对象,让培训工作深入人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项德政惠民的民生工程,是新时期的一项国家战略。宜秀区农业局4月初对培训机构进行了遴选,通过政府采购购买服务的方式,公开招标优选了具备农民培训资质和良好培训业绩的4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且与这4家培训机构签订了培训任务合同。4月中旬宜秀区农业局组织农业专家制定了6个班次各专业培训实施方案。4月24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正式开班。按照省、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要求,培训程序上规范动作不走样,培训方式方法上灵活创新。早在2月初,宜秀区农业局就提前谋划召开专门会议、组织专人深入乡镇、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进行调查摸底,把符合规定年龄段和新增劳动力全部进行登记造册,从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培训需求等方面,逐个进行了解、登记,建立台帐。根据摸底情况,认真进行分析,遴选重点培育对象,按照专业分类,制定培训计划。在数千人的调查摸底基础上,对300多重点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带头人、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休闲农业服务人员进行分别遴选,确定了300名产业具有一定规模、具有带动示范作用、各项条件优先、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高的群众进行先期重点培育。
规范培训方式,明确培训内容,让培训工作学有所用。立足产业,精选教材,精聘教师。针对宜秀区悄然兴起的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和经营主体要求,结合中央一号文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和“优化农产品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的精神,因势利导,聘请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互联网+现代农业高校教授和省级专家5人授课,同时邀请区级农技推广人员和本地“土专家”、“种养大户”等创业能人讲授,现身说法,交流各自在其创业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专业技能,让学员既能高瞻前沿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又能近距离体验成功案例。该区培训还做到精心设计培训课程,精准对接服务。按照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农事,精心制定培训内容,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培训,重实训、强服务。课堂上专家集中授课,实训基地技术人员指导实践,拓展学员视野,增添创业干事激情,提升创新发展观念。利用QQ群、微信群,建立学员与农技人员长期联系制度,及时解决学员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扶一马,送一程。做到固定课堂、田间课堂、流动课堂、信息网络课堂“四大课堂”培训相结合。
细化任务清单,分解培训任务,让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制定责任清单和时间表,确保任务如期完成。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对照责任清单和时序进度流程图,逐月督查考核培训机构培训质量和进度,确保该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11月底全面完成。与此同时,还大力发挥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领头雁对当地产业扶贫的引领作用,帮助当地建立一支本土化的农业专家队伍。扶贫先扶智,要想让农村贫困户彻底脱贫致富,就必须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技能,该区农业局组织种养殖专家走进辖区8个贫困村,开展农业技术和技能培训,为辖区501位贫困户送上“技术大红包”。农业专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贫困户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果树省力栽培技术》、《鹅的饲养和管理》、《依托市场发展城郊特色农业如何增加收入》等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参训的学员们边听边记,热情高涨。专家们还与贫困户们进行互动交流,认真解答大家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惑,让他们能够真正看懂、听懂,学以致用。“一技在手,吃穿不愁”,通过农业技术和技能培训,使贫困户转变了传统的种养观念、开拓了视野,掌握了科学种养技术,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身动起来,靠自己双手摆脱贫困。打破一些贫困群众“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懒汉心态,发动种养大户、产业能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通过示范培训掌握技术,做给贫困户们看,带着贫困户们干,精准脱贫奔小康。
新闻推荐
为形成文明创建合力,巩固文明创建成果,迎江区针对辖区各种文明创建重难点,成立了18个专项工作组,重拳整治各类不文明现象和行为。其中,“2+X”联勤专项工作组,整合公安、城管资源,联合开展市容...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