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屈原话端午
[摘要]毕家祯
春节、端午、中秋是我国农历三大节日。“端午”本作“端五”,在《风土记》中有云:“仲夏端午,初也。”又据《月令广义》载:“五月初五端阳节。”由于“午”时正值烈日当空,阳光灿烂,又故名“端阳”。
今天人们慨念中的端午节,往往都认为是为纪念屈原而设的。其实,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证实,远在三四千年我国在夏历的“仲夏”时节(农历月初五),各部落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先民在图腾祭祀的日子,将粽子投入江中是给蛟龙享用的。因此,农历五月初五在古代是龙的节日,龙舟比赛也是与龙有关的竞渡。
后来,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因被小人谗言,被楚怀王流放,秦国攻陷郢都后,屈原忧愤交加,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投入汨罗江,以身报国。
屈原出身贵族,品行高洁,学识渊博,喜欢佩戴装有艾草、丁香、辰砂的香包,以示高贵。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他投江的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屈原投江以后,江边的老百姓把米和草叶包成粽子,投入江中,一是祭祀他,二是为了喂水里的鱼和蛟龙,希望它们吃粽子,而不要去伤害水中的屈原。
划龙舟比赛则是由当时老百姓抢救投江的屈原那种急切的情形演绎而来。北宋名臣·余靖《端午日寄酒庶民回都官》诗中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就是描述端午节赛龙舟的原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当年孤独的求索,化成了艾草,从广褒的农村走向繁华的城市,走进千家万户,走进芸芸众生。
艾草在农村大多生长在山脚、水湄、沟渠边,其叶子茂密,背面有白绒毛,能够长到一人多高,艾草的香味集所有青草的香味于一身,散发出来的香味特别浓郁。
端午节前,农民把艾草扎成一束一束的挑进城里销售,城里人买回艾草,往往是悬挂在门楣之上,以示辟邪。过去寻常巷陌、平常人家,只要家中有人,房门都是开的,人们进进出出都可以闻到艾草浓郁的清香,那种特有的清香持续几天不会消失。可以说,从古至今,很难有一种清香的气味,弥漫任何一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只有端午节前后艾草的清香,长时间地飘逸在城市和乡村,这种清香难道不是屈原爱国的精神和高贵的品行散发出的弥久不衰的馨香吗?
离端午节还有几天,妻子从菜市场买回来几束艾草,放在门外的鞋架子上。我闻到艾草浓郁的清香时,记忆的荧屏就把我带到儿时大杂院里过端午节的情景。
端午节的前几天,大杂院里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悬挂着青扑扑、香喷喷的艾草。有的人家不是一把,而是数把,我母亲则买的更多。
端午节一过,母亲便把干透了艾草扎成一小把一小把的收起来。三九严寒时,家中谁受了风寒或是感冒了,母亲拿一把艾草用开水冲泡让他醺脚,一直醺到额头出汗,然后泡个脚上床睡觉。轻微的一醺就好,较厉害的醺两三次就好了。直到今天,我若有小恙,还是用艾草泡脚,效果明显。
端午节包粽子,是看谁家的粽子包的好。粽子有豆沙的、火腿的、红豆的等等。我家人多,母亲又会包粽子,她把品味各异的粽子煮熟,用竹篮子装好,挂在通风处,十天半月不会坏。因为粽叶子具有凉性,加上粽子包的很紧,又用绳索扎得紧紧的,细菌不容易侵入。
煮粽子时,家家户户飘出来的香味真是醉人,粽子煮好后邻里之间互相赠送,大家品尝着风味各异的粽子,兴致勃勃的谈论着端午节的由来,谈论着未来的生活。彼情彼景,如在眼前。
端午节买艾草、吃粽子、喝雄黄酒、吃咸鸭蛋,大人还用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点上一个圆点,表示吉祥和辟邪,学校放半天假……都是令人感怀的。
班固在《汉书·匈奴传》载:“五月,大会龙城举办龙祭,赛龙舟,吃粽子。”近年有学者统计,在我国223个县市中,有214个县市端午节举行划龙舟比赛。改革开放后,安庆市举行的较大规模的一次端午节龙舟比赛,是在当时郊区石塘湖进行的,还请了中央电视台李修平作主持人。那场面、那氛围,都成为安庆人端午节的美好记忆。
两千多年来,端午节的气息沉潜在人们的骨子里,流淌在人们的血液中,飘逸在人们的呼吸中,皆因为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的高贵品行为世人所敬仰。
新闻推荐
本报讯(嵇奕华记者项珍)今年以来,宜秀区罗岭镇罗岭社区运用“麻雀”战术,对贫困户实行一户一策“私人定制”式精准帮扶,免费向贫困户发放鸡苗、猪崽、鹅苗等,通过发展养殖业,落实到户产业,加快贫困群众的...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