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共享阳光与关爱本报记者常艳本报通讯员陈卫东

安庆日报 2017-05-22 09:00 大字

不足5岁的汪旸享受6个月的免费康复,如今已健康成长;60多岁腿脚不便的王良玉在村子里的“阳光助残就业基地”找到了工作,一年增收五六千元;

77岁卧床不起的盲人郝翠生领到了发放的轮椅,可以走出家门感受四季……在安庆,各个年纪各类残疾人都享受到属于他的惠残政策,感受到惠残的温暖。

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一年一度的“全国助残日”,今年的5月21日,全国助残日已经是第二十七次,全市各级残联举办各类活动,这一群体再次走进公众视线。但不止这一日,近年来,随着对残疾人群体关注度的提高,安庆市在残疾人就业创业、民生工程、促进平等环境等方面不断进行深化和探索,保障网越织越密,使惠残阳光更暖。

助残增收 就业创业 一个不少

5月20日下午4点多,长风乡通往老峰镇的公路边,五六名工人正在地里采摘蔬菜,今年60岁的王良玉在一旁麻利地整理着。

“这个天气都在下午三四点开始工作,采摘装车,趁着新鲜,送到市区的蔬菜批发市场。”王良玉说。

几年前,王良玉还是一间窖厂的车间主任,然而一次意外使他腿部受伤造成残疾。60岁的他难以找到其他工作,便在家门口农场打打工。

“一天的收入有70元,一年下来也有五六千。”王良玉说。

家住元桥村的村民吴双梅也是一名残疾人,与王良玉不同的是,她患有语言障碍。与正常人交流困难,也使她难以谋求一份工作,只能在家务农。而在土地流转之后,吴双梅也来到农场打零工,一年收入也在五六千元。在她看来,这一切的变化与农场老板严艳罗密不可分。

2012年,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严艳罗流转了80亩地,种植时令蔬菜,这80亩地表面看是一个蔬菜大棚,但还有一个温暖的身份——“阳光助残就业基地”。为了帮扶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增收,基地先后吸纳了周边残疾人15名,为他们的生活带去希望。

“残疾人在外务工本来就困难,尤其是残疾妇女,为了帮助他们就业,农场将采摘、除草、包装等劳动强度不高、难度不大的岗位提供给残疾人,每年能帮助他们增收5000-10000元不等。”严艳罗说。

记者在市残联了解到,近年来,为促进残疾人增收,鼓励他们就业创业,实施了《安庆市残疾人就业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建设26个阳光助残就业基地、127个“阳光大棚”设施农业项目、培育2个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扶持1235名残疾人在餐饮、修理、电商等领域就业。同时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全市举办残疾人SYB、盲人按摩、电子商务、农村实用技术等技能培训42期,培训残疾人4100余人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

不仅如此,在依法推进按比例就业方面,全市征收残保金突破2200万元,稳定在岗残疾职工达3600人。

在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方面,安庆市制定了残疾人***精准脱贫工作清单,整合残疾人业务领域资源,全力实施扶持发展生产增收一批、资金政策扶持促进就业创业一批、教育培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一批、医疗救助和康复服务脱贫一批、农村危房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改善一批、动员社会力量助残帮扶一批、落实特惠兜底保障一批等“七个一批”,扶持3万多名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了生活状况。

共享公平 无障碍一直 在路上

5月21日上午9点50分,在人民路地下商城宜影影院候影厅里,几位盲人坐在一旁,等候观影。10分钟之后,影院8号厅将放映无障碍电影《黄河绝恋》。

渠怀湘和刘玺来这里看电影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对于无障碍电影,他们感受很深。

“一般的电影我们只能听,凭借想象来看,但还是有很多地方看不懂,甚至出现理解偏差。”刘玺说。

当知道安庆有了无障碍电影后,每周日上午只要有时间,刘玺便和朋友相约而来。为体验无障碍电影,记者与他们一起走进了电影院。电影刚开场播放演职人员字幕时,配音便响起了。经过短短几句话的解说,将《黄河绝恋》的历史背景交待清楚,开场后对一些没有对白的镜头进行了说明,以帮助视力障碍人士理解。而在该部电影中,有现实和回忆的穿插交替,后期配音也很好的进行了交代。

“无障碍电影更能让我们理解。”安庆市盲协主席吕敏感受很深。

据宜影影城市场部经理王榕介绍,2015年10月以来,每周日上午10点开设无障碍电影专场,引进了《黄河绝恋》、《高考1976》、《天山传奇》、《简爱》等中外经典影片。这些影片经过重新配音,给盲人营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影音世界。

近年来,安庆市大力优化残疾人平等参与环境,在文化活动、体育健身等方面进行了无障碍探索,开办无障碍电影院,举办安庆市视障文化服务与阅读推广培训,进行残疾人体育训练等,而在建设无障碍城市中,还有一个更宏大的目标。

走在特教学校里,教学楼的大门及教室门口、楼梯口、转弯处等等,都安装了一个火柴盒大小的方盒,不仅如此,食堂、寝室、操场、篮球架都有这个装置的身影。

吕敏介绍,每一个“火柴盒”都是一个电子蓝牙信标,在学校里有蓝牙信标数百个,一个个信标串联起来,能构建整个校园的电子平面图。

“目前设备正在调试阶段,成功后,可通过手机里的APP,仅依靠手机,盲生便能在校园畅行无阻。”吕敏说。

记者在市残联了解到,市特教学校在全国率先实施香港科技助盲“大灯泡”计划,力图建成全国首个信息无障碍校园。这项创新填补了智能手机APP和定位讯息发射器辅助盲人独立生活的国内空白。

“盲校只是一个试点,远期我们希望在银行、商场和车站等日常生活中的公共区域进行覆盖,解决‘最后一米\’问题,让无障碍的触角延伸得更远更长。”吕敏说。

惠残减负 民生工程 一个不拉

4岁的汪旸在幼儿园里玩耍,他看上去和其他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有他的亲人知道,这种普通人的天伦之乐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奇迹。

“孩子在出生后不久便因全身瘫软,无法抬头诊断出了脑瘫,还有智力低下。这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最大的打击。”母亲柯平说。

2015年,汪旸获得了民生工程的名额,来到脑瘫康复机构开始6个月的免费培训,柯平看到了希望。

“前6个月,康复免费,还给家长发放2000元的生活补助,这减轻了我家的负担,也让我安心。尤其在专业的康复训练后,孩子的进步非常大,我们全家都很感激。”柯平说。

汪旸只是康复民生工程的一个缩影,全市2016年实施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682人,完成率为149.9%。

“脑瘫康复免6个月、孤独症康复免10个月,还为家长发放培训期的生活补助,一系列的举动为残疾家庭,尤其是贫困的残疾家庭减轻了生活负担。”迎江区残联副理事长汪爱武说。

据了解,目前安庆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由12家增至15家,覆盖听障、智障、脑瘫、孤独症四个类别,实现了服务区域和康复类别两个“全覆盖”,形成公办机构与民办机构互补发展的工作态势,为残疾儿童提供就近就便、优质高效的康复教育服务。

同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为市区40名0-16岁在训残疾儿童每人给予训练补贴1.2万元,实现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兜底救助。

除了残疾儿童的康复,民生惠残,助残减负还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家住大南门20号5-209的居民郝翠生是一名盲人,又有严重的心脏病,腿脚也不方便,77岁高龄的他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已经卧床不起,全靠老伴照顾。

今年3月,一辆轮椅送到他家,成了他口中的“及时雨”。

“以前不能出门,理发只能儿子背着,现在有了这辆轮椅,想出门的时候就可以出来转转,对我来说这个轮椅作用太大了。”郝翠生说。

据了解,安庆市通过开展残疾人基本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大数据”,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共计12.66万余人逐一建档立卡,实行信息化管理。

“大数据”精准掌握了每个残疾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给予帮助。

据统计,2016年,安庆市共实施成年残疾人适配辅具2367件、装配假肢矫形器79例和儿童适配辅具250件、装配矫形器63例;341名贫困白内障患者通过复明手术补助1000元;市区重性精神残疾人住院自付医疗费用超过1000元的,实行1000元、2000元、3000元阶梯式补助;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全市共计发放救助金3036.32万元。一项项惠残政策和惠残民生工程切实为贫困残疾人生活减负。

新闻推荐

1206套公租房房源分配到区

本报讯5月18日,2017年市区第一批1206套公租房房源分配到各区及皖河农场,6月底前分配到户。今年市区第一批公租房共分配1206套,其中,大观区576套、迎江区568套、宜秀区15套、经开区36套、皖河...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