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木耳,助力脱贫
近日,在怀宁县江镇镇于山村龙王嘴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生产车间里堆满了杂木,工人们忙着将杂木放进破碎机粉碎成木屑。“这些木屑要放一段时间,让它们充分自然发酵,然后制作成菌棒,今年将生产40万个菌棒。”合作社负责人余世忠说。
不远处的木耳种植区,数十名贫困农户正收集废棒,并对田地进行清理杂草、平整土地。于山村是贫困村,只有靠发展产业,才能夯实脱贫基础。2016年,村里考虑到扶贫需求和当地资源禀赋,初步定下发展菌菇产业的目标。
“发展产业事在人为,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于山村党支部书记朱学毛告诉记者,2017年5月,龙王嘴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首期流转土地180亩,建成培菌大棚10座约5000平方米,首期制作菌棒35万棒。当年收获黑木耳干品50吨,产值300万元,实现纯利润100余万元。透过这组数字,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栽培黑木耳,投资少、风险小,只要精心管理,就能旱涝保收。”据朱学毛介绍,地栽木耳肉厚,朵大小适中,食之口感滑润细腻,无任何污染,是纯绿色保健食品。
在种植基地办公室墙外,一块“安徽省食用菌技术协会专家工作站”牌子非常醒目。“我们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并聘请了两名专家,他们对黑木耳出现的病虫害防治处理、种植技术难关、怎样提高产量等问题,可以及时进行现场指导。”余世忠说,今年2月,这种黑木耳已通过有机产品认证。
“考虑到贫困农民缺资金、少技术等原因,合作社让他们靠扶贫项目发挥自我创造力,变‘输血式’为‘造血式’扶贫。”余世忠说,一开始于山村就和合作社签定协议,村里投资入股80万元,实现年分红8万元。同时,由村“两委”入户动员,帮助合作社流转土地,农户以土地入股,每年每亩租金300元。其中贫困户有5户,他们每年拿到租金1860元。这样既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在基地中,记者看到贫困户汪小凤正在帮运杂木。一年前,她还为家里的生计发愁。现在,她家的3亩土地流转后,干的仍是农活,赚的却是工资,又能照顾孩子,这份在家门口的“兼职”非常划算。目前,近百名像汪小凤一样的贫困户在这做工,仅去年合作社就发放工资近60万元。
“黑木耳是大众商品,营养高、易贮存,市场供不应求。食用菌种植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大,合作社充分吸收当地群众就业,贫困户优先上岗。”余世忠说,合作社按照“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建立长效脱贫措施不返贫。“今后将适时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并统一打造品牌。同时,利用实体店和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联动销售。”他说。
新闻推荐
一手抓案件审理工作一手抓司法建议作用 安庆两级法院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工作机制
本报讯(通讯员方热烈方辉记者王原)“我院在审理殷某等7人聚众斗殴、寻衅滋事、非法拘禁一案中发现,被告人王某是某学院在校...
怀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