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 古 皖“ 古 城”

安庆日报 2019-08-07 16:35 大字

有这么一个村庄,在历史时空弥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风轻云淡中令人魂牵梦绕。这个神秘的村庄叫“古城”。它地处潜山县东门三合村的对面——怀宁县小市镇良湖村。乌以凤教授曾指出,这里是古皖国都城遗址。他曾说过;“现在的人把梅城看作第一个皖城,这就错了,潜山县城只能是第二个皖城,安庆是第三个皖城……”

上世纪八十年代怀宁县文物部门曾经到良湖古城勘察,挖掘了很多古瓦片,古陶器,其中有独角鼎。据考古人员勘察,古城遗址长有1050米,宽有530米。从这些文物推算,早在商代这里就有人居住。至于它是否是皖国都城遗址,我曾拜访原怀宁县文物局金晓春局长,金局长用严谨的态度说;对于确定一个历史年代久远的遗址,既要专家实地挖掘考察,又需借助科学仪器鉴定、分析、研究、考证。

良湖古城真的是古皖国都城遗址所在地吗?那天,我怀着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与李智海老师去“古城”探访。这是一个临河的村子。错落有致的楼房前是院落,高大的树冠伸出墙外,不时有几只鸡在车前拍着翅膀,惊慌而过。串村拐弯时见到多年不见的熟人退休老师夏登任。短暂停留,夏老师欣然当起向导,带我们在一处堤坝前停下车。

眼前,皖河大片的沙滩在夏日的阳光下十分耀眼,赤脚走在上面很是烫脚。涓涓细流在沙滩中蜿蜒串行。河水清澈见底,浅水处只见那一串串小鱼儿逆流而上。夏老师告诉我们,皖水河床曾经很宽阔,千百年来从大山上冲下来的沙石堵塞了河流,尤其是上世纪交替之际,大量采挖河沙,河床低下去了,河道弯弯曲曲变窄变深了。凸出的河床裸露着形状各异的卵石。我们走在上面,在一片砂石中发现有很多残缺大小不一的青砖,俯拾皆是,这在其它河床上没有。无疑这些裸露在河床上的青砖,表明这附近曾经有着繁华的过往。

走过这片堆积卵石的沙丘,前面是一片树林。有一道干涸的沟把一片庄稼地隔开。下方的庄稼地里有位妇女在劳作。那女人见到夏老师打着招呼,夏老师问道;“听说这河下面有桥墩?”“有哇”,那女人答道;“那些年河里抽沙子,我亲眼见到,还不止一道,上方、下方都有。桥墩很深。”接着,她又告诉我们:“上半年南京还来了一些人,说是考古。”我觉得当地人应该知道流传下来的故事,忙问;“你知道这地方为什么叫古城吗?”她说;“听上辈人讲,很久很久以前,那年山里起潐(方言;特大的山洪),从山里漂来一间茅屋,一张床卡在一头的木柱里,床上一对夫妻抱着孩子。说来也怪,茅屋在洪水中打旋,就是不沉,漂到这里落在土墩上。小夫妻就在这安了家,后来从山里到这落户的人家多了,就叫古城,也叫古城墩。”

当地人流传下来的传说,虽然没有史料佐证,但从周边的人文遗迹来看同样烘托着这“古城”的中心地位。离古城不到一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叫“界牌石”,这应该是一个边界标志。稍远一点有个地名叫“烟墩”,让人想到古代以烽火传递信息。再往东有一处地名 叫“马道”,古时的官道,连接高河埠至桐城、合肥方向。可以想象在古代冷兵器时代,金戈铁马,狼烟四起,边界城门紧闭,严阵以待。所有这些历史遗迹,应该都表明与皖国都城有内在的联系。

告别那个女人,夏老师把我们带到前面的树林里。由于很少有人走动,小径掩映在草丛中依稀可辨,蒿草和灌木丛生,迷漫一股腐叶的味道。不远的河沿处,一蓬野菊花开的灿然,凭添一些亮色。在林间串行,如同进入一个荒野的世界。夏老师指着蒿草中隐隐露出的麻石条说;“这石条很久远了,而且很多。”细细向四周搜寻,果然只见树林里,零零散散卧着很多巨大的麻石条。在一处水旁,由几十个麻石条垒成一坨石墙,尽管有些歪斜,却依然不倒。

巨大的麻石条,在历史的长河中突兀;在丛林中、蒿草下沉默;在荒野中等待,等待你的到来,去研读这荒蛮的文字!

石墙前有一处突出的泥土,显然与四周的沙泥不同,圆润、坚固、浑然一体,在久远的河水中浸泡,丝毫不见侵蚀的迹象。沿着它往上走,又有一处瘦骨嶙峋的地面,它不同于原始的泥土,显然是经过人工合成坚硬无比,毫不逊色现代高标号混合水泥土。在这个偏避荒野里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异的土层?任凭潮水的冲刷历久弥坚,在岁月的轮回中守护那一片烟火,让脚步停留在久远的土地上。

古城,现在叫古城村民组,大集体时叫古城生产队,再往前“古城”不知叫了多少年代。不叫“庄”、不叫“屋”,却称为“城”,足见它诠释着那久远的存在,历史的渊源。希望古城村能进一步引起史学家和考古工作者的关注和挖掘!还它一个应有的历史地位!●丁松

新闻推荐

怀宁司法行政工作服务大局

本报讯上半年,怀宁县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结合县域司法工作实际,整体推进各项中心工作,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怀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