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跃然出文明新风扑面来

安庆日报 2019-08-07 16:38 大字

镇容村貌整洁有序、移风易俗蔚然成风、身边好人不断涌现……时下,走进怀宁县黄龙镇,文明新风馨香扑面,这是该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带来的喜人变化。

花园村庄满眼绿色

人能改善环境,环境也能改变人。走进怀宁县黄龙镇丰园村桃园中心村,只见村道干净整洁,村里绿树成荫,山上绿树葱葱,桃树累累硕果,繁花朵朵惊艳,宛如一幅美丽的“花园村庄”。“过去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地,现在绿化率达到95%。”丰园村党总支书记王保发高兴地说。

“绿色是美好生活的底色”。从桃园中心村2014年被列为省级中心示范村以来,丰园村在扩大绿化覆盖面和提高绿化档次上狠下功夫,以线的秀美、点的铺陈、块的厚重,植绿种绿,打造出了“村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画中”的现代村庄新格局。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丰园村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地投入到绿化建设中,每家每户“见缝插绿”,在庭院内外、房前屋后栽花种树。许多村民在家园绿化上还相互“攀比”,看谁家的绿化面积大,谁家的绿化更漂亮。村民刘绍基花3万多元,在自家房前屋后栽花种树达500多株。在桃园中心村庄,偌大的村庄,除了房子和道路,全都是绿化覆盖着。

在黄舌中心村,只见家家户户白墙红瓦,庭院式的住房有花有果有树,满眼都是绿色,恰是一户一花园,一步一风景,整个村子“农村味儿”十足。在并不算十分宽敞的村道两旁,每栋居民楼都是独门独户的庭院。用矮墙将自家院子围了起来,庭院里种了桂花、果树等,透过矮墙,满园的生机都溢了出来。村民丁神苗家的庭院面积有200多平方米,每天他会花一个多小时给树木花草浇浇水,修剪枝叶,整理盆景。老丁今年79岁了,儿子一家都在广州做生意,只有他一人在家生活。在他的庭院里看到,他种的花花草草着实不少,红枫、桂花、柑橘、板栗……最有意思的是,老丁的庭院里还有一个小池塘,里面还养了不少鱼,令人赏心悦目。“现在每天早上醒来,看看满院的绿色,心情就会好很多,然后早上泡一杯茶,坐在院里听听广播,散散步,感觉很好的。”老丁笑着说。漫步中心村,最让人惊叹的,要数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袖珍花园”,这些花园都是这几年村民自发建造。“既为美化村庄,又陶冶个人性情。”黄龙社区党总支书记丁东民说,庭院庭外各种花草树木加起来不少于5万株,正是这种庭园式绿化,让黄舌中心村看起来像一个花园,村民天天都生活在花园里,畅享移步换景的清新生活。“环境好了,生活品质提高了,美丽乡村的‘美丽’才能真正被人为地保留下来。”丁东民说。

自我管理移风易俗

“以前,村民家中要是有个红白事,都爱攀比、讲排场,即使家里没有钱,借钱办婚礼,借钱去送礼,贫困家庭办一场大的红白事,借的债几年才能还得上。现在不一样了,镇里和村里都成立了理事会,建起了村民活动广场,乡村大喇叭经常播放村规民约,党员带头践行红白理事会制度,大家现在都慢慢在转变攀比、追风的思想。”谈起村里开展移风易俗,朝阳村兴安组红白理事会理事长汪忠峰深有感触地说。

黄龙镇以开展移风易俗为抓手,着力开展文明创建,该镇充分利用农民文化乐园、乡村大喇叭、美丽乡村文化墙等载体,广泛深入地向群众宣传道德知识,在各村(社区)制定“四会一约”,开展“弘扬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主题活动,老党员、退休干部等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引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自移风易俗活动开展以来,黄龙镇在各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和移风易俗理事会等,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推广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节约。“讲文明,树新风”“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在黄龙社区美丽乡村文化墙和公开栏上,一句句明白易懂的移风易俗标语字字珠玑。截至目前,该镇在各村(社区)建立村级便民服务工作站8个,建起8个农民文化广场,成立各种理事会40余个,全镇共办理红事170起、白事120多起,共计节省资金100余万元,群众移风易俗文明新风逐渐养成。

大畈村汪家滩组成立了村民议事室,议事会规定每月不定期召开议事会,至今已有8年。议事会的理事长兼村民组长由贫困户王文献连续8年高票当选,“我这个组长虽然不拿一分钱工资,但不能辜负大家对我信任,一定把组里的事办实办好。“现在组里的大小事,都得由村民开会,大家商量着办。比如人居环境改善问题,包括环境美化、道路改造和改厕,由于涉及政府资助和受益村民集资,不开议事会更不行。”大畈村党支部书记陈发能说。“这样的村民议事会,我们每月必开一次。”王文献说,议事会发挥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在组做公益事决策前,向大家通报情况,可以集思广益。据了解,8年来,汪家滩组议事室成为村两委会与群众之间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连心桥”。“议事室改变了以前群众活动少的状况,填补了组的‘盲区’和‘真空’,实现了组路工作由被动应付到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巨大转变,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汪家滩组每年正月十五雷打不动召开百人议事会,主要议题包括重新竞选村民组长、围绕组里美丽乡村、农业、水利、修路、修桥等急需办的事,大家一起商讨解决。”陈发能说。

德善典型润物无声

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安庆好人”、金河村村民郎长文,一直在北京创业,也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前几年,村里修建“村村通”水泥路,郎长文当仁不让,率先捐款一万元;2016年,镇里修建黄小公路,他闻风而动,又是带头捐款一万元……多年来,他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多次捐资修建道路、桥梁等。同村一村民患重病,郎长文了解到他家庭困难后,第一时间送去了1000元。“是党的好政策给了我发展的机遇和空间,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是应该的。”郎长文说。“只要我有能力,我会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谈到善举的初衷和坚持,郎长文这样说。

“安庆好人”、黄龙镇中心学校教师范奇志8年前因甲状腺癌变晕倒在讲台,一下手术台,又走上那熟悉的讲台。病魔让她根根发落,但爱生敬业之情却在她心中寸寸上涨;病魔在吞噬着她的身体,但她却把心捧出来交给学生。她,就是怀宁县黄龙中心学校教师范奇志。黄龙中心学校百分之九十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在校都比较充实,但回到家后,他们面对的是孤灯和空房,亲情和爱抚成了他们的渴望,这一切范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落实在眼神和行动里。有一次,范奇志正上着语文课,看到留守学生小赵脸色发白,嘴唇发紫,细心的范奇志马上来到小赵身边,问她怎么了,哪儿不舒服,孩子说她很冷,冷得肚子都痛了。范奇志马上放下课本,用双手握住孩子的小手,发现孩子的手像冰一样,立即脱下自己的羊毛衫为孩子穿上,一股暖流涌上孩子心头,孩子当时就淌下了感动的泪水。这么多年来,她没有要求照顾,没有要求休息,仍然坚守在乡村教育第一线,她说她离不开学生,她说她离不开讲台。本报通讯员 檀志扬 潘邦

新闻推荐

安徽农村电商巩固提升工作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名单揭晓安庆市2县(市)7乡(镇)22村入围

本报讯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省推进“电商安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通报了农村电商巩固提升工作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名单...

怀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宁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