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章存:带领贫困残疾人拔除穷根迎“春归”
在怀宁县黄龙镇有着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因病双目失明却身残志坚,拜师苦学黄梅戏曲并克服重重困难成立黄梅戏剧团,带领6位贫困残疾人艰苦创业,最终使他们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他就是怀宁县黄龙镇永生黄梅戏剧团团长赵章存。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赵章存原本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2004年,在劳动之余,赵章存总感到视力越来越模糊,等他前往医院检查却为时已晚,赵章存因患上重度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他的家庭从此陷入了贫困的“泥沼”。后经过好心人的撮合,娶到了一位同样眼睛失明的妻子,然而雪上加霜的是,两个孩子先后呱呱坠地,其中一个竟先天双目失明。“当时真的连死的心都有了,家里常常揭不开锅,只能靠父老乡亲接济勉强度日。”回忆起往事,赵章存唏嘘不已。
为了生计,他跟随村里的红白喜事队伍拉过二胡,在周边村庄做过生活用品零售小生意。他在走村串户时发现,农村地区群众对黄梅戏尤其热爱,如果创办一家民间剧团,想必会很有演出市场。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和朋友,结果可想而知:“盲人也能办黄梅戏剧团,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赵章存并没有因为家人和朋友的反对而灰心丧气,他拄着拐杖、摸着墙根四处活动,只要一有机会就与黄梅戏戏迷进行接触。在热心人的指点与帮助下,赵章存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在2008年注册成立了 “怀宁县黄龙镇残疾人黄梅戏剧团”(2015年更名为“怀宁县黄龙镇永生黄梅戏剧团”)。
由于是半路出家,赵章存对黄梅戏基本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加上其视力的严重障碍,想要把剧团正常运转起来可谓难上加难。毕竟迈出了第一步,以后的路还得靠自己的双脚去走,赵章存在学员的搀扶下,赶往十余公里外的 “戏窝子”——怀宁县石牌镇,向民间班社老班主王存根拜师学艺。
年过花甲的王存根本想颐养天年,可他被眼前这位身残志坚的中年男子深深打动,毅然收下了这个身份特殊的学徒,并开始从“四功五法”进行言传身教。没过多久,赵章存就学会了《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黄梅戏唱段。看到赵章存学唱如此用功且志向十分明确,王存根决定将其“扶上马”并“送一程”,现在他不仅是赵章存的老师,还成为了剧团的一名演员,经常随团进行黄梅戏演出。
怀宁县文化馆和县文联所属的戏曲票友协会了解到赵章存的举动后,及时派来演唱技艺比较精湛的老师对其加强业务辅导,并提供了必要的演出器材。就这样,一个民间黄梅戏剧团开始初现雏形。
扶残惠残同心筑梦
赵章存清楚地认识到:“剧团要想生存并发展壮大,还必须招募到具有一定功底的黄梅戏演员。”于是他开始着手发布招募信息。
招聘启事发出还没有一个月时间,许多群众被赵章存的精神所深深打动,纷纷前来报名,首批进团的演职人员就达到了十多人。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名残疾人,又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招募人员时,我特别关注那些与我一样的弱势群体,只有给他们一碗饭吃,他们才有可能从贫困中走出来。目前,剧团成员已经达到了28名,其中有1位听力残疾人、2位视力残疾人、3位肢体残疾人,他们有的负责后勤,有的担任演员,年收入基本上都能超过6000元。 ”赵章存谈到这里,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
然而在剧团创建伊始,由于演出场次少,收入也就很低,赵章存还得从自家拿出仅有的一点积蓄为大伙发工资,赔本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妻子为这事没少埋怨他。可赵章存心里更清楚,这些身有残疾的弱势群体如果没有一份较为固定的收入,将永远在贫困线下挣扎。
自强不息声名远播
“赵章存自强不息、自主创业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群众,尤其在我们黄龙镇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我们正号召全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习他们身残志坚的品质、积极进取的精神。 ”黄龙镇党委书记盛春林介绍说。
十多年来,省、市、县各级残联和怀宁县相关部门都向永生黄梅戏剧团伸出了无私的援助之手,积极为他们争取了残疾人文化进家庭试点的演出资格,还邀请专业的黄梅戏名家为他们辅导新戏,使剧团的演出水平和业务收入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还分期分批争取扶助资金,为他们添置了演出设备和流动演出车。如今,“事故无情人有情,你虽无腿有铁轮。悲观心态要转晴,抛丢郁闷搏人生”的励志黄梅戏曲声,经常在龙山之麓反复吟唱,在皖江之畔久久飘荡……
怀宁县残联理事长李咏梅赞叹:“赵章存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并未因身患残疾而退缩不前,不仅完善了自身的‘造血\’功能,一举迈出了贫困户的行列,还起到了‘输血+造血\’作用,带领6位建档立卡贫困户谋得就业岗位。这种带动作用和放大效应,正是当前如火如荼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所大力弘扬与积极倡导的。 ”
新闻推荐
□记者石泽丰20多年前,贵池区殷汇镇河东村村民刘四清刚患病时,不少人劝汪忠泽说:“你们才认识一年,你完全可以甩开这个包袱!”...
怀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