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何汪银:从“少林小子”到“馒头王子” 檀志扬 张文涛

安庆日报 2018-01-31 08:54 大字

提起“麦当劳”、“肯德基”这些洋快餐的名字,相信大多数市民都耳熟能详;然而在竞争激烈的苏州市说到“沙士比”馒头,对饮食从来就很挑剔的广大市民来说也津津乐道。尤其是每天早晨,在200多家连锁店前排队踊跃购买的热闹场面,可以说是繁华都市一道别样的风景。可又有谁清楚,这位经营者,却是一名年仅29岁且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村青年。

初次见到何汪银,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年轻、精干、灵活,且乐观健谈。14岁初中毕业后,他就开始自己一人“闯荡江湖”,在少林寺学过武术,还当过导游、做过小买卖……从2008年开始,他瞄准早餐市场,在江苏省苏州市成立“沙士比”馒头公司,通过十多年的努力,至今在江苏苏州和江西赣州已经开了260多家连锁店,每天卖出包子40多万个,营业额近80万元,并带动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山东等省600多名群众走上致富路。资产超过4000万元。可以说,“从少林小子”到“馒头王子”,创业改变了何汪银的人生道路,如今他已成为家乡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

他的“沙士比”公司先后荣获中国餐饮协会全国餐饮消费者委员会绿色餐饮企业、中国市场消费指导委员会中国品牌连锁店、中国饭店协会中国名点、苏州市3·15质量信得过单位、江南大学教学实习基地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85后”,何汪银的成功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创业除了勇气,还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何汪银说。

今年29岁的何汪银,家住安徽省怀宁县江镇镇上丰村。从小崇拜李连杰、成龙等武打明星,梦想着自己也能成为英雄。由于家境贫寒,14岁初中毕业后就告别家乡,到少林寺学习武术,实现了自己的“武侠梦”虽然吃了不少苦,但锻炼了何汪银吃苦耐劳的品质。两年后,何汪银走出少林寺,他当过导游、做过小买卖……凭着天资聪明和勤奋努力,2004年,他在江苏苏州市找了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子,做起了早点馒头。由于他勤劳苦干,几年下来,他的手头上已有一定的积蓄。但胸怀大志的何汪银并不满足于既有的成绩,他想在创业道路上,继续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

2008年4月,苏州市第一家“沙士比”连锁馒头店正式营业,由于他们经营有道、服务态度好,制作的馒头味道好、花样多吸引了许多顾客前来选购。“沙士比”馒头迅速红火起来。到2010年,何汪银在苏州的加盟店发展到17家。随后,更多的人找到何汪银,希望加盟“沙士比”。到现在,在苏州和无锡等周边地区,“沙士比”已经开了210多家加盟店。

凌晨3点,闹铃声响起。陈九一习惯性地起身,喊醒沉睡的老婆和儿子,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包子、馒头、花卷……小小馒头房每天大约出笼2000多个包子和馒头,每个馒头的价格从1元到2元不等。新颖醒目的店招,干净整洁的食品柜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包子馒头。由于他们经营有道、食品卫生、服务态度好,制作的馒头味道好、花样多,吸引许多市民争相排队购买,年收入30万元。

今年46岁的陈九一,是江镇镇联山村人,2015年5月份,他找到何汪银,想加盟包子店,但本钱不够。何汪银得知后,不仅借给陈九一本钱,还为他在苏州吴江找了一个市口好店面。“真的要谢谢何汪银,要不是他,我们一家不可能一年就走上了致富路。”陈九一激动地说。

像陈九一一样,何汪银帮助至少有80多人。自己富了,他还惦记着家乡还有很多人没有富起来。只要是家乡的人找到何汪银,他都是尽心尽力去帮助。“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致富路上大家一齐走心里才踏实”。何汪银说。

十几年的艰苦创业,何汪银真切地体会到,一个人只有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回报社会,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因此,他吸纳、安置了几十名各地贫困群众在公司上班,不但使他们发挥特长、有事可做,而且每月都有可观的经济收入。

现在,何汪银更忙了,每天早出晚归,一边坚守在生产一线“死盯”产品质量;一边想尽办法开拓更大市场。如何转型发展,是何汪银思考再多的问题。目前正与台湾客商合作,投资2000多万元,成立了思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准备在江苏布局台式风味餐厅。“第一家餐厅争取在年底开业,到一年时间将扩展到50家。”何汪银充满信心地说。

新闻推荐

“群众有难我来帮”平山镇党员干部为民解难御雪灾

“棚里烧了碳,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另外几个棚子的棚顶和顶檐的冰雪也要尽快清掉,防止压塌大棚或者砸伤人。”1月28日,在怀宁县平山镇农兴农业的杜鹃花基地大棚外,镇农业站的技术人员正指导企业做好...

怀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