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产云秋:让戏帽技艺焕发新活力

安庆日报 2017-10-30 09:31 大字

怀宁县石牌镇戏帽制作工艺市级非遗传承人产云秋,凭借出色的工艺,今年,他制作的戏帽作为安徽省文化创意作品代表,亮相北京文博会。

走进石牌镇产老的非遗展示厅,慕名而来的游客宗洪美就被一个个做工精美的戏帽吸引了,有皇后公主戴的凤冠,将领戴的大额子,文官带的乌纱帽,色彩或清秀素雅或鲜艳夺目,无不溢动着浓浓的古典美气息。宗洪美说:“我平时也喜欢听听黄梅戏,感觉戴上这个帽子,自己感觉就像关公。”

和宗洪美一样,产老的戏帽也让游客袁丹丽开了眼。“今天看到这么多的盔帽,让我感觉像穿越到古代,怀宁的民间工艺是特别美,感觉特别好。”

戏帽种类多,按照舞台角色,可以分为冠、盔、帽、巾四大类,其装饰繁复,制作工艺复杂。在产老看来,自己虽然不是梨园子弟,但戏帽上面的每一片的点缀都饱含着他酸甜的戏剧艺术人生。

“艺术既要对称,也要洁净,再一个就是要典和雅。”产云秋说。据了解,从学徒到带徒,产老从事这个行当已有60个年头。由于技术好,他被亲切地成为“石牌帽子产”。今年9月份,由文化部等部门举办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全省有15项文化创意产品参展,而产老制作的戏剧盔帽也名列其中。

带着戏帽亮相北京文博会,让产老收获满满。“参与了北京的文博会,让我们的视野更放开了,并在北京还接到了订单,深得北京戏迷和票友的称许,这也是我们的精神力量和动力。”

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素有“戏曲之乡”之称的石牌镇,正努力打造戏曲文化特色小镇,黄梅戏艺术的繁荣发展也给产老戏剧盔帽制作带来新机遇。

“新的机遇,我们要跟上新时代,把我们这个老行当,也一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要进行创新、改革,要把新的元素加进去。”产云秋表示。张文涛包俊根

新闻推荐

江镇镇面点一年赚回10多亿元

本报讯“中国面点师之乡”的怀宁县江镇镇,面点业由当初的“夫妻作坊”发展成为拥有巴比、天添等20多个全国高知名度的江镇白案自主连锁品牌。据统计,目前,江镇镇3.7万人中有近2万人从事馒头等面点行...

怀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