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梁巘挥毫“断砚斋”

亳州新报 2017-05-05 10:00 大字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的一天,京城一个卖字摊前,一位王爷打扮的人专注地欣赏着卖字者习字。少顷,一副堂联“闲居草木侍,匡坐古今趋”在卖字者笔下书写而成。只见该联近于欧体,笔势沉雄,谨严端重之中,含飘逸之态,具有唐代书法大师李邕李北海之神韵。王爷不禁叫绝,赞叹说:“此人必成大名,盖执笔好,入门正耳。”此卖字者,就是后来乾隆年间的著名书法家梁巘,那位王爷,即是乾隆皇帝弘历第十一个皇子成亲王永瑝。

梁巘,字闻山,号松斋,又号断砚斋主人,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生于亳州城夏侯巷一家书香门第。梁巘自幼聪颖好学,喜书法。稍长,随兄就读于南京钟山书院。数年后,学问及书法大有长进。乾隆九年(1744年)考取甲子科举人。后多次进京考进士不第。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52岁的他再次赴京赶考,又不中,因断了盘缠,在京举目无亲,只得卖字暂度时日。不想与精于书道的成亲王遇上。成亲王对梁巘的书法才华很是欣赏,便将他推荐给乾隆。乾隆对书法也颇有研究,见其笔力遒劲,功力深厚,大为赞赏,遂赐梁巘同进士出身,选任湖北宜昌府巴东县知县。在任期间,梁巘不但勤于政事,还致力于探求书法的真谛。这时他的书法不仅以专工李北海而闻名于世,还取法晋代王羲之和明清董其昌等书家,结体谨严,风神韵味如“碧梧翠竹,清和宜人”,被时人誉为“无梁不成书”。书法史上将他与钱塘大学士梁同书并称为“南北二梁”。

梁巘在任9年,已年届六十,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以母年迈,辞职返乡。乾隆四十年(1775)受寿州知州张佩芳之邀,出任寿州循理书院山长(院长)。从此,致力于教书、论书和写书。在主持循理书院期间,培养了萧景云、张佩、姚杨等一大批书法人才。特别是发现和培养了书法大家邓石如,更是梁巘晚年的一大功绩。邓石如,安徽怀宁人,自幼喜爱书法。听说梁巘在寿州讲学,便慕名来寿州拜他为师。梁巘见邓石如小篆意象不凡,极为欣赏,在给邓石如指点一段时间后,修书推荐他到金陵好友梅釴家学习、深造。梅家藏书颇丰,碑刻特多,邓石如在梅家刻苦学习7年,从秦篆到汉隶字字精心研练,最终成为“上掩千古,下启百代”的书法宗师。现亳州“白衣律院”的题额便是他题写的。

梁巘在书法史上的另一大贡献是积多年书法经验和研究所得,写就了书法理论著作《承晋斋积闻录》。书中包含了执笔论、学书论、书法论、名人书法评论、名人法帖评论、纸论、墨论、笔论、砚论、文房杂论等。是今天书法学习者、研究者必读之书。书中还就所录近300种碑帖进行评述。特别是对王羲之父子以及《兰亭帖》的叙述最为详尽。他取“承晋斋”为书名(也是他的一个书房名),正是他继承汉、晋书法、追踪“二王”志愿的标帜。

凡习字者莫不爱砚,而梁巘爱砚比别人更甚。他自己曾说:“吾之爱砚,胜于金玉也。”他曾在北京购得“蕉叶白”端砚一方,细腻温润,发墨极好,许多好砚都不能相比。一次不慎,将砚断为两截。但他不忍闲弃于旁,便用铜条籀上,继续使用,因此他戏称自己的书屋为“断砚斋”,又自号“断砚斋主人”。

新闻推荐

石牌镇三个强化确保安全度汛

为扎实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怀宁县石牌镇按照“查严、查细、查实”的要求,突出三个强化,对全镇各类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各类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强化汛前检查责任制。按照“谁检...

怀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