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怀宁首镇:石牌

安庆晚报 2017-05-03 21:03 大字

[摘要]根 南

 

石牌位于皖河上游,是怀宁县首镇,潜山、太湖、宿松的通道。明末清初,石牌就已成镇,康乾盛世时,商贾云集,贸易兴旺。潜山、太湖深山的竹林、柴炭、茶叶、桐油、药材,均由此处集中,再转运到长江上下游的安庆、镇江、上海、九江、汉口等地。

清初,潜山菖蒲(今岳西)至水吼岭、梅城,及太湖让前河、南阳河、小池驿,再及黄泥港、王家河,河道畅通,船桅材立,每天有竹筏及民船载木材、药材、木香、皮纸、土产至石牌。有的在石牌换船,至长江下游各江岸,因而石牌航运发达,大至一千担、小至三百担载脚的槽子船一百余艘,名曰“最信帮”,竹筏及小划子,不计其数。

光绪年间(1875—1908),上下石牌屋宇栉比,人口密集(约五六千人),大小商店四百余家,茶楼、酒肆和烟馆二十余家,赌博之风遍及全镇,街上行人熙攘,车水马龙。来往巨商寻欢作乐,挥金如土,素有“小扬州”之称。民国初年,设有厘金局和当铺;百年前就有同仁局、八保局、泾太会馆、天主堂、圣公会、大王庙、万寿宫、五仙庙等。庙宇辉煌,香火旺盛,求神拜佛,敬鬼神之风,乃他县莫及。如,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为纪念屈原投汨罗江而死,划龙舟、出五昌会,平台、台阁、高跷、杂耍等盛况空前。尤其一班善男信女,头披黑纱、手捧小凳,上插三柱香,三步一拜,游完全镇为止。此种风俗,沿袭很长时间。

清末,石牌有两个京戏班(同乐堂、天乐堂),原是应乡村酬神、祈雨、还愿及祠堂修谱演出。每年阴历九月十六,大王菩萨生日,“最信帮”出资,在上石牌大王庙广场和下石牌城隍庙门前,演戏三四天,日夜两场。在露天用杉木搭台,外用白布包裹,群众在里面看戏。清末用菱角形香油灯,民初改用煤油汽灯。著名艺人有程留根(老生)、陈魁来(花脸)、陈魁应(武旦)、徐三保(大花)、 荣老(武小生)、潘龙记(老旦)、汪晓香(花旦),唱做俱佳,名誉遐迩。

然而,他们没有固定戏园,一般艺人生活艰苦,时而不能温饱;尤其唱黄梅戏的,被当局视为有伤风化,派警察出来制止。他们只能在深夜临时搭草台演唱,但观众仍多,甚至入迷,剧情萦怀,久久不舍离去。后来个别流落街头,手拿半边小破锣,用一只筷子敲打,听众凑几个铜板,可以听一出小戏。

光绪元年(1875),有太平人盛梓元,在下石牌丁字街开“盛天长”北杂货号,不久又在上石牌开“泰元祥”南货号。到抗战前(1937)止,两店历时六十余年。该店初时经营糖食糕点,资金甚微,后盛梓元结交太湖富绅,以王熙福堂名义,贷给文银三千两。自此,周转灵活,营业扩大。宣统三年(1911),盛梓元去世,由其子盛朝瑞继承。

民国初年,石牌镇大小商店、作坊,已由四百家发展到八百家。为维护商家利益,成立石牌镇商会,公推盛朝瑞为会长。

石牌镇自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至世纪末的五十多年间,一直是怀宁县政府所在地,新世纪初县政府才从石牌镇迁到高河镇。

新闻推荐

机器人“大夫”给桥梁“体检”

蜀山区47座区管桥梁进行系统“体检” 下一步还将“开方治病”

怀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怀宁首镇:石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