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谜“痴”汪长才

安庆晚报 2016-04-27 11:05 大字

 

4月23日,在《振风飞絮》的首发式上,记者见到了这位笔名“振风”的汪长才老人,已近古稀之年的他精神矍铄,除了爱好猜谜、热衷制谜、研究古诗词,他还能拿着话筒高歌一曲黄梅戏。

20岁时便痴“谜”

20岁时的汪长才,曾是安庆市怀宁县一家工厂的普通工人,当时每月的工资只有三十块钱左右,但他仍然拿出一部分长年累月订购报纸、杂志,购买书籍,汪长才对于谜语的痴迷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最喜欢的就是文化类的报纸。”汪长才说,当时报纸上经常有猜谜的文字游戏,解谜就成了他闲暇之余最喜爱的事情。“只是纯粹出于兴趣爱好,也并不知道自己的水平。”他回忆说:“直到有一年,报纸上刊登的是全国比赛的一期谜面,好多读者反映题出得太难了,但是我猜到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猜谜带给汪长才一种成就感,在这种成就感的催化下,他开始自己制作谜面。

猜谜容易制谜难,“刚开始我并不懂一些制谜的规矩和技巧,就自己瞎琢磨给同事猜,图个乐子”。汪长才告诉记者,他于是就通过书籍开始学习制谜的方法和技巧。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自己上世纪七十年代制作的一个谜——“芬芳码头”猜“香港”,这也是他出给同事猜的谜,但是几年后汪长才在一本谜语书上见到了——“带香气的码头”猜“香港”。

“同一个谜底,我的谜面就比书上的好。”汪长才说,当时就觉得自己的谜胜在文雅,后来就知道书中的谜犯了露面的错误,是个病谜。汪长才由此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信。

于是,在汪长才的牵头组织下,1997年安庆成立了灯谜学会,他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这种文字游戏。

从谜“痴”到醉心诗词

2001年,汪长才第一本个人专集《长才谜踪》出版,收录他制作的一千多条灯谜,当年就被评选为年度“全国十佳谜书”。

“退休之后,我开始对格律诗词进行系统学习。”汪长才说,退休之后他被安庆市宜秀区老年大学聘请为灯谜班的老师,在大学里他跟随方在华老师、包旭骄老师学习格律诗词。

2010年,汪长才的第二本专集《清平斋诗谜集》出版,这本书则以格律诗为主。

汪长才的两本专集先后被国家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台湾大学等多家高等学府的图书馆收藏。

2012年,汪长才辞去了连任15年的安庆市灯谜学会会长的职务。此后,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潜心钻研格律诗词。

2016年4月23日,汪长才第三本专集《振风飞絮》的首发式举行,这本书集谜、诗词为一体。

“灯谜和格律诗有相通之处。”汪长才举例说:“以《粉笔》这首诗为例,‘皮肤白皙体型单,历尽折磨非一般,知识传播为己任,粉身碎骨亦心甘\’,不说诗歌题目的话这就是一个谜语。”

1947年出生的汪长才已近古稀,虽然身体尚好但精力毕竟大不如从前,他说:“尤其是我的眼睛,视力越来越差,所以这本《振风飞絮》既是我给自己即将到来的古稀寿辰的献礼,也算是我的封笔之作,希望通过它们我的文字能保留下来。”

(记者

 

江露露)

新闻推荐

无牌电动车撞伤人肇事者逃了

“天网”追踪寻踪迹 图像处理定真凶

怀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谜“痴”汪长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