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怀宁发现清副相杨汝穀手书石刻匾额 距今281年,是安庆市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杨汝穀书法实物遗迹

皖江晚报 2016-03-29 02:51 大字

杨汝穀题写的石匾——“江左遗风”。

◆文图/本报记者任祥斌

2015年5月7日,本报刊发了《安庆发现清代一品大员杨汝穀墓》一文,引起了安庆市民的热切关注。2016年3月27日,怀宁县洪铺镇白云村谢庆权先生向记者反映,该村谢家花屋有一块石匾,可能与杨汝穀有关。经认定,这块石匾上“江左遗风”四个楷书大字系古代怀宁县官阶最高者——清副相杨汝穀的手书。

石匾距今281年系杨汝穀书法实物遗迹

3月28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怀宁县洪铺镇白云村。

在村民的热心引领下,记者来到了这座被称为“谢氏堂轩”(类似祠堂)的老屋。

走进青、白两副石窟门框的二道门,在内侧门楣上的砖雕之间,镶嵌一块长约1.2米、高约0.4米的石匾。

石匾右边竖写“雍正乙卯岁仲冬月”,自右向左是大字“江左遗风”,落款竖写“石湖杨汝穀题”,另有两枚印,上枚为“石湖”,下枚是杨汝穀名章。

“雍正乙卯岁”即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距今281年。

记者给石匾拍照后,立刻传给有关史学专家进行探讨。据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张全海博士确认,该石匾的确为清副相杨汝穀手书石刻匾额。

官至都察院掌院左都御史系怀宁县古时官阶最高者

张全海介绍,杨汝穀(1665-1740年),字令贻,号石湖,古代怀宁人,家族世居皖城“天台里”(此处原为明末状元刘若宰家族宅第,今为赵朴初故居“世太史第”),为清朝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与桐城张廷玉为同科进士。杨汝穀先后任浙江浦江县知县等职,最终官至都察院掌院左都御史(别称总宪,或副相),位列九卿,级别为从一品,是怀宁古时官阶最高者。乾隆三年,杨汝穀因年老乞休,恩允“予告”(即准予告老还乡,古时属于高级待遇)。

临别之际,他前往宫门谢恩,乾隆准其仍享受一品俸禄,由本省藩库发放。乾隆五年,杨汝穀卒于家中,享年76岁,葬于怀宁石门湖西边的纱帽山顶(今属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谥号为“勤恪”。桐城张廷玉为杨汝穀题写碑文,乾隆给他的评语是“谨慎老成”。

回京途中经过家乡留下手书“江左遗风”

张全海告诉记者,杨汝穀官至都察院掌院左都御史,此官职相当于今天纪检监察部门的最高首长。杨汝穀曾先后四次任御史,最终以御史的最高职位退休。在古代,御史的职责是监察时弊、弹劾百官及向皇帝提建议。据《满汉名臣传》记载,杨汝穀曾多次履行职责,弹劾地方官员,向中央提建议,如奏报河南荥阳黄河侵蚀土地,人民因交不起税负而离家外逃,请求减免地方税银,得到乾隆的允准。

据史料记载,雍正十三年秋,杨汝穀奉旨祭祀南岳,回京途中经过家乡怀宁。这期间,杨汝穀任兵部左侍郎,兼吏部侍郎和副都御史。后来,《杨汝穀诗集》收录了他回家乡时写的三首诗:《抵家作》、《辞家作》、《诫诸孙》。这块石匾应该就是杨汝穀此次回家乡时题写的,这也是安庆市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杨汝穀书法实物遗迹,实属珍贵。

新闻推荐

十载为邻“臭水塘”,市民大呼“伤不起”水塘系开发商取土留下的大坑;相关部门称,本月有望启动回填工作

水塘系开发商取土留下的大坑;相关部门称,本月有望启动回填工作

怀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