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世代相传的祖训 一家二十八代守明将军墓600年
一块碑、一座墓,安葬了一位骁勇名将。28代人、600多年,守定一片忠心耿耿的英雄大义。为了一个世代相传的祖训,怀宁县清河乡柳林组李氏家族28代恪守诺言,为明代将军柳升看管侯墓。
17岁时,李达节从父亲肩上接过重担,50年来,为细心照看墓园,他鲜少出远门。每逢清明,必定守在家中,迎接远道而来的柳氏家人,放下手中活,备好饭菜,热情招待,一遍又一遍地讲述将军历史。他的守墓义举,为柳升之墓点亮一盏长明灯,照亮一个家族信守诺言的前进路。
28代传承守护一代武将
怀宁县清河乡柳林组,没有一户村民姓柳,“柳林”一名源于村里的一座墓地。
在柳林组西北边角,有一块墓园,墓园里共有1大6小7块墓碑。大的墓碑上书“封安远侯柳公汝升大人墓”正楷体,小墓碑则是村里李氏家族的先祖之墓。墓园的历史,村里已没有人说得出来,只知道这块墓园是柳家和李家流传千古的交流纽带。
据记载,柳升,怀宁人,一代武将。永乐年间,跟随明成祖抵御外侵,立下不少战功,官至征俘副将军、安远侯。不幸的是,宣德元年,在征战途中中伏而亡。柳升安葬后,柳家安排管家李日国专职守护墓地。
之后,李日国一家世世代代信守先辈承诺,每代都由长房长子看管侯坟,世代继承,至今已经传承28代。600多年雨打风吹,世间更迭无数,而守墓义举从未间断,直至现在落在了传承人李达节身上。
遵父亲遗愿17岁成守墓人
17岁时,父亲病重,作为家里独子,李达节遵守父亲遗愿,成为侯坟守墓人,至今已经有50年。
“父亲临终前,一再嘱咐他看管好墓园。”守着父亲遗愿,李达节说,50年来,他已经习惯了每天扛着锄头,去墓园转一圈。
“拔拔草、擦擦灰尘、填填土,都是些小事。”李达节告诉记者,相比过去,现在的管理工作轻松了许多。“之前大多村民都看牛养羊,这些牲畜在村里溜达,时常到墓园里拱土,为保护墓园不被践踏,我经常一整天不干活,搬个板凳在树底下坐着。”
李达节家在村东头,墓园在村西头,村里从东到西的这条土路,他走了无数次。无数次的来回,无数次的坚守,李达节信守祖训为柳升之墓点燃一盏长明灯,照亮一个家族的守墓义举路。
担负守墓重任50年很少出门
在李达节幼时记忆里,每逢清明前后,总有远道而来的客人在家暂住两天。这两天内,父母会收拾房间、备好酒菜,放下手中活,热情招待。父亲会成为它们的临时导游,一遍又一遍地讲述柳升将军的故事。后来他得知,这些客人是柳升将军后代,从岳西县菖蒲镇田头乡赶来,每年来的人都不同。
“那时交通不便,客人都是徒步走过来,一般要花上两天时间,每当客人来之时,父亲都会格外高兴,拿出家里最好的饭菜。”李达节说,在父亲影响下,从小他就知道,柳家人是重要客人,这份情怀让他守了大半辈子。
“父亲说,柳氏后人怀有一片诚心前来祭拜,来一趟不容易,必定要招待好,这是世世代代的祖训。”守着这份祖训,李达节开始了守墓重任。为了担负起这份重任,他鲜少出远门,长年累月守着家里的几亩良田。
“中年时,我去沿海城市卖凉席,卖上两个月,够孩子学费就回家。”每次出门前,李达节都会叮嘱老伴、托付村里老人帮忙看管墓地。无论是在家耕种,还是在外经商,每逢清明节,李达节都会守在家中,他知道柳家人会来,就像柳家人知道他肯定在家,双方的共同信守让这份交情延续到了今天。
如今交通便捷了,通讯发达了,每当清明来临之际,李达节再也不用日日蹲守家中,怀揣着手机便不会错过柳家人的消息。同时,他随身携带的还有一本电话簿,里面都是他用心记下的柳家人号码。“保证每一位客人都留下联系方式,至今有好几百个了。”
今年清明节前夕,李达节接到消息,柳家会有近100多人来祭拜先祖。一贯热情好客的李达节早早做起准备,提前一天去镇上买菜,从周边邻居家借桌椅板凳。当天,20多辆小汽车停在村口,80多人涌进小小墓园,李达节为他们精心准备了10桌饭菜。
客人走后,李达节添了一桩心事。原来,当天20多辆车没能开进来,因为村里的路一直没有修整。“我找到村支部,征得村里人同意,大家都支持,一起集资修路。”在李达节的奔走中,如今这条200米的道路已填好路基。
近几年,随着自身年龄增大,李达节将部分接待工作交给儿子,“我就告诫他们,这是祖上传下来的遗训,我们世世代代要继承这份传统。儿子、儿媳也都很通情理,叫我放心,一定会坚守下去。”
把柳家当亲人告诫子孙坚守
新闻推荐
特殊环境下工作 企业不防护最低罚5万元 6月18日,在庐阳区梧桐嘉园广场举行了安全生产宣传活动中,记者了解到,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提供防护措施,每年定期开展职业体检,...
怀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