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孔雀”振翅比翼飞

安徽日报 2015-05-22 17:10 大字

历时半年,多方努力,潜山、怀宁两县以共享共建方式将民间传说《孔雀东南飞》送入国家级非遗的宝库,保证了古老传说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 本报通讯员 聂玲慧

夏至过后,到怀宁县孔雀台景点探访的游客络绎不绝。 “孔雀东南飞”,从一个凄美的传说、一座冷清荒芜的孔雀坟,到孔雀台的复建、孔雀东南飞影视基地的建立,再到如今潜山、怀宁两地联合申报并入选国家级非遗,这个古老的故事又生根发芽了。

“长诗”之地抱团申遗

作为中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成诗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该诗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被古人誉为“上承风骚,下启唐诗宋词的长诗之圣”;在世界文学殿堂里也享有很高声誉,在英国与莎士比亚的戏剧相媲美,在美国曾被作为博士论文题目。

由于历史变迁,传说中的焦仲卿家乡焦家畈仍属潜山县境内,而女主人公刘兰芝家乡刘家山已属怀宁县小市镇。去年7月,文化部公示了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孔雀东南飞传说”入选,但当时很多潜山人有点失落,申报地区只有刘兰芝的故乡怀宁县,而焦仲卿的故乡潜山县被忽略了。因为同样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和较为完整的传承谱系,潜山县的“苦恼”得到各方关注。经过各方半年多的努力,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在去年年底敲定之时,终于囊括了“娘婆二家”。由潜山县和怀宁县申报的“孔雀东南飞传说”入选,两县成功牵手。共享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两地群众的共识。

古老传说民间回响

怀宁当地群众称焦刘坟为“孔雀坟”。除了当地人,每年都有超过一万的外地情侣来到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墓地瞻仰、祭奠。七夕时节,来此地的情侣更是络绎不绝。家在怀宁的导游丁小娇接待过各地的游客,她记得潜山游客经常还会带点小素材丰富导游们的讲解。 “比如‘马吃三棵麦,免除一年粮;糯米官人好,糍粑作心肠。 ’这些朗朗上口的打油诗,都是经过当地群众之口传出来,再由我们讲给外地游客听,很多游客听过后念念不忘。 ”小丁说。

怀宁小市与潜山焦畈一衣带水,隔河相望。潜山焦家畈等一带老百姓同为传说参与者与传承者,证实了这一古老传说的生命力。如将刁难媳妇的婆婆喊作“焦八叉”,受折磨的媳妇叫做“苦枝子”,孝敬又无奈的“老好人”称为“糯米官人”,能干要强的小姑娘称为“能小姑”等,“焦死了”成为最伤心、烦恼、着急的口头禅,“初七及下九,嬉笑莫相忘”中反映的民俗节日 “乞巧节”和“娘娘会”至今仍在潜山民间延续。除了自发的口头传承,还有自觉的集体传承,它们都成为潜山当地活态传承的宝贵经验。比如,几十年来,《孔雀东南飞》始终是潜山县黄梅戏剧团与乡村业余剧团的保留剧目。潜山县的乡土教材中收编了《孔雀东南飞》故事。潜山县“十一五”与“十二五”发展规划都将“孔雀东南飞传说”的保护、传承、利用列入其中。

资源共享续写传奇

今年4月,来自该传说发生地潜山县、怀宁县两地的学者、传承人齐聚潜山,就下一步如何有序开展保护与传承工作,进行热烈讨论。潜山县非遗中心负责人表示,当地已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规划,将深入进行资料采掘、收集、整理等抢救性保护措施,并在一些环节上进行了创新,强化资料库建设,强化活态传承,提升保护与传承品质。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智海认为,精神的传承比记忆的传承更为重要,潜怀两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参与保护的自觉性较高,两县文化部门与民间组织需要以包容的姿态和多元合作的心态,发挥出两县各自的亮点与优势,互通研究成果,实现资源共享,让传承焕发活力。

在保护传承的同时,潜山县也在充分打造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焦家畈这张文化名片,当地政府多次深入梅城镇河湾村《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焦家畈,就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美好乡村、农民文化乐园建设相结合,融入天柱山旅游等工作进行实地调研。该县还启动了包括焦家庄园、府吏桥等在内的焦畈遗址保护立碑划界工程,编制《孔雀东南飞》诗园建设规划,计划在天柱山旅游度假区再现千年爱情绝唱。目前,北京一家旅游规划院正在为此设计。潜山县文化部门还启动了“孔雀东南飞传说”学术论文征集活动,采用信函邮寄与网络宣传等多种方式面向全国征集,旨在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其文化内涵,挖掘深层次价值。

新闻推荐

农保赔付期待“加强版”

■ 本报记者 夏海军近日,怀宁县涛涛农场主林涛收到了707900元赔付款时激动不已。一周前,他种植的105亩待收割早稻被突如其来的暴雨淹没,全部绝收。林涛说:“没想到受灾后第二天,国元保险的工作人...

怀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